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清兵當時有14種槍型,打仗時士兵都分不清手上的槍裝填什麼彈藥

清兵當時有14種槍型,打仗時士兵都分不清手上的槍裝填什麼彈藥

原標題:清兵當時有14種槍型,打仗時士兵都分不清手上的槍裝填什麼彈藥



自從英軍轟開天朝的大門,那些在天朝生活的人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後別人。思想尚未腐朽的大臣開始主張向西方引進技術,此時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清朝急需先進武器抵禦來勢兇猛的太平軍。曾國藩提議向英軍購買火槍火炮,英軍也很樂意做這筆交易。


之後來到中國的列強越來越多,各國侵略軍都帶著本國生產的武器「到訪」中國。朝廷看到這麼新式武器,都向各國外交大使提出購買武器,使臣看到有錢可掙當然同意,紛紛向清朝推薦各式武器。那時的大臣根本就不知道槍炮的武器性能,聽著外國人說的天花亂墜,索性就都買了。



最早購買的英軍的抬槍,口徑超大,裝彈量多,後坐力大,需要一人抬著槍管才能瞄準,所以稱之為抬槍。向美國購買的格林槍、林明登邊針槍、林明登中針槍,還有德國的克虜伯、毛瑟,此外江南製造局根據英國南夏槍研發出來的快利槍。



到了中日甲午戰爭打響,清朝軍隊有14種武器之多。日軍從陸地進攻旅順,當時駐守的清兵手裡有各種型號的槍支,口徑從大小不一,各國生產的子彈也不能統一使用。許多士兵平時沒有機會實彈打靶,真正打戰時該用多少口徑的子彈都不知道。最激烈的牛庄戰役,清兵就是使用不匹配的彈藥,出現了卡殼炸膛的現象。日軍僅損失一百人的代價就拿下牛庄,而清軍死傷數千人。



一年後,漢陽兵工廠才開始批量生產自己的槍械和彈藥,大家所熟知的「漢陽造」就是當時仿造德國的88式步槍。漢陽廠當年生產的槍支一直存在問題,許多槍支出廠時間不長膛線就已經老化,彈藥卡死在槍管里,而且容易炸膛。前線士兵還未英勇殺敵,就死在自己手裡。

但是在抗日時期,海上口岸被日軍封鎖,武器不能大批輸運進國內,漢陽兵工廠就成為武器供應的源地,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風暴眼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的槍要更新換代了?航展上這款單兵武器亮眼,引來軍迷爭議
什麼叫良心抗日劇?一部機槍要換彈夾的作品

TAG:武器風暴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