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它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鹿種,更是國寶級動物

它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鹿種,更是國寶級動物

圖文:李健

今天,我將介紹 3 種中國所特有的珍稀鹿種,它們都屬於中國的國寶級動物。絕大多數人對其中兩種鹿的名稱能脫口而出,除了梅花鹿,另一種就是麋鹿。

麋鹿

麋鹿

儘管大家都聽說過麋鹿,但對麋鹿真正認識的人恐怕不多。無論是馬鹿、水鹿、馴鹿還是駝鹿,只要體形大的鹿往往都會被冠以「麋鹿」這個誤稱。那麼到底哪種鹿才是真正的麋鹿呢?

麋鹿有個著名的別稱,那就是「四不像」。這說明它們的外觀在鹿科動物中與眾不同。首先,麋鹿的角「似鹿非鹿」,這是因為它們的角形特殊,角的主幹先分出前後兩大主枝,前面的主枝也就是眉叉,不僅能分出多個小叉,而且比後面真正的主枝還要粗且長,這點有別於其他鹿類。

它們喜歡涉水或泥浴,而且冬季亦是如此,可見溫暖潮濕的平原濕地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 麋鹿主要以嫩草、禾本科植物和樹葉為食。

冬夏兩季的麋鹿體色是截然不同的:冬毛飽滿, 呈灰褐色;夏毛稀疏,轉為紅棕色。不同於成年麋鹿,幼鹿的體背有顯著的白色斑點,這與多數的鹿類幼崽是一樣的。

麋鹿的頭「似馬非馬」,這表示它們的面部類似馬臉那麼長。此外,麋鹿的頸背有一條顯著的黑褐色縱紋,這能使人聯想到馬的鬃毛。再次,麋鹿的蹄子「似牛非牛」,這是由於它們的原棲息地是水草豐盛的沼澤濕地,寬大的蹄子能幫助它們踏行於鬆軟的泥沼。

麋鹿的尾巴「似驢非驢」,它們的尾巴雖然像驢尾,但遠不如驢的尾巴長,不過 60~75 厘米的尾長在鹿類當中卻是破紀錄的。即便麋鹿與其他鹿類在形態上有諸多區別,但許多人看到這種動物後卻覺得其沒有想像中的神奇。不過,麋鹿作為我國的「國寶」,背後卻有一段深刻的歷史。

我國北起遼寧,南至海南都曾是麋鹿的歷史分布地,但早在約 1000 年前,野生麋鹿就已絕跡於野外。到了清末,在北京南苑的皇家獵苑(今南海子麋鹿苑) 中還圈養著最後的麋鹿種群。當時西方國家駐北京的領事、公使、教士早已意識到這種動物的稀有性,於是通過明索暗購,先後把數只麋鹿搞回自己國家的動物園進行展覽。

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所剩不多的麋鹿在混亂中四散而逃,有的被捕,有的被殺,此後中國的麋鹿完全消失於歷史的動蕩中。但所幸被運往英國的 18 只麋鹿通過半野生的散養方式,已經順利開枝散葉,到 1948 年已成功繁殖為 255 只。半個多世紀後,1956 年倫敦動物學會終於將「流亡海 外」的麋鹿歸還我國,我們終於有機會目睹這種富有傳奇經歷的動物了。如今, 國內動物園飼養麋鹿的現象很普遍,但由於沒有詳細的介紹,久而久之人們似乎淡忘了麋鹿原來還有這段曲折的經歷。

目前,我國所飼養繁殖的麋鹿已被順利重引回到北京、江蘇、湖北、湖南等地,希望我國的野生麋鹿能儘早恢復昔日的繁盛。

白唇鹿

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生活著另一種中國所特有的鹿,那就是白唇鹿。

這種鹿身材粗壯,蹄子寬大,粗硬的被毛近似棕黃色,臀部具有明顯的 土黃色斑塊,乍看之下與馬鹿別 無二樣。不過仔細觀察它的唇部, 能發現其吻部兩側與下唇皆為純白色,頗似小毛驢的嘴唇。因此,它們才被稱為「白唇鹿」。

白唇鹿僅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包括甘肅、 青海、西藏、四川、雲南,屬於高山動物,生活 在海拔 3500~5000 米的高山灌叢或草甸區。它們 成群活動,可集數十隻,主食高原上的草本植物及灌木的嫩枝葉。

這頭雄鹿的角長得並不對稱,不僅左右角的叉數不同,生長方向還是一前一後,原因還尚不清楚。不過,這對如同利劍一般的「武器」直衝在胸前,多少還是令人膽寒,萬幸我不在護欄內。

北京動物園就有。但遺憾的是,北京動物園竟無雄鹿。傳說,原來的雄鹿因誤食遊客投放的食物導致身 體每況愈下,最終這個小家庭只剩下雌鹿了。

我曾走訪過不少動物園尋找雄性白唇鹿,不料所到之處不是沒有雄鹿,就是已被鋸角。最後,通過朋友的協助才得知,在太原動物園還有一隻角形完好的雄性白唇鹿。

趕到太原動物園的食草動物區,我被眼前的孤鹿震撼到了——它的體形高而健壯,輪廓不亞於東北馬鹿。此外,還能觀察到白唇鹿的角與馬鹿的角區別明顯,白唇鹿的角有 4~6 叉,主幹略微側扁,眉叉與次叉的距離較大,第 3 叉是最長的。不過最令我感嘆的是它那對足有 1 米多長的銳利骨角,看起來頗有雄性頭領的威嚴。

黑麂

照片拍攝於黃山野生動物園,園中設有兩個展區,分別展示不同的黑麂種群,展區景觀以黑麂的原棲息地為參照,完美呈現了這一美麗的物種。

在黃山野生動物園,這裡有一種被當地人自豪地譽為「安徽大熊貓」的珍稀本土動物,也是我國所特有的珍貴鹿類。不過,這種鹿與前面所介紹的任何一種相比,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鹿角也小得可憐,它們就是黑麂。

黑麂在分類學上屬於鹿科麂屬,雖然它們的體形沒有狍大, 但在麂屬成員中算大型的,體長 90~110 厘 米, 體 重 21~26 公斤。 黑麂因擁有一身油光滑亮的黑褐色體毛而得名,不過頭頸部與體 背的顏色不同,是棕褐色。

最有意思的是它們的前額部生有鮮艷 的紅棕色長毛,「髮型」看起來就 像熊熊火焰,甚至把 3~5 厘米的 短小角干也埋沒其中了。黑麂的尾巴在麂屬中是最長的,上下兩 面黑白分明,當受到驚嚇而逃竄的時候,尾巴會向上翻翹,露出白色的一面,以作警示。

黑麂屬於亞熱帶山地森林動物,分布於我國的 江西、浙江、安徽、福建,主要棲息于海拔 1000 米的高山森林中,常會單獨活動。

雄麂沒有其他大型鹿類那樣的多叉長角,即便角柄與角乾的長度加在一起也只有短短的 7~12 厘米。

如果你眼力好的話,能發現它嘴角露出的一塊微小的白色物體,這是它的上犬齒邊緣。

黑麂性格孤僻,偶爾成對活動,通常會選擇清晨與黃昏時間覓食。它們最愛吃的食物是木本植物的葉與嫩枝,也吃花和果實。但令人深表疑惑的是,有研究人員曾在黑麂的兩個胃裡檢測出碎肉,當時有多人進行了鑒定。難道說黑麂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吃肉?這不禁令我想起有攝影師在非洲通過紅外相機抓拍到麂羚叼著蛤蟆經過的畫面。至於真相為何,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

國內有 5 家動物園飼養著黑麂,其中只有 3 家動物園有大規模的繁殖種群。 在國際上,黑麂也是非常稀罕的珍稀鹿類。

記得我第二次來到黃山野生動物園, 正透過網籠觀察裡面的黑麂時,身邊走來一位當地遊客,她問我這是不是梅花鹿。我告訴她這種動物叫黑麂,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山裡經常打的麂子啊!」我連忙解釋黑麂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並非麂子。女遊客一臉若無其事地說:「管它是麂子還是黑麂,真吃了也沒人知道。」聽了這話,我的心猛地一沉,我國的科普宣傳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關於作者:

動物攝影師,動物科普撰稿人。多年來,走訪了全國多家動物園,為日益稀少的中國本土動物拍照記錄,只為留住它們的影像資料。向大眾宣傳保護本土動物的重要性。寫有《動物園中的中國珍稀哺乳動物》一書,已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使者 的精彩文章:

螳螂的江湖,充滿了恩怨情仇
不要以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企鵝,它們面臨同樣的問題

TAG:自然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