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探尋晉商足跡,走進「萬里茶路」

探尋晉商足跡,走進「萬里茶路」

世界,曾因為一片樹葉而不同。茶原產自中國。漢代,中國茶葉就傳入了日本。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拓,「茶馬互市」的進行,飲茶已遍及世界大多數國家

晉人自古善商。至明清,山西商人已成為國內三大商幫之首茶葉經營更是晉商貿易最重要的部分。

隨著中俄茶葉貿易的發展,一條堪輿「絲綢之路」媲美,輝煌繁盛了近兩百年的「茶葉之路」逐漸形成。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本記述清朝晉商茶葉之路」的歷史地理專著

在當年,晉商們是如何運輸茶葉的,在這條萬里茶路上又留下過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晉商萬里茶路探尋》將帶你一同探尋。

韓小雄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南北水陸運輸線——萬里茶路

晉商們能發家致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非常的有遠見,審時度勢的山西商人在看到歐洲市場茶葉的需求量非常大之後,立刻抓住了商機。

在廣州十三行的支持下,山西茶商一路南下大量採買,使得福建下梅茶市盛極一時,「茶葉之路」就從這裡開始了。

四月的武夷山,正是春茶採摘的季節。連綿的山嶺,滿目蒼翠。滿山的茶樹,讓溫熱的空氣里瀰漫著茶葉的清新和香潤。每年春天都來買茶的山西商人,在經過了幾千里地的長途奔波後,一如既往來到了武夷山北麓。而武夷山下梅茶市的行東們照例是要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的。

下梅茶市的行東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山西商人稱作西客。西客們有錢,做起生意來大氣。

隨著歐洲市場的發展,茶葉成為對俄貿易中最主要的商品,其中福建的紅茶俄國商人青睞的商品,晉商們大量採購,從一開始幾十萬斤到後來幾百萬斤。

茶葉之路的形成連接了南北,最初起點在福建崇安,途徑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終點是蒙古的恰克圖

水路兩千九百七十餘里,陸路六千六百一十餘里,因而被稱為「萬里茶路」

人文歷史、民俗風情

是漫漫長路上的璀璨

無論是「絲綢之路」還是「茶葉之路」,漫長道路上途徑過的風土人情、民俗歷史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書中在探尋每個地點的時候都會穿插有意思的故事,並配有大量插圖,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覺得枯燥無聊。

相傳在古時候,武夷山洪水泛濫,彭祖帶領當地百姓開山治水。彭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彭武,一個叫彭夷。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彭祖活到八百八十歲,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

他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開山治水,為百姓造福。兩兄弟不忘父親重託,他們挖出九曲十八彎,開出了一片片良田,種上了一壟壟岩茶,栽上稻穀和果樹。從此百姓們過上了安寧幸福的日子。人們為了紀念這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把這片碧水丹山稱為武夷山。

沉沙港,原叫河伯潭。相傳屈原和衣葬身於河伯潭中,但溺而未死,待衣褲裝滿泥沙才沉了下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將河伯潭改名為「沉沙港」。

跟著晉商們走過的茶葉之路探尋,我們可以了解到清朝晉商們是如何輾轉尋找茶葉,採買茶葉,運輸茶葉的。

同時可以了解到茶葉之路上各地的文化差異、當時的社會風貌,經濟貿易情況等。

書中將這些地點分為了閔贛行;湘鄂行;中原行;三晉行;草原行;沙漠行幾部分,可以讓讀者更好的進行直觀的對比與分析

通俗易懂的文字詳細清晰的插圖,《晉商萬里茶路探尋》帶你一起看看清朝晉商們是如何開闢出輝煌的茶葉之路的。

一起探尋茶葉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文化遺產的青春問題》—聽故宮館長講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
跟著這本《日本茶味》一起品品「茶之本味」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