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如何把握下一個十年機遇
香港維多利亞港
上海歷史博物館的一樓大廳有兩隻安靜的銅獅,是1923年上海滙豐銀行大樓建造時向英國訂購的。張嘴吼叫者名「史提芬」,閉口靜蹲者名「施迪」,它們曾是黃浦江畔中國金融變遷的見證者。
事實上,所有在華外資銀行中,滙豐銀行的發展一直令人關注,這不僅是因為HSBC的「HS」(「Hong Kong」和「Shanghai」的縮寫)所蘊涵的中國淵源,更是因為這家銀行在深耕中國150多年間從未間斷過服務,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滙豐見證和參與了中國金融改革和市場開放的重大發展進程。
時間來到2018年,距離2007年滙豐銀行本地註冊法人銀行已經11年。10多年來,法人註冊後的滙豐銀行發展得究竟怎樣?中國是否還是滙豐的策略性市場?新一輪金融開放究竟給外資銀行帶來了哪些發展新機遇?
帶著諸多問題,《陸家嘴》雜誌近日專訪了滙豐集團總經理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
滙豐集團總經理及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
「這10年的增長不可思議」
過去10年,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佔比的數據反覆被眾多媒體和專家引用。2017年年末,外資銀行的資產總額佔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依然不到2%,比10年前低不少。
不過,在黃碧娟看來,從滙豐中國的發展角度看,這一數據不能完全概括10年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黃碧娟於2010年6月擔任滙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2015年出任滙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對中國業務諳熟於胸。她在上海的辦公室有張中國地圖,紅、黃、玫紅、綠四色圖釘構成滙豐在內地的網路分布圖,紅色為已到城市,黃色是計劃開業分行,玫紅色代表異地支行,綠色則是村鎮銀行。
黃碧娟告訴《陸家嘴》,「滙豐在中國發展業務的速度,其實比其他國家和地區都要快,只是本地中資銀行發展實在太快了,當我們有20%增長時,內地銀行可能是30%以上增長。撇開橫向比較,我們的資產、網點、人數、客戶、提供的產品等在過去10年的增長非常快。從滙豐自身來說,很難找到其他國家或地區讓我們有空間把業務發展得這麼快。客觀說,這10年中國業務的增長可以說是不可思議,在其他市場不太可能發生。」
回頭看,2008年的金融危機或許是不少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危機影響了不少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步伐。相較之下,滙豐在金融危機並沒有受到太大衝擊,中國市場的策略得到了堅持和延續。
對此,黃碧娟笑言,「滙豐原本就是在中國誕生的。我經常和同事開玩笑說,滙豐可能是第一家『走出去』的本地企業,我們153年前就是在中國成立的,逐步發展才最終成為一家國際性銀行,正是有這麼一個根基和一份情感,我們會一直堅守對中國市場的承諾。」
除了自身業務發展,滙豐在內地另一個重要投資是入股交行,2004年8月6日下午3點30分,滙豐集團和交行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入股協議:滙豐以凈資產1.76倍的價格投資交行,總投資額為人民幣144.41億元人民幣。滙豐之後,牽手中資銀行的外資銀行也有很多,但由於種種原因多半已經「勞燕分飛」。
黃碧娟對《陸家嘴》說,「我們跟交通銀行的合作也是非常緊密的,我個人還是交行的非執行董事。過去10多年滙豐和交行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合作側重:某些時期以零售業務合作為主;現在的合作比較多是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因為這也是交行的業務重點之一。交行的優勢跟滙豐的強項有很好的契合度,特別是大灣區和『一帶一路』領域,我們跟交行有很多合作項目正在進展中。」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滙豐是內地服務網點最多、地域覆蓋最廣的外資銀行,通過57個城市設立的170多個網點,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國際化銀行服務。滙豐中國的員工規模也發展到7000多人,與本地註冊時相比,幾乎翻了一番;總資產規模也在10年間成倍增長至4000多億元。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滙豐也不遺餘力,在全球25個主要市場設立了「中資企業海外服務部」,在當地派專人提供協助。
黃碧娟告訴《陸家嘴》,「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全球眼光去看我們內地的業務。具體來說,就是怎樣才能把內地和海外的聯動優勢發揮好去服務客戶,無論是海外企業來內地還是內地企業去海外。」
位於滙豐中國總部大樓門口的銅獅
新一輪開放中的新機遇
中國金融市場新一輪開放其實自去年以來就已初露端倪。今年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進一步加速,集中出台了多項市場開放政策,例如:放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建立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取消QFII和RQFII多項限制、免徵境外投資者中國債券市場投資收益相關稅費等。這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中國金融業的又一件大事。
市場開放進入方面,滙豐一直是外資銀行中的先行者。作為集團在內地的旗艦機構,滙豐中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已持有商業銀行廣泛的業務牌照。
在黃碧娟看來,因為已經有了全資子行,所以銀行業進一步開放方面對滙豐影響並不大,畢竟數字化時代的銀行實體網點已經沒有之前那麼重要了。滙豐現在的重點是電子化渠道建設並已推出了很多舉措,比如,滙豐是外資行中最早一批利用微信去接觸客戶的,也是第一家推出手機銀行人臉識別功能的外資銀行。
除了商業銀行業務外,滙豐集團在保險、基金、券商等領域也成立了內地合資公司。
黃碧娟說,「在保險和基金方面,我們會根據新的開放政策的精神,就合資公司的股權合作探討新模式的可能性。這些年,我們的合資基金公司滙豐晉信發展得不錯,特別是在內地跟香港的基金互認方面佔了南下基金一半市場份額,因為跨境業務正是我們所擅長的。滙豐人壽保險2009年在上海開業,之後相繼在北京、廣東和天津設立了分公司。目前,深圳分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
今年,上海方面出台了《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簡稱「上海擴大開放100條」),明確了擴大開放的5個方面、20項任務、100條舉措。
黃碧娟說:「100條中有三分之一是與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相關的,而且步伐看起來會更快一點,這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肯定是非常令人興奮的。比如,關於人壽保險行業,上海就提出先行先試,爭取3年內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如果可以的話,這對滙豐人壽來講就會是一個新的機遇。」
滙豐前海證券是滙豐在內地另一家子公司,達到了51%的控股。目前已經拿到的全國性牌照包括從事內地上市證券的研究及經紀服務、股票及債務發行的承銷與保薦,以及就內地和跨境的企業併購提供諮詢等。
在黃碧娟看來,滙豐在銀行、券商、保險和基金的布局聯動性恰恰與客戶的多元化服務需求相匹配,「當商業銀行幫助客戶做財富管理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考慮客戶資產配置或者保障的需求,這對滙豐晉信、滙豐人壽來說是一個機會。另外,很多國外的機構投資者通過QFII/RQFII進入內地資本市場,都會找滙豐做資金託管,也會找滙豐晉信做投資顧問;還有,滙豐前海的業務也跟商業銀行客戶的投行需求密切相關,雖然目前才100多人,總部也在前海,但他們業務覆蓋其實可以遍及全國50多個城市以及周邊地區。因此,滙豐的布局其實是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開放方面,股市、債市等資本市場的開放也引起了眾多外資金融機構的關注。
今年,全球兩家最大的指數編製公司明晟公司(MSCI)、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接連向A股伸出橄欖枝。在黃碧娟看來,富時羅素和明晟公司等世界主要股票指數納入中國股票並有望最終提升其權重,這反映了主流指數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認可,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規模巨大的資本市場在國際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正日益受到更多關注。
滙豐預計,單就MSCI接納A股而看,未來5至10年A股市場就將吸引超過6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將逐步提升中國股市的外資參與度,最終能更好地反映中國經濟和市場的規模,同時,外資的流入將為中國實體經濟向以科技、服務及消費驅動的升級轉型提供支持。
債市方面,監管機構不斷推出與國際接軌的措施,包括去年開通的「債券通」及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開放舉措,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把目光投向內地債券市場。此前,彭博宣布將於明年4月起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具體實施將分20個月逐步完成。根據滙豐的測算,此舉將有望為內地債市帶來大約1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在岸債券的需求也將由此穩步且持續地增加。
即將推出的滬倫通也吸引了滙豐的注意,黃碧娟告訴《陸家嘴》,「作為英國當地最大的銀行,滙豐自然也希望在滬倫通上面有所作為,我們一直跟相關方保持溝通,分享我們在多個市場的經驗。另外,與滬倫通相關的業務機會其實也不光是說把英國的企業帶到這邊,或者把上證所的企業帶到倫交所去上市,還會衍生出很多業務機遇,例如經紀業務、託管業務,甚至是做市商的可能性等等。」
位於上海陸家嘴的滙豐中國總部大樓
戰略性機遇助力新十年
今年5月,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發布的《「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於我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一帶一路」國家重要性越發凸顯。
滙豐集團的服務網路則涵蓋了全球90%的貿易和資金流,涉及約一半的「一帶一路」相關市場。目前,滙豐所參與的「一帶一路」項目已經超過了100個。黃碧娟告訴記者,滙豐特地在亞太區高級管理層里委任了一名「一帶一路」業務主管,專職負責推動滙豐與「新絲路」相關業務的發展,由此可見滙豐對該業務機遇的重視。
「我們看『一帶一路』的業務其實不只是著眼在很多人談到的基建項目本身,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家服務全球貿易的銀行,我們也同樣關注整個供應鏈或者說生態系統的金融服務需求。一個基建項目的生態系統就包括基建附帶的材料、機器配套產業以及服務基建的企業等等」,黃碧娟解釋說。
她舉例說,去年滙豐為中國某電力建設公司在沙特承建的項目提供了授信。此客戶負責沙特海濱城市延布燃油電站項目的施工建造。滙豐不僅是該企業在該項目上的合作夥伴,更為該公司成為當地電站承建市場佔有主要份額的外國企業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包括提供了貸款、發票融資,以及包括項目收入回款、跟單信用證以及保函等貿易及匯款服務。滙豐的企業網上銀行工具「滙豐財資網」及「沙英財資網」,則使得客戶的財務團隊能夠輕鬆安全地在統一平台上管理不同賬戶,解決了因為項目點地理位置偏僻及相互距離遠等帶來的不便。
「一帶一路」項目確實給國際性銀行帶來了一系列發展機遇。黃碧娟告訴《陸家嘴》,「我們現在都知道,雲南有高鐵,將來有望經過幾個東盟國家,一直通往新加坡,因為,我們在東盟地區有超過100年的歷史,那我們怎麼在當地捕捉高鐵帶來的發展機會呢?簡單說,有鐵路就有物流和人流,就會形成新的社區,有社區就有消費,而消費又會帶動一系列金融服務需求,這些都是我們會總體考慮的。」
滙豐在全球25個「中資企業海外服務部」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協助中外企業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綠色經濟領域則是滙豐關注的另一個戰略機遇。近年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並著力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吸引眾多海內外機構參與到相關綠色金融項目中來。
根據有關部門的估算,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2015年到2020年期間需要在綠色領域投入3萬億~4萬億元。為了滿足這一資金需求,決策層正在積極鼓勵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
黃碧娟說,「過去幾年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增長得非常快,單看去年的發行量就幾乎佔了全球的五分之一,成為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滙豐也有幸可以積极參与其中,幫助國內機構在海外分銷綠色債券、加強綠色貸款的業務投入等等。另外,我們還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參與各類活動和研討會,協助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市場準則。」
事實上,滙豐已經推動和參與了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綠色債券的成功發行。2017年9月,滙豐作為聯席綠色債券機構顧問和聯席全球協調人,協助工商銀行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發行了首個「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募集資金摺合共計21.5億美元。這是首筆單筆發行歐元金額最大的中資綠色債券,首筆同時符合國際和國內最新標準的綠色債券,首筆以「一帶一路」相關綠色項目為主題的綠色債券。
另外,為了支持境外投資項目開發建設,拓展海外債務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由京能集團控股的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滙豐銀行於2018年6月在北京宣布成功完成了首筆中資企業於香港發行綠色銀團貸款的交易。本次綠色銀團貸款規模為17.2億港元,期限3年,京能清潔能源提供擔保,資金全部用於京能清潔能源在澳大利亞開發建設的風電、光伏綠色項目。
黃碧娟說,「綠色金融確實是戰略性的機遇,中國是巴黎協議的締約方,我們定下了很多目標,包括怎麼減排,碳排放要減低多少等等。另外,政府也相繼出台了很多的配套政策,包括七部委聯合發布的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一個比較完整的發展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中。滙豐希望可以積極地參與推廣綠色金融,並成為一個踐行者和倡導者。」
談到對中國市場的展望,黃碧娟認為,中國深化金融改革和加大市場開放的決心令境內外市場參與者感到振奮,身在其中的外資銀行和其他市場參與者也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下一個十年,中國市場將繼續是滙豐集團業務發展的重要增長引擎,滙豐也將繼續支持並參與中國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積極落實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及綠色金融、加大「粵港澳大灣區」業務布局等戰略的實施。
「下一個十年,一定會是讓我們充滿期待的十年」,指著牆上的中國地圖,黃碧娟滿懷希望地說。
※陸家嘴讀書會分享《奈飛文化手冊》,下載超1500萬次的「矽谷重要文件」
※電梯內外的心智戰爭
TAG:陸家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