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中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徐曉白先生的盆景人生

中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徐曉白先生的盆景人生


中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徐曉白先生的盆景人生

盆景微雜誌

徐曉白

十年動亂期間,盆景藝術被打成了「封、資、修」,但徐曉白先生並沒有停止其追求,他不但創作了許多好作品,還撰寫了一些有關盆景的書稿。他將自己的作品在家中舉辦小型展覽,邀請愛好者參觀交流。其中根據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所作的盆景於1979年在全國首次盆景藝術展覽會序館展出。直至80高齡以後,他還創作了「楓橋夜泊」、「北國春回」等一批盆景作品。

徐曉白先生是我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他所參與主編著作有《盆景藝術》、《盆景》、《中國盆景》、《中國盆景製作技藝》等。

徐曉白先生

原名爾球,字薈輿,號鳳笙。而立之年,抗戰軍興,為抗戰最終取得勝利,改為「曉白」。江蘇南通人,1909年3月20日出生,我國現代盆景藝術的推動者,盆景理論的帶頭人,盆景教育的先行者。歷任南通學院、蘇北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及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第一、二屆會長,名譽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早在抗戰時期,徐曉白先生隨南通學院遷往上海租界複課,出於對自然和藝術的酷愛,在授課之餘,常去展覽場所參觀,並製作盆景,頗有心得。

20世紀50年代初期,國內尚甚少有人接觸盆景,徐曉白先生即開始提倡弘揚盆景藝術並致力於盆景的創作與研究,在江蘇南通專區首屆農展會上展出了他創作的瀑布水旱盆景。

1952年,徐曉白先生因高校院系調整來到揚州。後來經常在揚州瘦西湖公園展出他的盆景。當時的作品以表現祖國的錦繡河山為題材,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賞。

1961年,徐曉白先生擔任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盆景香花工作組的技術指導,由他建議在蘇州舉辦了盆景藝術展覽,並得到當地文化名人、盆景藝術家周瘦鵑先生鼎力相助。徐、周二人作品共辟一室,又邀請上海知名盆景藝術家參加。展覽頗獲成功,對當時江浙滬一帶的盆景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徐曉白先生部分著作

由於對我國盆景事業的突出貢獻,徐曉白先生受到全國盆景界的愛戴和敬仰。1988年春,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成立,他被推選為首任會長。多年來,他熱心參加各種盆景活動。

1991年4月,擔任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盆景會議主席,並提出以「和平、友好、交流、提高」八字為大會宗旨。

1992年秋,中國海峽兩岸盆景名花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他再次擔任大會主席。

1994年,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聘請國家建設部、農業部、文化部及有關單位領導組成審定委員會,評選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徐曉白先生名列榜首。

2001年,又榮獲國家建設部城建司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的突出貢獻獎。

90高齡以後,徐曉白先生仍對中國盆景事業十分關心,多次參加相關活動,並撰寫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尤其對年青人特別關心。

2006年5月25日,徐曉白先生離開我們遠行。

「迎來山花爛漫,留得松柏長青」。這是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賀途蓀教授贈給徐曉白先生的題字,這也正是徐曉白先生的事業和精神的寫照。

徐曉白先生在家中揮毫筆墨

盆景理論的帶頭人

徐曉白先生是我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20世紀60年代初即撰寫了專著《盆景藝術》。並作有《盆景藝術》五絕一首:「要知盆景妙,畫意與詩情。神似超形似,無聲勝有聲」。這種觀點為大眾所認可,對中國盆景的發展方向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據徐曉白先生考證,「盆景」一詞始於明代,明人屠隆《考盆解錄》里有「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經過大量史料的考證研究,徐曉白提出了中國盆景「濫觴於漢晉,形成於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復興」,以及盆景「古代由中國傳至日本,近代由日本傳至歐美」的觀點。這些觀點幾經證實,已成定論,為中國盆景的茁壯成長提供了不竭的營養。1981年,他擔任了國家城建總局主持的「中國盆景藝術研究」科研項目評議組組長,對廣州、上海、成都、蘇州、揚州五個園林局合編的《中國盆景藝術》一書作了審議。1982年又為在揚州舉行的全國盆景老藝人座談會作了有關盆景藝術創作的發言。他在有關刊物上發表有關盆景的論文數十篇,還先後主編了《盆景》、《中國盆景》《中國盆景製作技藝》等書,其中,《盆景》一書系文革後出版的第一本實用性盆景專著,該書除了敘述了中國盆景的歷史、類別、形式、風格與陳設外,較詳細地介紹了樹木盆景的培育、造型、養護管理,以及山水盆景的選材、加工、布局等技藝,並列舉了39種盆景常用樹種的習性、栽培、管理等知識。當時國內有關盆景的資料奇缺,該書出版後先後4次印刷,總印數超過24萬冊,受到盆體景工作者和愛好者的的歡迎。

舊時代有不少人將作盆景看成是工匠的事。徐曉白先生則認為,盆景是集美學、文學、園藝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最重要的是詩情畫意,沒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是很難創作出好作品的。早在50年代全國第一次花卉會議在瀋陽召開時,他就在會上首次提出「盆景藝術」一詞,將盆景與藝術在概念上聯繫在了一起。這種觀點在今天早已為大眾認可,但在當時卻並非如此。以後他又在多種場合表述了這種觀點,並作有《盆景藝術》五絕一首,該詩對中國盆景的發展方向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要知盆景妙,畫意與詩情。

神似超形似,無聲勝有聲。

出席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會長會議留念

盆景技藝的創新者

徐曉白先生非常重視盆景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多次強調盆景作品應該體現強烈的時代精神和鮮明的民族風格。1988年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成立大會上,他作了「論中國盆景的繼承與發展」的發言,號召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創造新技法,開發新材料,要使作品體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獨特的作者個性。他根據創新的實踐,提出樹木盆景「三結合和三為主」的方針,即「人工與自然結合,以自然為主;扎與剪結合,以剪為主;棕絲與金屬絲結合,以金屬絲為主」。對山水盆景提出「四個適當」,即「布局適當、配置適當、組合適當和選石適當」。總的說來,他總結盆景的創作,應達到「線條流暢,配合默契,造型完善,意境深遠」,以詩情畫意為最高標準。徐曉白先生本人也是身體力行,其創作的「春江水暖」、「兩岸猿聲、「疏林晨曦」等作品,無不充滿了畫意與詩情。

1979年徐曉白先生對趙慶泉(右一)作指導

盆景教育的先行者

徐曉白先生也是我國盆景藝術教育的先行者,一貫注重對新生力量的培養。他最早在高校開設盆景課,將本屬於民間的盆景搬上了高校講壇,培養了許多青年學生。他還無償地培養了一些校外的學生,並給予精心的指導,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的父親與徐曉白先生是多年的摯友,對盆景都有著共同的愛好。由父親的幾個朋友提議,1974年春季的一天,在家中舉行了一個象徵性的拜師儀式,從此我就成為徐曉白先生的第一個校外學生。當時還處於文革時期,盆景屬於「封、資、修」的範疇,拜師儀式非常簡樸。那天徐曉白先生鄭重地送給我兩冊線裝的《詩韻》,並說:「我送《詩韻》給你,不是要你必須學會做詩,而是要你在盆景中表現出詩情畫意,那才是最高境界。」幾十年來,我一直牢記徐曉白先生的這番話,在盆景藝術上不斷探索,力求在作品中表現出詩的意境,並把這種理念傳給他人,帶向世界。

徐曉白先生對學生的許多教誨和鼓勵常常用詩的形式來表達。在他的指導下,我在盆景創作和研究上取得了一點成績,1980年春被派赴日本出席首次世界盆栽會議,徐曉白先生知道後非常高興,特意作詩鼓勵:

積年願望莫相違,無限前程奮翅飛。

美妙青春多努力,定將盆藝放光輝。

徐曉白先生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諄諄教誨,對於年輕人則尤為關懷,凡有所求,均儘力相助。經常有仰慕者求其墨寶,徐曉白先生不僅從不推拒,而且都儘快完成。

今天,中國盆景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進入了全面復興的時期。徐曉白先生兼收並蓄、勇於創新的治學態度,虛懷若谷、淡泊名利的大家風範,以及勤奮耕耘、不懈追求的奉獻精神,對於推動這項事業的發展,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北國春回」宣石、榔榆,長70cm

「楓橋夜泊」龜紋石、雞爪槭,長70cm

文章來源:《中國盆景賞石》雜誌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點擊閱讀》》》

(下拉查看內容)

人物篇

知識篇

鴻江故事篇

視頻篇

一場關於盆景界的革命行動即將打響!

盆友們請加以下微信備用。

商務合作、投稿、諮詢請長按識別鴻江盆景客服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盆景為何追求古拙之趣?
中國文化的意蘊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