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弗洛伊德傳》,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弗洛伊德的前半生的故事
今天起我們要說的是一本人物傳記,書名是《弗洛伊德傳》,作者是彼得·蓋伊。
弗洛伊德我們都知道,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夢的解析》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先來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彼得·蓋伊生於1923年,曾經任教於耶魯大學,他治學嚴謹,著作等身,幾乎每一本書都是大部頭的作品,談論的也都是大問題,比如《現代主義》和《啟蒙運動》。他1970年代在一家精神分析研究院工作,弗洛伊德成了他的工作核心。這本傳記也是他將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個人傳記和時代大背景融會在一起的大部頭,翻譯成中文是八百頁厚的一本書。這本書1988年在美國出版,很快就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相比於其他版本的弗洛伊德傳記,蓋伊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最新、最充分的資料。他說服弗洛伊德的後人,提供了許多私人書信供他閱讀,他動用的參考書目也是前所未有的,他努力勾勒出了一個完整的弗洛伊德形象,也描述了精神分析學派的誕生與成長。
講述弗洛伊德的故事,一般都會這樣說——弗洛伊德是一個天才,沒有他,人類對自己的認識不可能如此深入,20世紀人類思想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弗洛伊德的影響,但是精神分析這一套根本就不是科學,弗洛伊德那一套早就過時了。這種說法對不對呢?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還是簡單了一點。我們今天說的這本《弗洛伊德傳》,希望能提供一些更複雜的視角。
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弗洛伊德的前半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一個小鎮——弗萊堡城,他的父親叫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位猶太羊毛商人,母親叫阿瑪利亞,是弗洛伊德父親的第三任妻子,比雅各布整整小了20歲。這個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一家人住在弗萊堡城一名鐵匠家的樓上。雅各布與他第一位妻子生下的兒子就住在附近,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弗洛伊德的母親年歲差不多,看起來也更般配一些;而弗洛伊德的一個侄子,居然比他還年長一歲。這在一個大家庭中並不是特別罕見的事,但這些童年的難題,都被弗洛伊德擱在心裡,壓抑多年。
到19世紀90年代末,他對自己進行精神分析,竟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取代了他的父親,成為母親的伴侶;他的母親懷孕了,生下來他的妹妹,這個小妹妹是他的對手;他的侄子比他還大一歲,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大的敵人。弗洛伊德讓數百萬從未讀過古希臘悲劇的人都知道了俄狄浦斯情結——殺父戀母,古希臘悲劇在他眼裡成了一個完美的偵探故事,而精神分析法看上去就像是醫生和病人兩位偵探聯手,解決無意識所犯下那些撲朔迷離的案件,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在童年和性經歷中。
弗洛伊德3歲時,全家搬到萊比錫,4歲時搬到維也納。弗洛伊德10歲時,已經有了5個妹妹和1個弟弟。弗洛伊德說他一直懷念著弗萊堡城的鄉間景色,並不喜歡維也納,但他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維也納上坡路19號的居所。他曾經希望能像達爾文那樣,有一條船週遊世界,這樣才符合他對自己的定位,做一個面對自然的智識研究者,但是他沒能週遊世界,他面對的是深不可測的人類心理,他在自己家裡做出了顛覆性的研究。雖然生活條件略為艱苦,但弗洛伊德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成為家中的重點關照對象,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全家人會為給他創造安靜的學習氛圍。父母老師都對他寄予厚望,弗洛伊德進入大學,選擇了醫學專業。
1882年4月,弗洛伊德遇到了瑪爾塔·貝內斯,他把這位姑娘稱為「小公主」。經過弗洛伊德充滿激情的追求後,兩人最終訂婚,但長達4年的訂婚期間,弗洛伊德與未婚妻瑪爾塔之間卻是聚少離多,只能通過書信傳情。在信中,弗洛伊德像一個大男孩一樣向未婚妻講述自己的工作、生活、未成熟的抱負和對她那濃烈的愛,同時,他也像精神分析師那樣從字裡行間覺察並分析未婚妻的生活狀態。他在信中為自己抽雪茄辯解——如果一個人沒辦法親吻,吸煙就變得不可缺少。別小看這句話,在4年的訂婚期內,兩人的親密方式就是親吻和擁抱。那時候弗洛伊德26歲,血氣方剛,這種有點兒難熬的等待讓弗洛伊德獲得了什麼呢?弗洛伊德日後提出,大多數心理疾病都來自性慾這個源頭。這個理論框架就來自他性慾得不到滿足的痛苦經驗。也是在給未婚妻的信中,弗洛伊德說,飢餓與愛情就是真正的哲學。多年之後,他還經常用這句話來闡明自己的理論——飢餓就是本我的驅動力,是自我生存的能力;愛情就是性的驅動力,是物種延續的能力。可以說,在給未婚妻的情書中,弗洛伊德未來的一些想法已經開始閃光。
媳婦好找,丈母娘難搞,要讓瑪爾塔的母親同意這門婚事,弗洛伊德必須能保證婚後二人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為了娶到媳婦,弗洛伊德放棄了實驗室的研究工作,進入維也納總醫院當了一名醫生,並努力在當時的醫生階層中向上攀登,以求獲取更高的收入。由於當時維也納的反猶情緒,弗洛伊德的道路並不順利。他抓住一次機會,來到巴黎跟隨當時的名醫夏爾科學習。夏爾科對歇斯底里症有很深的研究,他在診療過程中會使用催眠,他還非常善於演講,這幾個特點後來都被弗洛伊德發揚光大。夏爾科醫生引導弗洛伊德轉向了心理學。1886年的春天,弗洛伊德從法國回到維也納,辭去醫生的職位。同年秋天,弗洛伊德對男性歇斯底里症的演說讓他站到了整個維也納醫學界的對立面,自此,弗洛伊德開啟了個人執業生涯。
弗洛伊德在1886年9月終於迎娶了瑪爾塔·貝內斯,妻子在之後的9年中相繼生下了他們的6個子女。弗洛伊德每天被嬰兒的啼哭和奶瓶尿布的家常生活環繞,正是在這樣的狀況中,他構建出了精神分析最基本的信條。他在1900年出版了他第一本核心著作《夢的解析》,這本書在6年的時間裡只賣出351本,但也給他帶來了忠實的追隨者。從1902年的秋天開始,弗洛伊德每個禮拜三在他的住所和一群醫師以及感興趣的聽眾討論精神疾病的個案、精神分析理論以及對自我心理進行探索,這便是日後著名的「星期三心理學社」。
星期三心理學社起初只有5個人參加,之後逐漸擴大,但隨著人數的增多,最初和諧的討論變成了充滿火藥味的對話。因為在學社中討論的話題大多與性相關,這往往會觸及人類心靈最柔軟的部分,這個部分一旦被刺激,就很容易產生憤怒情緒。最終,弗洛伊德被迫將星期三心理學社取消,重新改組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而後,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的求學者加入,弗洛伊德的追隨者增多了,精神分析學派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明末三大案餘波不減,兩次翻案掀起腥風血雨,最終成為黨爭工具
※水泊梁山的倫理觀,最看重兄弟義氣,義氣比爹娘都重要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