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史上的「張冠李戴」!

科學史上的「張冠李戴」!

在科學界,大多數科學家並不像達爾文、愛迪生或者愛因斯坦那樣幸運,在生前便獲得自己應得的光輝,他們的許多偉大成就往往在他們過世之後,才得以通過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方式被認可。而且就連這種「追認」式的命名,還經常會由於種種原因而被張冠李戴。

沙門氏菌不姓沙門

沙門氏菌是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中最臭名昭著的一種,科學史介紹說,它於1885年在獸醫丹尼爾·埃爾默·沙爾門的實驗室里發現,但這一發現卻並非沙爾門的功勞,而是他研究室的研究員——西奧博爾德·史密斯。

當時,史密斯在研製預防豬瘟疫苗的實驗中,從病豬樣品中成功地分離了一種細菌,他認為此細菌是導致豬瘟的病因。但後來其他科學家證實,經典豬瘟其實是由病毒引起的,史密斯發現的其實是一種導致豬霍亂的新細菌。由於這一發現被沙爾門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公開發表,因此最終被醫學界定名為豬霍亂沙門氏菌,功勞全歸到了沙爾門頭上,儘管實際上他對發現工作沒有出一點力。

這一錯誤命名除了沙爾門本人的虛偽之外,其實還同當時沙爾門的名氣有關。在科學界,越有名的科學家比越沒名氣的科學家獲得更多的聲望,這種現象被稱為「馬太效應」(即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在當今社會,實驗室領導將研究人員的成果據為己有的事情依然存在,他們往往比辛苦工作的手下更容易獲得「成就」和好評。

哈雷彗星不是哈雷發現的

在天文學界,許多星體都是以其最先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的,但這其中也有例外,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如此。

哈雷彗星其實是由中國天文學家於公元前240年發現的,而在西方,約翰內斯?開普勒作為第一個發現者,也比埃德蒙?哈雷早了75年。哈雷並沒有發現哈雷彗星,他的貢獻在於通過天文觀察發現,1682年造訪地球夜空的這顆彗星與觀測者們1607年和1531年觀察到的彗星特別相似。於是他推斷出此彗星大約每隔76年就會重返地球附近,並於1705年將這一推測發表在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哲學學報》上。

而在此前,雖然也有其他科學家曾表明此彗星會定期返回,但哈雷是第一個正確確定此彗星回歸周期的人——1758年,也就是哈雷死後的第16年,哈雷彗星按照他預言的那樣重返地球附近,於是此彗星就成了知名的哈雷彗星。也就是說,此彗星沿用他的名字並不是因為他發現了它,而是因為他是首個預測此彗星行為的人。

不過,哈雷獲此殊榮卻並非僥倖。他建立了南半球的第一個天文台,並測編了第一個南天星表,包含341顆南天恆星的黃道坐標。他還解釋了指南針為何不總是指向真正的北極,發現了星球彼此在相對運動,特別是出資鼓勵艾薩克?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而正是在這本書中,牛頓確定了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可見,天文學界作出以哈雷命名那顆明星彗星的決定,同哈雷投入畢生精力所作的觀測和開創性工作是分不開的。

人品決定麻風病的命名

麻風病在醫學界的正式名稱是「漢森氏病」,這一命名是為了紀念發現麻風桿菌的挪威醫生格哈特·漢森。不過,這一榮譽其實並不完全屬於他。

漢森在對麻風病進行了更為系統的組織病理學研究基礎上,於1873年識別出了一種分支杆菌是麻風病的致病細菌,但他既沒有設法來培養它,也沒有證明它與麻風病的關係。真正做了這兩項實際工作的人,其實是德國醫生艾伯特·奈瑟。

奈瑟在做了大量細緻工作之後,於1880年成功地給這種細菌染上了色,並宣布他獨立發現了麻風病的病因。這一舉動激怒了之前慷慨地將自己研究材料和大量麻風病患者樣品送給奈瑟的漢森。他發表了長篇的文章來描述自己先前的研究工作,以此來反擊奈瑟。最終,有關麻風病的大會決定將命名麻風病的榮譽歸於漢森,麻風病也就正式稱了「漢森氏病」。

在這一事件中,如果奈瑟和漢森保持誠懇的關係,在發表的文章中肯定漢森的貢獻,那麼他作為第一位明確此種桿菌與麻風病有關的人,完全有資格同漢森共享命名的榮譽。但遺憾的是他的自大和有失誠信最終讓他失去了學界的認同,從而最終與這一榮耀失之交臂了。

生不逢時的范霍夫

19世紀的荷蘭化學家雅可布斯?范霍夫通過研究大量不同的化學反應實驗,於1884年在其著作《化學動力學》中,他首次研究了化學反應活化能、溫度對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提出了三者之間關係的方程式。

如今,這一方程式的應用範圍極廣,從航天工程中的隔熱材料測試、地球岩漿活動分析、全球洋流變化,到化學工業所涉及的各種反應,再到通過計算蟋蟀的叫聲來得知氣溫,都會用到這一方程式。但由於范霍夫對此方程式的研究應用僅限於化學領域,因此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直到5年後,瑞典化學家阿列紐斯利用它預測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全球變暖時,整個世界才意識到這一方程式的重要性,雖然阿列紐斯在他的論文中明確承認了范霍夫的工作在自己之前,自己只是進一步為其提供了相關的解釋,但這一公式還是被化學界命名為「阿列紐斯方程式」。

被偷走的阿司匹林

今天家喻戶曉的常用藥阿司匹林,既能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濕痛,又能預防心肌梗塞、中風和難纏的風濕病,被稱為「萬靈藥"。不過,阿司匹林其實是商標名稱,它的化學名稱是乙醯水楊酸。依據文獻記載,最早發明這一神奇藥物的是德國拜爾公司(德國第一大製藥公司)的研究員費利克斯·霍夫曼,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阿司匹林之父」的頭銜其實屬於當時擔任拜爾公司製藥組負責人的猶太化學家阿圖爾·艾興格林。他在19世紀末就曾對幾種水楊酸衍生物進行過初步試驗,並證明其中乙醯水楊酸的效果最佳。但由於公司藥理組負責人誤以為乙醯水楊酸對心臟有害,拒絕讓艾興格林接下去做臨床試驗,這一發明只好暫時擱置。

之後,霍夫曼的確第一次合成了乙醯水楊酸,但他是在他的上司——艾興格林的指導下,並且完全採用艾興格林提出的技術才獲得成功的。而且合成之初,霍夫曼甚至不知道合成它要幹什麼用。後來在1934年,霍夫曼宣稱是他本人發明了阿司匹林。當時的德國正處在納粹統治的黑暗時期,對猶太人的迫害已經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狂妄的納粹統治者根本不願意承認阿司匹林的發明者有猶太人這個事實,於是便扭曲事實地把發明家的桂冠戴到了霍夫曼一個人的頭上。後來,納粹統治者為了堵住艾興格林的嘴,還把他關進了集中營。

可見,無論是科學發明還是發現,出力最多或者最先提出的人並不一定都能留名青史,獲得相應的肯定和榮耀,很多時候,人品、地位和運氣也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飢餓催生出速食麵之父
為什麼害怕恐怖主義,卻不怕汽車?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