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王朝真的「歧視武人」嗎?

宋王朝真的「歧視武人」嗎?

中國古代推行的兵制,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全民兵役制、軍戶制、募兵制。全民兵役制是指所有男性國民成年之後,均有服軍役若干年的義務;軍戶制則是國家劃定一部分戶口為軍戶,每戶出一名男丁服軍役,世代相承,父死子繼;募兵制則是以招募的方式招攬成年男丁入伍。

歷代均採取徵兵制或軍戶制,間或以募兵為補充,大致來說,西漢兵製為全民兵役制,東漢時出現從兵役制到募兵制的轉變;北朝至唐朝前期,為府兵制(軍戶制),中晚唐開始轉為募兵制;元明為軍戶制,晚明轉為募兵制;清代的八旗與綠營兵制實際上也是軍戶制,晚清新軍則是募兵制。惟獨宋王朝自始至終實行募兵制。

募兵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入伍全憑情願」,國家不強制徵兵。許多朋友都認為宋王朝重文輕武、歧視武人,但我們按常理而論,如果士兵的職業在宋代普遍受歧視,那基於情願原則的募兵制如何能夠維持下去呢?所謂的宋王朝「歧視武人」的問題,至少是被後人誇大了。

跟其他王朝相比,宋朝給予士兵的待遇堪稱優厚:入伍第一日便可領取「招刺利物」,「招刺利物」的放發標準一般是禁兵每人十餘貫,廂兵每人約六貫。而且,入伍之後,每月都有一份不薄的薪水,從此衣食無憂。

——當兵有薪酬,這是募兵制的又一特點。宋人說:「(今)積兵之多,仰天子之衣食,五代而上,上至秦漢,無有也。」不獨之前無有,之後的元明清也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養兵制。

宋代將士的薪水是多少呢?大致而言,一名普通士兵,每月可領錢三百文至一千文不等,大米二石左右(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半年的口糧),以及若干春冬衣物。俸錢、糧食與衣物都是定期發放的,此外又有各種名目的補助,如「招刺利物」,即新兵入伍刺字之後領到的第一筆「衣屨緡錢」;郊祀賞賜;特支錢,類似節日補貼;銀鞋錢,這是戍邊士卒獲得特別補助;口券,出戌時計口發放的錢糧補助;柴炭錢,冬季發放的薪炭補貼,等等。

許多人還喜歡舉北宋狄青的事例指責宋朝對武人的壓制與迫害,但狄青的個案恰恰顯示了軍人受重視的事實:一名窮苦出身的下層士兵,通過個人奮鬥,能夠官至樞密使。狄青「始隸軍籍」之時,正是王堯臣狀元及第之日,「唱名自內出,傳呼甚寵,觀者如堵」,狄青也「與儕輩數人立於道旁」,圍觀「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王堯臣,同儕感嘆說:「彼為狀元,而吾等始為卒,窮達之不同如此。」狄青說:「不然,顧才能何如耳。」聞者笑之。後來,狄青果然為樞密使,王堯臣則為副使。

狄青與王堯臣同為樞府大臣時,仁宗皇帝曾讓狄青除去額頭黥文,狄青卻說:「青若無此兩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斷不敢去,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 可知狄青本人也明白,自己的奮鬥史可以激勵天下健兒樂趨軍營、天下士卒競奮向上。

今人之所以稱狄青受壓制和迫害,大概是因為狄青後來「憂懼而死」。相傳,「狄青為樞密使,自恃有功,驕蹇不恭,怙惜士卒,每得衣糧,皆曰:『此狄家爺爺所賜。』朝廷悉之」。當時文彥博為宰相,建議將狄青「以兩鎮節度使出之」,仁宗說:「狄青是忠臣。」文彥博說:「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仁宗默然,「乃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次年二月,狄青卒於陳州。狄青受到迫害嗎?沒有。毋寧說,狄青罷樞密使,是因為宋王朝懾於五代頻仍的兵變,對武將執掌兵權存有疑忌。但狄青始終是受禮遇與尊重的。

以「歧視武人」形容宋朝政制,未免失之輕率,因為募兵制的內在邏輯決定了軍營必須保持吸引力,才可以「使人樂趨而競奮」。南宋劉克莊有一首詩寫道:「羽檄聯翩趣募兵,單槍一劍覓功名。健兒爭欲趨淮閫,宣相相看若父兄。」雖說有些溢美,卻寫出了募兵制不同於「有吏夜捉人」的一面:羽檄聯翩,卻不是徵兵,而是募兵;健兒爭趨,並非受了外力的強制,而是出於欲覓功名之心;宣撫使對將士的態度,如若父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宋朝知府與宰相是幾品官?答案可能超出你想像
宋朝皇帝平時吃的都是什麼菜肴?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