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解脫,首先要「自毀三觀」!

學佛解脫,首先要「自毀三觀」!

文/耀行法師

痛苦,人人都有。

無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東西南北,過去未來。

可以說,人生就是一個大寫的「苦」字。

沒有誰不想從痛苦中解脫,脫離痛苦的第一步,是先要承認苦的存在。

就好比看病,先得找到病症,才能進行醫治。如果我們都無法覺知當下的苦,解脫也就無從談起。

佛陀在初轉四聖諦法輪時說:「此是苦,汝應知。」人生所要經歷的事情千千萬,所要承受的痛苦有萬萬千。

這萬般苦楚簡要來說可分為八種,即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當我們了解了人生苦的狀況,接下來就是要去體悟苦的特性。

苦的特性是什麼呢?

如上種種苦,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讓自己內心不得自在的逼迫感。佛陀在二轉法輪的時候說:「此是苦,逼迫性。」

生是苦,不管對嬰兒還是母親,這痛苦都必須承受。

疾病是苦,身體衰老是苦,死時四大分離是苦。

任何人在經歷痛苦時都是無可奈何,難以忍受又難以免脫。

這就是逼迫性。

相親相愛卻要生離死別。相互憎惡卻又總能相聚。求而不得,避無可避,總是事與願違。慾望總是得不到滿足,內心永遠不得自由。

種種的無奈,種種的不得已,種種的逼迫感,這就是苦。

當我們找到苦,並體悟到苦的特性,就應該進一步分析產生苦的原因。

痛苦源自身體和情感兩部分,「痛」是身體上的感知,而「苦」則是內心對「逼迫」的覺知。

苦既然以「逼迫」為性,我們就來找產生「逼迫」的原因。

逼迫性,源於內心對外界的反應,也就是感知和認識。內心對外界的反應,源於我們本有的思想觀念。

人千差萬別,其思想觀念也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思想觀念,一定是對當前所經歷的覺受感到不認可、不順心。

產生這一判斷的原因,是我們早已為自己設立了一套自認為正確的觀念,這就是佛教里所說的「我執」。

通俗講就是我們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錯誤的三觀,越是執著,就越是痛苦。

執著可以說是人生觀。不管是對未來的執著還是對現在的執著,亦或對某事件某物質某情感的執著等等,這些人生觀里的種種執著,都因世界觀和價值觀而定。

因為對世界的認識角度的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理解生成不同的觀念。錯誤的三觀一旦確立並層層構築,執著便生起並且無法放下。只有重新樹立三觀,才能破除我執,繼而不被外境所轉,解脫煩惱苦痛,獲得自由。

每個人的思想觀念決定了他內心對外界的反應態度,所以應當樹立什麼樣的觀念很重要。如果我們深覺糾纏在煩惱苦痛中,無法擺脫。

那麼,現在迫在眉睫要做的事,便是先自毀三觀!

破而後立,樹立正確的三觀。這裡所謂的正確性,是指能夠避免我們繼續痛苦和煩惱生起的三觀。

所以學佛的道路上,第一步就是要先審視自己,捨棄執有煩惱的三觀。進一步皈依佛法僧三寶,以聖者的言教來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樹立可以解脫煩惱,遠離痛苦的三觀。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凈慧長老:「三無」,是六祖禪法的核心
念佛「美容」法,進來學習下?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