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就是不買美國大豆 出乎許多人預料
路透社11月21日消息,今年早些時候美中貿易爭端升級,當時大多數市場參與者認為,由於消費量實在龐大,中國永遠無法徹底停止進口美國大豆。
然而,美國大豆季節的一周出口量已經達到了典型的峰值,而中國買家仍然不見蹤影,這令分析師擔心中國可能已經做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這要麼是因為巴西可供出口的大豆超出了預期,要麼是中國的大豆儲備量高於報告水平,要麼是中國的需求有所放緩。多半是這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仍在拒絕美國大豆,令此前的許多預測落空。
十多年來,中國一直主導著全球大豆市場,佔總消費量的近三分之一。但自從北京對美國大豆加征進口關稅以來,雙方的大豆貿易實際上已經停止。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大豆出口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港口檢驗數據,自7月底以來,運往中國大陸的美國大豆船貨不到50萬噸。相比之下,2017年8月至11月期間,有將近1800萬噸美國大豆發往中國。
中國很幸運,頭號大豆出口國巴西今年早些時候的大豆收成創出紀錄規模,而且儘管有人警告巴西大豆將在2018年底告罄,但該國出口速度持續保持紀錄水平。
11月上半月期間巴西出口260萬噸大豆,這已超過去年的單月最高紀錄214萬噸。10月出口量為535萬噸,是歷年同期最高紀錄的兩倍有餘。
在過去幾年的某個時候開始,中國大豆需求變得貌似堅不可摧,而且會每年順利成長。但或許現在情勢正提醒我們,中國需求還是受制於所有大宗商品所遭遇的相同市場力量:價格。
中國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約從年初到10月初上漲了20%。從那之後下跌了約10%,但1月合約仍處於五年高位,而這抑制了需求。
中國用了大量豆粕作為養豬飼料,但中國政府上個月發布飼料新規,降低動物飼料蛋白質含量。這是外界預期中國會用來降低大豆需求的另一個策略,但目前為止,大豆及豆粕價格上漲被認為是更有殺傷力的因素。
中國撐過來了嗎?
眾所周知,巴西通常會全部耗盡每年的大豆供給,市場觀察人士一直在耐心等待中國面臨大豆短缺的局面出現。
正常情況下,中國在10月到1月期間會高度倚賴美國大豆供應。但截至11月中,中國訂購的美國大豆銷售僅有71.4萬噸(而且還在持續縮減)。
據行業門戶網站天下糧倉,截至11月11日,中國港口大豆庫存總計750萬噸,較上年同期高出約33%,但低於10月中旬的紀錄高位900萬噸。以中國消費速度的預估計算,這些庫存能堅持不足四周。
但中國大概還有一些國儲大豆,美國農業部估計最高為800萬噸,這意味著以這些國儲和港口大豆庫存,如果以穩定的速度消費,中國的供應量可以消費不到八周。
看上去供應量可能低得令人擔憂,但由於巴西大豆很快將於明年初上市,實際上供應量可能足夠了。如果確實如此,那麼中國在不進口美國大豆的情況下就能挺過南美供應較低的關鍵時期。
巴西即將成熟的作物當然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大產地馬托格羅索州的大豆種植已完成,種植速度較2016年底的此前最快速度高出約10個點,創下紀錄最高速度。
截至周一,名列第二的巴拉那州已完成95%的大豆種植,這與去年創紀錄的種植速度齊平。
在2017年初,1月底前馬托格羅索州20%的大豆已完成收割,2月中時收割則完成了一半,這意味著巴西新大豆應僅在兩個月後就可以開始出口。
美國正醞釀巴西大豆期貨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21日報道,由於當前貿易形勢,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正考慮推出巴西大豆期貨合約。
芝商所發言人表示,該所已經與巴西B3期貨交易所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的合作包括某些商品的交叉上市,其中就涵蓋了芝商所的「小型」大豆期貨合約。
報道稱,芝商所計劃推出巴西大豆期貨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市場缺乏可以有效控制大豆價格風險的金融產品。在美國,農戶可以通過買賣大豆期貨來規避風險,然而在巴西卻無人利用此機制。
報道稱,雙方達成正式合作的一大障礙在於,目前國際大豆出口交易主要由少數貿易公司來完成,而這些貿易公司未必能夠同意交易所在期貨市場上建立一個「更加透明」的大豆定價體系。
※馬哈蒂爾稱「城市森林」不賣外國人,碧桂園否認
※蓬佩奧:美國在未來幾天將採取一系列行動,向委內瑞拉政府施壓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