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陵墓除了風水和排場,也講究審美,漢唐墓葬見石刻藝術
西安碑林博物館可謂是將歷朝歷代各大書法家的書法真跡以碑刻方式給完整保存下來。但凡走進博物館內的遊客,都要經過一番書法熏陶,在感受古代書法家的絕妙書法的同時,也不禁敬佩這古人碑刻的功力。但博物館除了書法碑刻,還有墓誌及石刻。
尤其是走進石刻藝術室,那些陳展的陵墓石刻令人大開眼界,自漢代至明清,不禁發現古人陵墓除了對風水寶地和排場嚴格要求外,就連墓地後期造型審美也是十分講究。其中東漢雙獸、漢畫像石磚、唐李壽石槨及墓誌、昭陵六駿等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時刻藝術,更是當時文化環境下的時刻精品。
走進藝術室內,不禁發現漢代石刻的雄勁簡練,以及唐代石刻的精美圓潤教人久久邁不開步子,移不了視線。這座藝術室建於1963年,匾額七字是由陳毅元帥親筆所題。一開始這裡面陳列的石刻除了陵墓石刻,還有宗教佛像石刻,但後者如今被移至到新的石刻藝術館內(依舊位於碑林博物館內)。
陵墓石刻內除了一些動物石刻,還有陳列著不少石棺,石刻壁畫等。其精品還屬東漢時期的東漢雙獸,其造型綜合了獅、虎的特點,形象威武、活躍,而且體積巨大。像這樣高難度的雕刻手法使它成為同類作品中的佼佼者,由此可見墓主人的生活富裕,以及他的性情心理也可側面反映。
除了東漢雙獸十分巨大以外,教人仰望的可能是唐高祖李淵獻陵的石犀,這石犀重達十噸。在漢唐史書中曾有記載有外國使節向中國贈送活犀,因此這陵墓中出現的石犀大概就是當時活犀石刻而來,也反映了唐朝文化的包容性以及朝代繁榮昌盛等歷史信息。
除了石犀,還有蹲獅、石虎、石羊、卧牛、走獅等,每一尊石刻都是那麼的栩栩如生,「皆所以表墳壠為生前儀衛耳」。
但藝術室內,最吸引人的要屬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李壽的墓葬石刻,李壽對於自己陵墓頗有藝術講究,其墓誌為罕見的獸首龜形,這在國內目前所發現的只有兩件,十分珍貴。但博物館內所陳列只是仿品,其真品藏於庫房。因此許多遊客見到這獸首龜形的時候,都喜歡摸一下,久而久之獸首十分圓滑發亮。
在其身後的石槨為一歇山頂式石屋,石屋四面牆體以減底平雕手法刻有四神、文臣武將、仙人騎鳳等畫面,其內壁陰線刻樂人、舞伎、男女侍從、天象圖等,這不僅反映了李壽個人生活的富裕以及藝術追求,也是唐代墓室石刻中傑出的作品。第一眼看到的它的時候,就像是一隻千年巨龜馱著一座石房子。
在其對面則為畫像石四神墓門,但這不是李壽的墓葬石刻,時間也不是唐代,而屬於東漢中期,門上朱雀位於下方,鋪首居中,上面是一隻白虎。漢代將白虎列為十二主神之一,是驅邪食鬼的猛神。白虎刻於門扉,驅邪避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古人相信龍虎有溝通天地的功能。
但最名氣的恐怕要屬昭陵六駿,這六匹馬據說是以唐太宗李世民征戰疆場所乘過的六匹有功戰馬為藍本雕刻而成,只可惜其中有兩匹馬流失海外,現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昭陵六駿是唐代石刻藝術精品的精髓,但無法六匹統一,實則遺憾。
當然,整個藝術室所陳列的石刻藝術不僅僅是以上所提及的這一小部分,只是相對而言較為有名。在逛完整個藝術室之後不禁發現古人對於墓葬藝術的追求,不僅僅是石刻,就連浮雕內容也頗有追求。
如歌舞,蹴鞠、擊劍、迎賓、雜技、牧羊、牛耕、花草樹木還包括執彗人、拾糞圖等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背景,交代了墓主人的生活習慣和社會地位等等。
但最重要的還是這些石刻藝術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有深厚的歷史內涵,是古代石刻造型藝術中的精華,在中國雕塑市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寶庫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世界最大地宮藏兩千起唐代文物,其中10件堪稱「世界之最」
※梅拉尼婭首次單獨出訪非洲四國 最全的圖都在這兒了
TAG:蘇丹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