蘇軾最落魄時,揮筆寫下一首經典詞作,最後兩句非常瀟洒
原標題:蘇軾最落魄時,揮筆寫下一首經典詞作,最後兩句非常瀟洒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總會走一些彎路,同時也避免不了各種坎坷與磨難,哪怕處於人生最低谷,也要儘可能及時調整好心態,相信風雨過後才能迎來彩虹。古代文人時常鬱郁不得志,就拿大文豪蘇軾來說,縱然擁有不世之才,卻難以實現凌雲之志,始終處於被貶或流放的狀態。
元豐三年,稱得上蘇軾最難忘的一年,不是因為升職加薪,或者在路上撿到錢而難忘,恰恰相反,他差點項上人頭不保,即著名的烏台詩案。寫詩作詞是蘇軾的愛好,無論如何都沒想到,居然被人雞蛋裡挑骨頭,說他用詩句詛咒皇帝。
一些大臣聯合起來找到宋神宗,把「歲寒唯有蟄龍知」呈送給皇帝,異口同聲地說:「龍乃天子的象徵,蘇軾竟敢寫『蟄伏』,擺明了希望皇上歸於地下,此乃赤裸裸的詛咒。」任憑蘇軾如何辯解,宋神宗都聽不進去,憤然將他關進大牢,讓刑部嚴加審訊。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正當蘇軾以為自己這次肯定栽了時,昔日故友章惇站了出來。此處解釋一下,章惇早年跟蘇軾關係超好,經常一起旅遊,後來由於意見不合,章惇支持王安石變法,蘇軾卻反對,兩人就此鬧掰,幾乎水火不容。
得知蘇軾有難,章惇本可以落井下石,將蘇軾置於死地,他卻沒有這樣做,決定救蘇軾於危難,畢竟章惇原則性很強,對事不對人。他連夜入宮面聖,對宋神宗解釋:「龍並不一定指皇上,比如諸葛亮就被稱為卧龍,微臣相信蘇軾對朝廷忠心耿耿,懇請陛下三思。」
宋神宗覺得章惇的話非常有道理,如果僅憑藉一句詩就對蘇軾問罪,顯得胸懷太小,甚至被天下人笑話,果斷赦免蘇軾,但再三權衡後,還是將蘇軾貶道偏遠的黃州,算是給他一點教訓。既來之則安之,此處生活條件艱苦,蘇軾親手開墾一塊荒地,重點蔬菜、莊稼,並給這塊地命名為「東坡」而他自稱是「東坡居士」。
呆在黃州這幾年,堪稱蘇軾一生最落魄之時,無法向別人訴說,只能苦中作樂,也激起他創作源泉。一個深秋的夜晚,微醉的蘇軾揮筆寫下一首經典詞作《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全詞分為上下兩闕,其內容如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獨自站在江邊,聽著江水靜靜流淌的聲音,蘇軾陷入沉思,並反覆問自己:功名利祿就那麼重要嗎?何時才能徹底忘記它們,找尋真正的自我。詞中的最後兩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非常瀟洒,也表現出蘇軾的釋然與豁達,往後餘生,不再追名逐利,一葉扁舟一盞孤燈足以。
※賣狗皮膏藥的窮小子,因遇到貴人飛黃騰達,宰相都給他當小弟
※此皇帝被稱為「睡王」,睡過癮才起來上朝,最終在熟睡時被殺
TAG:史學界的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