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十年前,這群特殊的人終於踏上歸鄉路

三十年前,這群特殊的人終於踏上歸鄉路

原標題:三十年前,這群特殊的人終於踏上歸鄉路


1988年11月19日,當時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兩份報紙《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都在頭版頭條報道:國民黨決策層已經決定準許滯留大陸的台籍國民黨兵返回台灣。


一年前,兩岸剛剛開放在台老兵回大陸探親的政策,據台灣媒體記載,負責辦理老兵返鄉作業的台灣紅十字會,在政策開放之初準備了10萬份申請表格,僅短短半個月內就被索取一空。留守台灣的老兵們闊別家鄉3、40年後終於能夠回到大陸。

而滯留大陸的台灣老兵們,卻在等待一年後,才終於等來回家的機會。


1.


允許台籍老兵返台報道面世3天後,台灣「境管局」首次核准一位大陸台籍老兵返回台灣探視患病的母親。這位老兵就是謝源拔。


謝源拔是台灣苗栗縣人,19歲時被強征至大陸參戰。他還記得從基隆碼頭出發的那天傍晚,1946年的12月,天氣很冷,運兵船的甲板上擠滿了跟自己年齡相近的新兵,「大的不過20歲,小的只有16、7歲。每一張幼稚的臉孔都顯得惶恐、緊張,有的鼻尖上掛著淚珠。」船隻駛離港口時分,有幾個新兵因為不願離開,轉身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此時的謝源拔可能想像不到,他這一趟與家人和家鄉分別,再見面竟是42年後了。


1988年12月15日,謝源拔終於踏上闊別40餘年的家鄉的土地,在中正機場的機場大廳內,他見到了已經長大成人的兄弟,和他們各自的家眷們,隨行的還有幾十位苗栗鄉親,以及等在機場的十多位記者。親人相見,還來不及講述各自的遭遇,謝源拔就先跟兄弟們抱頭痛哭了一場。


這一趟回家,謝源拔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世10年了,母親也已90歲高齡,前不久摔傷了手臂,傷勢還未痊癒,知道謝源拔抵達台灣的那晚凌晨,90歲的老母親特意換上一件新的絲織棉襖,堅持在客廳等著大兒子到家。40年來,這位母親到處求神問卜,先生每次都告訴她「源拔還在」。可惜由於離家太久,回家後的謝源拔已經不太說得來母語的客家話,母親又聽不懂標準的國語,母子倆一見面,就只是哭。


因為是第一個回台探親的老兵,謝源拔的返鄉當年一度在島內引起轟動,每天都有各種台灣、香港的報紙對其探親訪友的日程進行跟蹤報道。一個月後,1989年1月18日,謝源拔離開台灣返回重慶,那是他戰爭結束後,跟隨妻子安家、生兒育女的地方。


2.

謝源拔以後,從大陸返回台灣探親的老兵隊伍日益壯大。


新竹人徐兆麟,比謝源拔小四歲。就在謝源拔坐船去大陸的前一年,徐兆麟剛剛從小學畢業,他還拿到了優等生獎狀,卻和家人不辭而別參軍。42年後,當徐兆麟回到故鄉從嫂子手裡重新接過這張獎狀時,才知道自己的爺爺一直保存著這張優等生獎狀,可惜在他終於能回家的時候,爺爺卻早已天人永隔。


曾被國民黨軍隊招入青島海校受訓的劉彩雲和劉謹言,是一對親兄弟。到大陸學習後,兄弟倆被分配上不同的戰艦,哥哥劉彩雲在1948年赴美接收「太昭」艦,弟弟劉謹言被直接分到改裝後的「201」掃雷艇。哥哥劉彩雲在跟隨「太昭」艦參與渤海戰役後不久,便撤回台灣。然後在1953年利用「太昭」艦在日本橫須賀維修的機會,從日本逃往了大陸。而國民黨轉移台灣之時,弟弟劉謹言卻因為接收消息不及時,和「201」掃雷艇一起被遺棄在大陸。60年代,劉謹言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在廣東南海安家。


兄弟倆都以為對方平安回到了台灣同家人團聚,殊不知風雨四十載,兩人竟都都在同一片土地上。更令人遺憾的是,直到80年代,劉彩雲終於返鄉跟母親和三弟見面,得知二弟劉謹言依然留在大陸,等他千方百計向全國27個省市發出查詢公函,卻得到二弟早在1978年因患腦溢血去世的消息。


台北人何標則是在1995年才回到台灣,他除了回台北板橋區(新北市)祭祖,還在屏東見了自己的舅舅羅文浩,他說家鄉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離開台灣一年後,羅文浩就病逝了,此後何標再沒回過台灣。


3.


在這些老兵中,謝源拔還算幸運的,母親、兄弟們還在世,回重慶也是家庭美滿。然而更多返鄉的老兵們,回到台灣的晚年,往往伴隨著心酸與凄涼。


郭宗贏在62歲時帶著太太和女兒回到台灣,曾經是縣醫院醫生的他,在90年代的台灣,東奔西走竟然只找到一份在餐館洗碗的工作,每月工資1.3萬元新台幣,僅房租就佔據了佔去了5000元。

還有1990年從西寧千里迢迢回到台灣的朱金髮,回鄉的興奮還沒減退,63歲的老朱一家卻陷入了生活的困境。隨他一同返鄉的小兒子朱台強,曾是青海大學化工系三年級的學生,跟父親回到老家後,由於沒有工作願意接納年邁的朱金髮,為了維持生計,朱台強不得不在鎮上一家藥廠當化驗員,學業再無從繼續。


種種此類的報道在返台熱潮3年中,常常見諸報端。1990年1月中旬,台灣《聯合報》曾刊登了一篇關於返台老兵許照勛的投訴報道,標題叫做《二次骨肉分離 但見一張畫餅》:

「17歲輟學入營,18歲開往大陸戰場,整師覆沒,當小兵的深受其害,何罪之有?當年數以萬計的台籍士兵,如今僅剩八百餘人(據大陸全國台聯統計),我便是其中之一,是九死中拾得一生的倖存者。風風雨雨四十餘年,恩怨幾多蓬萊夢,終於盼到准許返台定居的消息。既然准許,照理不會不考慮到當年的青少年,如今都是老態龍鍾,需要有生活上的扶持。我曾堅信,當局是會給妥善安置的,所以才強忍著第二次骨肉分離(也許是生離死別)的苦痛,拋卻兒孫,說服老伴,一起回來了。回家了,家在哪裡?父母已雙亡,陋廬早已易主,道地的無家可歸!我身旁連一條棉被,一副碗筷都沒有,借擠在台北胞妹家中當然不可能是長久之計。返鄉一段時間了,年逾花甲,找工作談何容易。當局除社會福利中心來過一位小姐看望之外,再也無人過問。我的戶籍費了好大勁才恢復過來,而老伴至今無法在台北落戶。聽說可以領到一筆慰問金,甚至還會補發這些年來的薪餉,我跑過一些單位,至今一文錢也沒見到,看來,無非是畫餅充饑罷……」

這一年,許照勛62歲了,他在投訴函最後痛心疾首的發問,不知在當年代表了多少老兵們的心聲:葉落要歸根,骨埋桑梓地,問題是故鄉容不容得我這姍姍遲歸的老赤子?



4.


跟規模龐大的、從大陸遷台的國民黨軍隊老兵們一樣,同時期滯留大陸的台灣籍老兵們,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他們曾經也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祖籍台北、彰化、嘉義、台中、台南、屏東、高雄……


離開時還是風華正茂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紀,因為戰爭背井離鄉,被迫滯留異地,40年後終於等到自由的消息,回鄉卻已是遲暮之年,雙親不在,物是人非,老無所依。


據有關方面的統計,當年滯留大陸的台灣同胞約有2.7萬人,其中台灣籍老兵約有1000多人,到80年代末開放探親時,就已經有百餘人離世了。



在謝源拔們可以往返兩岸探親以前,台灣曾經爆發過一場「老兵自由返鄉運動」。1987年,在台的外省老兵們成立了「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老兵們身穿印有標語的白色襯衣,正面印有鮮紅色「想家」,後面是「媽媽我好想你」,大家紛紛走上街頭上散發請願當局解禁返鄉的傳單。


那年的母親節,老兵們還集體以「母親節遙祝母親」的名義,聚集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大會,眾人穿著「想家」的白色襯衣,站在一排合唱歌曲《母親你在何方》:「雁陣兒飛來飛去,白雲里,經過那萬里可能看仔細。雁兒呀,我想問你,我的母親在哪裡……」


戰爭,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滅頂之災。而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生活在這世上,無非為求得個家庭圓滿,親友圍繞。哪怕身不由已,哪怕飽受異地之苦,只要情誼還在,總斷不開這條執念的紐帶,不需要考驗,也不用做秀,它比世間任何材料都堅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 的精彩文章:

唐僧娶了女兒國國王,孫悟空能不能娶蜘蛛精?
論許凱的粉圈如何用反套路,讓一堆黑料的他圈粉圈到停不下來!

TAG: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