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 新刊
新 刊
是誰導致22路公交墜江? / 等到高牆後的他出來 / 寫小說的建築設計師
《南都周刊》2018年11月16日刊
封面攝影:Thomas Lee/Stylo Vision Group
封面報道
金庸 江湖一別,永不再見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俠作家、報人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一代武俠泰斗,自此徹底告別江湖,恰如他在《神鵰俠侶》中所寫:「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11月12日下午6點,金庸先生的喪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按照他生前的意願,只邀請親友出席,喪禮不採用任何宗教儀式,也沒有親友致辭悼念,一切從簡。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再送老爺子一程。
金大俠,此番一別,江湖中永不再見。
專題攝影_孫海
六個金庸
他是武俠小說宗師,15部作品,塑造了幾億華人對江湖和武林的想像;他是一代報人,創辦《明報》、《明報周刊》、《明報月刊》,明報集團年贏利一度衝破1億;他是社會活動家,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也是成功的商人,1992年個人資產便達12億港元;他是學者,晚年還到劍橋大學讀博;他當然也是一個凡人,坦言「我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
文_ 何承波 費靜怡
金庸:圓滿的人生是很難的
「我生活在香港,每天看到和接觸到很多中國同胞,內地當然也有,他們物慾很強烈,沒有信念和原則,整天吃喝嫖賭,不正經做事,說話不算數,講一套做一套,有好處就投機。我寫韋小寶實際是要揭露這種人。」
文_郭宇寬
金庸的朋友圈
倪匡說他不會參加金庸葬禮。被指摘60年好友無潸然淚下乃鐵石心腸,倪匡道:「人人都要死,死是必然的事,他九十幾歲死怎會難過?十幾歲死我才會難過。他一生光芒萬丈,有什麼要難過?」
文_ 美亞
特寫
這群女孩在網上抱團,只為等待高牆後的那個他出來
等待還是放棄?在這個貼吧里,有人每天堅持發帖倒計時,也有人默默淡出再也不出現。有人說她們是在浪費青春,也有人認為她們才是忠於愛情的好姑娘……
文 _林子雅 插畫 _ 迢迢
報道
蘇州有堵牆:「百年名校」隔離出雙面現實
一邊認為,「用國外的話說,就是歧視。」另一邊則說:「讓非學區的學生搶佔了公立學校的資源,這對我們(買學區房的家長)來說不公平」。爭論過去這麼多天,依然相持不下。
記者_何承波 實習記者_尚嶸崢
科技
「冰冷」的身體
無論是治療還是探索外太空,冷卻身體的研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一旦實現「人體冬眠」,那麼我們對意識和生命界限理解將會面臨重建。
文_杜夏德 插圖_李哲
地理
多哈:一半藝術 一半奢華
11月,卡達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平均27℃的氣溫會延續到明年3月,這座漫漫黃沙與碧藍大海間的彈丸富國,掩在低調和安靜之中。只有靠近細尋,才能辨識出奢華、藝術和市井生活攪纏在一起的混合的西亞色調。
文_鈴鐺
※伊利蟬聯亞洲乳業第一 以世界標杆開創乳業新紀元
※「少食多餐」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