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部不能深夜看的綜藝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亮相大談美食

一部不能深夜看的綜藝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亮相大談美食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風味人間》火了。 自十月末開播以來,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以碾壓之勢,佔據了微博熱搜榜。直至現在,每周日晚劇集更新之時,仍在網路上得到大片的熱議。更是口碑熱度雙豐收,豆瓣評分高達9.3分。

陳曉卿談論食物

紀錄片《風味人間》,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離開央視後首次推出的新作。而《風味人間》的大獲成功,也證明了陳曉卿在美食紀錄片領域的深厚功底。其實,此次陳曉卿的回歸,不管是帶著這一部紀錄片,於此同來的還有「風味」IP,比如美食清談節目《風味實驗室》就在紀錄片開播前率先亮相。只是這一次,陳曉卿將鏡頭對準了自己,與嘉賓一同暢聊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

有「根」的食物才有生命力

「地道」的食物到底是怎樣的、這個標準如何界定?哪些食物可以穿越宇宙?還有網路中吵翻天的「甜咸之爭」,各地口味差異問題……在綜藝《風味實驗室》中,每期邀請了兩位美食大家分別作為「風味學博」、「風味研究員」,還有明星嘉賓作為「風味體驗員」。在「風味鮮廚」製作一道菜的時間,揭秘《風味人間》的台前幕後,講述美食的「冷知識」。

雲南的鮮花餅、南京的鹽水鴨、靖江的肉脯……在首期播出的節目中,當琳琅滿目的各地特產端上了桌,首先講到的「你是不是對『地道』有什麼誤解」。以現在流行的「伴手禮」作為切入點,侃侃而談不同的嘉賓對於「地道」的定義。

能拍出《舌尖上的中國》與《風味人間》這樣的美食紀錄片,陳曉卿早就是美食家。在節目中,他也透露道,早期曾有項目找過來,希望能做實體的餐飲。「讓我把《舌尖上的中國》里拍片的那些人都給找過去,要開個『舌尖上的中國』一條街。我說,美食是搬不過來的,你搬過來了也不是那個樣子(味道)了。」

陳曉卿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說,有「根」的食物才有生命力。而在《風味實驗室》關於「地道」的討論中,他也始終堅持了這一看法。「在地美食是在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你把它拿出來,放到另一個地方去,這個味道就會發生某種變化。」

嘉賓圍坐探討美食文化

解密《風味人間》的幕後故事

同為「風味」的IP,在節目中也自然而然地談到關於紀錄片《風味人間》中的美食和幕後故事。在首期節目中,總導演陳曉卿就談論到了拍攝中選擇食材的標準和前提。「第一,是這種食物能夠被廣泛地接受;第二條,我們再來談到這個食物是有傳承的;第三點呢,是最好這個食物能折射出當地人的性格。」

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再到綜藝節目《風味實驗室》,陳曉卿沒有停下追隨美食的腳步。而從幕後走向台前與觀眾分享美食文化,也更為「風味」這一IP增添了很多看點。「在原產地品嘗食物,除了美味,你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食物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們做美食紀錄片,也就是把這些場景截取和復原下來,傳遞給觀眾,也希望觀眾有朝一日置身於此,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融入當地的生活。」就如陳曉卿所說,他想通過「風味」帶給觀眾的,其實就是關於食物最原本的面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高溫未退 秋色已至
我國最新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 為何花落餘杭?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