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在生命的轉角遇見你

地壇讀書會首季「生活之道」第6期線下共讀《禪與生活》,本次讀書會由甲和燈固定專欄《雪月花輯》作者、日本農業經濟學博士孔祥旭老師領讀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地壇讀書會·共讀現場

本文內容由孔祥旭老師的現場分享編輯整理

鈴木大拙這本《禪與生活》,88年我就看過了,但是至今都沒有看懂,參加這次讀書會之前,我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挑戰一下,這本書到底是講的是什麼?它的關係邏輯關係是什麼?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禪的意義」。禪在南宋時傳到日本的,並在日本發展起來,但是將「禪」向西方介紹,可以這樣說,在鈴木大拙之前,中國和日本的一些大師都做過各種各樣的嘗試,但是成功的只有他。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

ZEN這個詞,就是鈴木大拙所翻譯,所以他在西方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呢?我覺得是佔有一席之地。日本文化,不論是建築還是服裝等等,它都不是主流,但是它佔有了一席之地,也是很不容易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我覺得認識鈴木大拙這個人,還有他的禪的特點,對今天的中國是非常有啟示作用的。

日本人常說,禪的種子在印度,開花在中國,結果在日本。我覺得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問題,也是中日文化非常大的差別,中國人擅長於說口頭禪,日本則是個匠人社會,他會做出來。在說的方面,日本人永遠說得比中國人差。而鈴木大拙書中幾乎全部的公案都來自於中國唐宋的禪師。等於說他把中國的唐宋文化給推廣出去了。而且現在日本的現代藝術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包括建築,基本上都是跟禪文化是很大關聯的。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地壇讀書會·共讀現場

鈴木大拙的意義,在於他把「禪是什麼」說清楚了。

日本著名哲學家梅原猛對鈴木大拙的評價是:鈴木大拙是近代日本最大的佛教者。

佛教者在日語里不單是佛教徒,也不是大師僧侶,是學者。梅原猛也對鈴木大拙進行了很多批判,他認為因為鈴木大拙的名聲太大了,使得很多西方人一談到日本文化就想到了禪。但是無論如何,鈴木大拙是影響最大的一個。

鈴木大拙的本名是貞太郎,他沒有創造自己的教派,他的居士的號就是大拙。通常對他的評價是佛教學者、世界的禪者、哲學家,還有非常重要的,翻譯家。他把大量的中國古代文獻、梵文佛教文獻,還有日本的一些文獻翻譯成英文。可以這樣說,在西方他是影響最大的一個日本人。從明治維新到現在,日本文化跟中國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個就是本國的文化得到西方人承認之後,大家才能翻過頭來去關心本國的文化。比如說明治維新之後,否定傳統文化的特別多,神道教興起之後,有段時間毀佛,砸寺院,賤賣寺院的珍寶文物。而日本文化真正的得到確立是美國人到日本作為學者講學,或者作為政府顧問,承認日本文化的價值之後,大家才反過頭來去關注日本文化。在日本,書作為英文發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我們中國也有相似的現象和經歷。

鈴木大拙在美國出版了非常多的著作,而且他廣泛地與第一流的學者交流,就使得他的書在美國出版後,一定會被翻譯回日文,並肯定是暢銷書。林語堂的書也是這樣。

禪宗與其他的學問有個非常大的差別。禪宗是關於生命的哲學或者宗教,鈴木大拙說:「我是生活的藝術家,我的藝術品就是我的人生」,這個跟其他人是不完全一樣的,而且他出了海量的書。但是要了解他非常難,他沒寫過自傳。

日本有些名氣的人寫自傳的非常多,比如福澤諭吉,但鈴木大拙沒寫過自傳,現在能找到的,跟自傳有關係的就是他的大概57分鐘的一個講座視頻。即使這些也是講他是怎麼跟禪相遇的,從來沒有談過他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今天除了書之外,還要談一些其他的,因為禪是人生,它不只是這本書。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全集

鈴木大拙出版過近40冊的全集,有二十三本是英文著作,現在看來最有名的是《禪與日本文化》,這本書是銷量最大的。他的書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但是《禪與日本文化》這本書很具體,它先講了禪,後來講禪跟繪畫、茶道、俳句、武士道的關係,都是很具體的,是比較容易看懂的。他還有十三卷類似於論文集,我們今天讀的這本《禪與生活》基本上就是從這裡抽出來的文章。

他說:「禪是生命,禪是生命本身所有,具有構成生命的一切東西。禪是詩,詮釋哲學,詮釋道德。」這個話理解起來就非常難了。當然一般來說,禪是生活的藝術,他自己也說日常生活的藝術也都是禪,但是「禪」要介紹起來是非常難的。我覺得,要說「禪」的話,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另外,禪在日本往往跟「道」聯繫在一起,「禪道」裡面包括武士道和各種藝道、茶道、花道、書道等等。

禪是在南宋的時候傳到日本的。當時,天皇家衰落,武士階層興起。武士這些人是很魯莽的,唐朝傳過去的文化,他們看不懂,極其需要一種門檻更低的文化。南宋的僧侶最初到達的地方是京都,但是實際上禪在唐朝的時候傳到京都了,但是天皇家的人並不接受。後來南宋時去了京都的僧侶就到了鎌倉,當時在鎌倉建立了第一個武家政權。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用的比喻,「菊與刀」,「菊」就是指天皇,「刀」就是武士。這兩個文化有個非常大的差別,天皇文化很奢侈,武士道基本上就是禪,很簡素、簡樸。我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清貧與清富(了解詳情請點擊鏈接)」,就講了平安時代天皇吃的飯有四五十個菜,到後來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等,就只有四五個菜,非常的簡單。這裡有非常大的禪與唐朝文化的影響。

日本文化中,禪只是一部分,但是禪最大的特點是它能跟現代西方的現代主義結合起來。日本現在走向世界的藝術,基本上都是跟禪非常有關聯的。既然鈴木大拙認為禪都是生命,它最大的特點是本來面目,禪說不立文字,光看文字的話要想理解這個人還是比較難的。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地壇讀書會·共讀現場

我們今天就先從「相貌與風貌」這兩個方面來看一下,一個禪修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鈴木大拙去世大概40年後出了一本寫真集,主要是他的女秘書拍的。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與妻子

鈴木大拙出生於1870年。他41歲的時候跟一個美國外交官的女兒結婚,但是他們兩個人並沒有孩子。他的太太61歲去世,當時鈴木69歲。他這輩子基本上絕大多數的生活就是看書、寫書,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辦講座、在大學裡講課,他的生活就是這樣,是一個哲學者。

第二個問題,鈴木大拙禪與中國。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在美國出版的作品

鈴木大拙最喜歡用的就是這個圓形。這個在佛教里代表絕對的真理、絕對的圓滿,僧侶畫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行的功課。禪修的時候,除了打坐之外,畫圓是要一筆畫出而不能描,禪定就是這樣。它最大的特點是不會畫得特別圓,總會留有一個缺口,因為人生總是有很多遺憾。

我一直在說,鈴木大拙實際上向世界介紹的是中國文化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也是看鈴木的書對我們來最有意義的方面,我們為什麼沒有把這些東西推廣出去,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與胡適

鈴木大拙與胡適的爭論將近有20年,誰也沒說服誰。胡適認為禪宗90%以上的故事都是胡編亂造的。胡適總是強調科學主義、考證。實際上所有的這些故事都是起一個啟發、開悟的作用,但是胡適認為禪宗對中國的危害性非常大,鈴木大拙則認為不是。我覺得胡適最大的問題在於,宗教的歸宗教,科學的歸科學,哪能用科學的東西來解釋宗教範圍內的事。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民國時方君璧畫的鈴木大拙

禪的思維是教外別傳,看的是本來面目,直指人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像三宅一生等人的服裝設計,他們不追求時尚,只考慮服裝的本質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人的本來面目應該是什麼樣的?只要表現這些問題,一般來說就會很前衛,如果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我覺得是沒有出路的。禪的思維方式是本來面目,用辯證法的話來說,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很多日本現代的藝術家並不修禪,但是他考慮問題的方法是這樣的。我覺得中國的藝術要想走向世界的話,方法就是要思考人類最普遍的問題,人到底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樣的?或者服裝的本質是什麼?建築的本質是什麼?拋開這個東西的話,要想跟西方溝通是非常難的。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地壇讀書會·共讀現場

第三個問題,禪與西方思維。

鈴木大拙經常說,只有把自己置身於西方人的思考方式當中,才能映現出東方文化的精髓。這一點非常重要,是他的經驗。日本、中國的禪師寫了許多關於禪的書,講的最清楚的就是他。因為他是通過西方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來寫,是有邏輯的。

我們受的是49年以後的教育,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邏輯本身就是西方的,所以說有的時候讀鈴木大拙的書,就是感覺到要比讀其他人的書要更清楚。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跟他的出身關係是非常大的。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地壇讀書會·共讀現場

他的家庭是蘭學背景,就是西醫。鈴木大拙最初是以當醫生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他六歲的時候他父親去世,第二年他哥哥又去世了。對他母親打擊非常大,帶著孩子們全部信了凈土宗。儘管家裡非常困難,但是給他上了很特別的學校,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雙語教育。

因為當時家裡的狀況,他必須要多掙錢,於是他19歲做了英語教員,20歲拿到了英語教員的證書。他母親身體不好,給他帶來特別大的困難和煩惱。就像鈴木大拙自己所說:在痛苦的地方綻放。他一生最痛苦的時候,就是這段時間,這時他開始走向禪學,開始到一些寺院里去參禪。後來到了東京,他就到鎌倉圓覺寺去打坐修心,看了大量的書,在這裡開悟。後來隨著他的老師去美國開會,他的老師把他推薦到一個出版社做編輯,大概有11年就在這裡從事翻譯工作,他翻譯的第一本書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到30歲的時候,翻譯出版《大乘起信論》,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與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

第四個問題,鈴木大拙和鈴木俊隆

鈴木大拙的影響基本上都是在學術圈、宗教圈,作為一個文化的概念,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真正的把禪作為一個實踐活動推廣下去的,是鈴木俊隆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俊隆

鈴木俊隆繼承了曹洞宗的只管打坐,1959年去美國,在美國開辦了西方的第一個禪修學院。有人說,兩個鈴木將禪推向西方,鈴木大拙是在理論層次上推,從實踐來說是鈴木俊隆。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這本書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喬布斯看了這本書,才開始信禪,這是一本實踐性很強的書。

從歷史上來看,日本有兩個最大的禪宗派別,臨濟宗和曹洞宗。禪從南宋傳到日本之後,武士藝術家,包括千利休等藝術家,都是信臨濟宗。信曹洞宗的則是地方的貧民、土豪等人,因為打坐的門檻低。參公案是非常難的,但是創造出很多偉大的藝術品,基本上都是以臨濟宗為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地壇讀書會·共讀現場

我們今天要讀的這本《禪與生活》,最初是1988年出版,從鈴木大拙的文集當中選編而成,我們今天要讀的就是第一章,禪的意義。可以說,這本書帶來最大的問題是公案。鈴木大拙在西方為什麼能有一席之地,就是禪者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管說什麼,只看本來面目。西方社會是有它解決不了的問題的,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就是宗教存在的意義,也是禪的意義。在《禪與生活》的第一章當中,他完全按照西方的思維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

《舊約》中說,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佛教實際上很早看到了這個問題。《金剛經》中說「降伏其心」,以自己的「心智」去降伏自己的「心」,是難以按照理性破解的「科學難題」。於是,只能另闢蹊徑。《金剛經》也提出了解決方法,就是「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這裡我們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就是羅素悖論,假如一個村裡只有一個理髮師的話,所有人的頭都由他來理,那麼理髮師的頭誰來理呢?就是說對別人的問題,我們都能給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當自己有問題了,有多少人能解決得了?這個可以說是非常本質的一個問題。

通常來說,當我們人的正常的心智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二元對立,主客分離,一旦人把自我當成一個對象進行分析,即使分析得面面俱到,也無法根本地擺脫痛苦。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禪宗的方法就是直,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書法

但隔在當中的障礙或者叫塵埃,用理智是搬不走的,往往適得其反。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以鈴木大拙的統計,早期僧侶當中開悟的人大概不到5%。他也給出很多開悟的方法,一般來說,除了讀佛經等之外,一個方法是參公案,另一個是打坐。但是對於鈴木俊隆來說,什麼叫開悟?只要想著經常打坐,就開悟了。

我讀鈴木大拙作品最大的困惑,是沒有明白他所說的公案是什麼意思。在他的《禪生活》(Living by Zen)里有這麼幾句關於公案的話:


「真摯的求道者都將面臨自身必須解決的三個問題,不加以徹底解決則不能獲得安心。

其一,佛究竟為何人?

其二,心究竟為何物?

其三,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涉及這類問題時,基本無法用理智理解。

比如: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山云:麻三斤。

又如: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庭前柏樹子。

曰:和尚莫將境示人?

師曰:我不將境示人。

曰: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庭前柏樹子。

這類公案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參究這類公案是為了頓悟那一刻。甚至有德山棒、臨濟喝等幫助你參悟。其他公案,比如平常心是道、本來無一物等等話頭,都是可以分析出道理的。所以,公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增加人生智慧的,另一個是頓悟用的。鈴木大拙說禪,大部分用的是後者。在《禪與生活》中,他寫道:「禪是世界上最不合理、最不可思議的東西。這就是以前我為什麼認為禪不能加以邏輯分析或者理智處理的緣故。」

對於鈴木大拙來說,他一直認為開悟是最重要的。他這樣回憶自己的開悟:

他二十齣頭,讀於東京帝國大學時,去鎌倉的圓覺寺禮佛參禪。有一次「臘八接心」,他苦苦參究禪宗公案,因為「無」的概念始終橫亘在心,未能參透,深感苦惱。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書法

「我從禪堂走向我在寺廟裡的宿處時,只見月光下的樹和我自己,皆澄澈透明。」

「我已不再意識到『無』了,我已與『無』合而為一了,與『無』打成一片了,因此,由於意識到『無』,所含的隔膜也就不再存在了,而這就是真正的三昧境界」。

修行是無止境的,開悟就相當於入門。那麼開悟之後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用話語描寫起來是非常難的,南宋的《十牛圖》,對日本影響非常大,就描繪了修行的十個階段。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南宋廓庵禪師版十牛圖頌

開悟之後就要回到城市中了,叫返本歸源,就是所謂的看山還是山,但這個山跟最初看山是山是完全不一樣的,很新鮮,跟自己沒有任何的隔閡。

從鈴木大拙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開悟之人跟世界是統一的,或者說是一個自由的人,同時也是邏輯分析嚴密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說的:我的見性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對於中國禪宗,日本禪是一面鏡子。通過禪,我們可以創造現代的生活方式和藝術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期待每一次的共讀和「一期一會」,期待與大家共同學習、感受和體驗。

下期預告:

11月25日下午,將由馬琴老師領讀克里希那穆提的《生活之道》具體報名信息請關注本公號: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靈性導師,被印度及當代的佛家學者認為是現代龍樹再來及當代的涅槃阿羅漢。

在《生活之道》這本書里,克里希那穆提敞開心扉,向青年人解釋生命的意義,愛情、性、婚姻、工作、教育及人際關係的真相。教導人們拋開所謂的人士的觀念,用智慧去改變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共讀回顧|鈴木大拙:他說清了「禪是什麼」——《禪與生活》往期精彩分享,推薦閱讀:

地壇讀書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讀書會邀請」科幻中的北京與城市未來——共讀《北京摺疊》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