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身上每一塊多餘的脂肪,都是過去受過的傷

你身上每一塊多餘的脂肪,都是過去受過的傷

還記得《老友記》里的一幕嗎?菲比的某一任男友,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對著正在吃曲奇的莫尼卡說:莫尼卡,那只是曲奇,不是愛!莫尼卡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是父母從小對她的哥哥羅斯疼愛有加,對她卻是各種「看不上」,於是食物成了愛。

因為「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而食物是我們最容易獲取的自我撫慰和滿足的資源。國外一項針對3024萬名成年人(7378名男性,2.2862萬名女性)進行的調查顯示:52%的女性有嚴重的「情緒性飲食」癥狀,而這一比例在男性中僅為20%。而且受情緒影響,人們更容易選餅乾、蛋糕及巧克力等富含脂肪和糖類、並易引發肥胖的食品。

你吃,是在無意識地減緩自己的抑鬱情緒。

典型案例:

志銘尋求心理諮詢師幫助的目的,是為了緩解自己嚴重的抑鬱心理。然而,隨著治療的進行,一層層潛意識創傷被揭開,他的體重也開始發生變化,一年內,他的體重足足掉了28斤。體重從180多斤減至150多斤。

他是一個極度缺乏自信的人,在情場和職場上屢戰屢敗。

他在讀初一的時候,功課成績很差,常常被老師批評,「考這種成績你還有臉追女生?」當時他喜歡班上一位漂亮的女同學,全班皆知,卻因為老師的這一番話,讓他飽受同學們的冷嘲熱諷,成了不折不扣的笑柄,這樣一路自卑到初三畢業。

因為父母經商忙碌,他孤獨地渡過了灰暗的青少年時期,平時在家,「吃」成了他自我救贖的一種快捷方式。後來,他的自卑逐漸演變成了抑鬱。

如果你自我覺察或測試發現,自己更多是因「抑鬱」而吃,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自己的價值感。比如,有些人受孩童時期的影響,從小就被不斷洗腦,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沒出息的。潛意識裡有很深的自卑感。當然,我們可以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但,也可以給自己植入新的信念系統。告訴自己:無論曾經發生過什麼,別人如何看我,都沒有關係,我活著就是有價值的,就值得被愛。我不再批判指責自己,我要開始接納我自己。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們發現,規律地運動是治療抑鬱和憂慮的良藥。《心理減肥術》一書的作者建議:當陷入抑鬱和憂慮的時候,在決定「吃」之前,可以做一些肢體的活動,運動計劃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簡單的運動就可以,比如僅僅是站起來離開沙發、到公園散步,到超市去、騎自行車、隨著音樂扭一扭等,甚至是讓自己做一些深呼吸、簡單的拉伸、伸展運動。

當你生氣煩燥,想要被重視的時候,就會吃。

典型案例:

有一位35歲左右的男士,結婚不到兩年,胖了20多斤,在一次催眠課程里,他發現自己是在抗爭。原來,整天被愛人與岳母嘮叨,個性內向拙於言辭的他心中很煩,卻又不知如何應對。每次在飯桌上被嘮叨,他就悶不吭聲,不停吃東西。彷彿是無聲的抗議。

有時候,吃是一種抗爭,用增加體重的方式,告訴對方:我很強大很重要,你不能忽視我的存在。

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煩躁或是憤怒,經常無意識「吃」的時候,你可以每天在固定時間來釋放憤怒和煩躁,比如清晨或晚上,拿出五分鐘,在獨自的情況下, 捶打靠枕,用到最大力氣,直到力竭。或者經常性到公園裡,跟著晨練的人一起,喊出你的怒氣。

當你覺得孤寂,需要愛的時候,「吃」會讓你覺得有某種安全感。

典型案例:

一位年約38歲的醫院護理人員,她對於脂肪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在她13歲那年,媽媽因卵巢癌過世了。當年在鄉下,家境不好,媽媽常用豬油炒菜,那金黃色的油轉化成媽媽對她的愛。每當她思念與渴望媽媽的擁抱時,就會有股特別想吃的衝動,尤其愛吃炸雞。

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最早是跟母親的臍帶連接在一起的,在子宮裡的時候就靠著媽媽的臍帶輸送養分。一出生,我們就吮吸著來自媽媽的乳汁,它是滋養身心的補給品。當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就能感覺得到溫暖溫馨,有一種安全感,還有一種飽足感。

當需要溫暖和愛的時候,當把熱熱的食物吃到身體里,食物在口腔、在胃裡的溫暖感和滿足感,短暫地取代了被人疼愛和關懷的內在需求。有時,只是想要一段非常親密的性愛關係,很多人會無意識地尋找美味溫暖的食物來替代。

如果你在孤寂的時候容易進食,可以用其它方式給自己撫慰,比如: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泡一個熱水澡;或者去做一個美容的SPA;參加一個團體興趣小組,或者和朋友傾吐一下你的感受。當然,最重要的要學會自己愛自己。

你「吃」,讓自己發胖,是因在潛意識中被灌輸了「胖」信念

典型案例:

Helene,一位活躍於外商圈的荷蘭人,她常常因為減肥而苦惱,嘗試了各種瘦身方法,把自己搞得長期疲意不堪,仍然收效甚微。

後來她開始學習心理,發現自己從小就被灌輸了一個信念,就是:「你一定會一直胖下去,你看你媽和外婆的身材,就知道你將來會胖成什麼樣子了。」她的潛意識已經明確地接收到「你一定會發胖!」的信息了。

固有信念會讓我們「遺傳」肥胖。孩童經歷會根植於潛意識想法中,例如,當你還是小孩時不斷地被告知「你會一直胖!因為家中所有女孩都是胖的!」小孩心中就會產生「我一定會發胖,這是我們家的體質及遺傳基因」的信念。

要解決這個潛意識問題,首先要求我們深入地檢視自己的信念。看看原生家庭里是否給你這樣肥胖的心理暗示。在你的成長過程,有沒有特別認同於某個人物,讓你無意識地想要模仿他?

如果有這樣的信念在你的潛意識裡,你可以跟自己說:我把屬於父母的胖基因,還給父母。我可以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我可以選擇不發胖,可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想犒賞自己,或是覺得開心快樂,就會吃東西

典型案例:

邁克,一位美國籍華人,45歲。他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每天傍晚從農場收工回家,媽媽會端出烤好的蘋果派,爸爸會燒一壺熱茶,全家坐在一起喝茶,吃甜點,聊一天的經過,這是他少年時期最幸福的事情。

這的確是一個享受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可以說影響了他的一生。長大後每當他辛勤工作一天後,就想要好好慰勞自己,他一定會不考慮地選擇各式口味的派,當他需要愛的溫馨感時,他也會吃甜點重溫舊夢。結果,他的身材也越來越胖。

這是一種舒適感的連接。小時候,當我們哭鬧的時候,媽媽就會把吃的東西塞到我們的嘴巴里;當我們考試成績好,或者幫媽媽做家務的時候,作為獎勵,父母會給我們做好吃的,或者給我們一塊甜點等等。

隨著長大,每逢高興的時候,全家人就會大吃一頓來慶祝:大學畢業、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晉陞、完成了一項重大的任務、結婚、有了新生命……我們人生中的所有快樂時光,都與「吃」息息相關。吃可以擴大我們的舒適感,可以讓快樂停駐。

也許你會說:「是啊!我辛苦讀書、工作,我本來就該享受這些美食啊!要不然生活還有什麼樂趣?」接下來,你就會繼續維持這樣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每次有任何開心快樂的事發生時,帶著一點自製與覺察,可以試著告訴自己:我能否用其它方式來慶祝這份開心呢?比如給自己買一件一直想要的某件東西,一束花、一管口紅,或是看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去旅行等等。

自我測試

你是哪一種情緒性吃貨?

Test

為了解你因情緒變化而吃的傾向,看看以下的陳述,寫出發生的頻率。

從未發生1分,很少發生2分,有時發生3分,常常發生4分,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發生5分。

1.當我沮喪或憂鬱時,吃點零食能改善情緒___

2.情緒低落時特別想吃___

3.如果某人使我失望,我就想吃東西___

4.當我工作有壓力或進行有期限的工作時特別想吃零食___

5.我緊張時比平靜時吃的更多___

6.如果擔憂或害怕某件事,我一般會吃點東西___

7.當有人惹到我時,就想吃點東西___

8.我已經吃了某樣東西,目的僅僅是給他(她)一個教訓___

9.當我憤怒時,吃點東西能使我感覺較好___

10.煩惱時我希望吃點東西___

11.無事可做時,我比平常吃的多___

12.如果時間過得太慢,我希望吃點零食___

13.獨自一人時我食慾增加___

14.當我身邊有人時比單獨時吃的多___

15.孤寂時吃點東西使我能感覺好一點___

16.當我心情好時,會用食物來慶祝___

把1~3條所得分數相加,是你因壓力而吃的分數

把4~6條所得分數相加,是你因憂慮緊張而吃的分數

把7~9條所得分數相加,是你因憤怒而吃的分數

把10~12條所得分數相加,是你因煩惱而吃的分數

把13~15條所得分數相加,是你因孤寂而吃的分數

把16~18條所得分數相加,是你因高興而吃的分數

如果每一種情緒化進食的分數大於9,分別表明該情緒是你過多進食的重要原因。

比較幾種情緒化進食的分數,以了解哪種情緒最易觸發你的進食,然後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覺察在這幾種情緒時你的反應,然後做出「不用吃」來解決情緒問題的計劃。

時尚健康溫馨提示:

每種情緒背後,都有深層潛意識的驅動,只有找到了自己潛意識的原因,才能根除「情緒飲食」的模式,解脫情緒的控制。

本文作者

劉芬(清清)

情緒治療師

心理個案諮詢超1000小時,團體治療100場

阿噗有話說 加我微信:uphealth

控制不住吃,

是因為缺愛?!

和《時尚健康》分享你的情緒化進食分數,

看看你是哪種情緒性吃貨!

本文作者 清清 新媒體編輯 Siumo

本文原載於時尚健康

ID: shishangjiankang22

圖片來源於時尚健康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時尚健康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許可,不得轉載。

關注時尚健康公眾號

把時尚健康公眾號設為星標,健康進行到底

點原文原文,購精彩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健康 的精彩文章:

月餅雖好卻是減肥大敵?別擔心,這些中秋數字教你一手掌握健康密碼
和嬪妃娘娘們學養生,不做乾隆心目中的高「冷」美人!

TAG:時尚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