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專政最厲害的三朝:東漢、唐朝和明朝,有什麼不同?
宦官問題,歷來是帝制時代的一大問題,能夠處理好這個問題、完美避開宦官專政的朝代並不多,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宦官掌權的現象,其中更是出現了三次宦官專政的時代,東漢中後期、唐朝中後期和明朝,專權的的宦官是一個接著一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雖然這三個朝代都經常出現權閹,但各有特色。東漢專權宦官多,一般是組隊的,如最著名的十常侍;唐朝專權宦官猛,勢力大,連皇帝都敢殺,廢立更是隨意,唐朝後期有七位皇帝是由宦官所立!
明朝則是宦官掌權時間長,從明成祖開始有苗頭,到明英宗時期產生大太監王振,此後一直到明朝滅亡,權閹層出不窮。
宦官專權的出現,與皇權息息相關,正是因為皇帝擔心皇權被奪,才選擇信任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宦官,授予他們權力,繼而讓他們與威脅皇權的勢力相爭,這一勢力可能是外戚,也可能是朝臣,皇帝在二者相持不下的時候,保持皇權的獨尊。
儘管宦官被授予權力是皇帝制衡的結果,可一旦平衡打破,宦官也可能走向極致權力,並反過來威脅到皇權,這一點,與朝臣和外戚無異。
雖然外戚、朝臣、宦官都有威脅到皇權的可能,但皇帝又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清除了,不然國家誰來管,只有仰仗於他們,皇帝才能自己手握權威而又不用勞心於具體政事,同時還不至於有被篡位之虞。
權力的矛盾,存在於所有朝代,之所以有些朝代沒有出現大範圍的宦官專權,不過是因為這些朝代皇帝平衡把控的好或者朝臣、外戚等勢力碾壓宦官罷了。
哪怕是這三個出現嚴重宦官專權的朝代,在朝代初期的時候,也往往沒有宦官專權。因為朝代初期往往是明君雲集的時期,明君自然能夠牢牢把控住政權,不然也沒資格說明君。
比如東漢,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時期,宦官專權都不嚴重,但到了第四個皇帝漢和帝即位的時候,出問題了,而這個問題幾乎貫徹了接下來的東漢歷史,那就是皇帝命太短。
東漢活過50歲的皇帝只有兩位,64歲的漢光武帝劉秀和54歲的漢獻帝劉協。漢明帝48歲算長的,但其子漢章帝32歲就掛了,只留下十歲的漢和帝。
幼帝即位,怎麼辦?自然是太后臨朝,太后靠誰?自然是自家兄弟,於是外戚就這樣冒頭了。當幼帝成人以後,自然而然就會想要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畢竟他所受的教育就是教他做一個好皇帝,沒有權的皇帝,怎麼做事?
但權力這東西,到手了能隨便交嗎?外戚牢牢把權,皇帝就只能硬奪,皇帝一個人自然是搶不過,於是他開始找幫手。
大臣被首先排除,一來皇帝很難接觸到大臣,也不了解大臣的為人,萬一找到外戚的同黨豈不是找死。
其次是外戚,尋屬於自己的外戚,讓其與掌權外戚相鬥是個可行的辦法,但新外戚需要時間培育,皇帝往往會在培植新外戚的同時,尋求宦官的幫助,最後一場政變成功奪權。奪權後論功行賞,宦官就這樣登上朝堂。
依靠宦官,是漢和帝剿除竇氏外戚的方法,也是漢桓帝等人的方法,在漢和帝之後,東漢幼帝迭出,從而形成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權的情景。
而唐朝,作為歷史上宦官權力最大的朝代,唐朝後期的皇帝們可謂是深受宦官專權之苦,但在唐初,哪怕是由盛轉衰的唐玄宗時代,高力士這樣的大宦官也只是皇帝的老僕而已。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安史之亂後,當然,根在之前。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為了平叛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因為叛亂激起了節度使制度的弊端,常常是平了東邊的河北叛軍,養大了西邊的朔方軍,此起彼伏。
在戰爭僵持之時,唐代宗選擇了姑息和招撫,將叛軍分化之後,封為節度使,佔據幽州、成德、魏博等三鎮。唐代宗知道這些降軍不可靠,所以又在河洛一帶設置節鎮,作為防衛他們的藩籬。
然而,安史之亂將唐朝中央武裝力量消耗殆盡,用河洛藩鎮防禦河朔藩鎮,但中央卻沒有足夠的武力來防備河洛藩鎮和近在咫尺的朔方軍。為了安心,唐朝拆分了強大無比的朔方軍,並開始組建忠於皇帝的神策軍,讓皇帝手中有一支軍隊防身。
神策軍建立之初,也是由軍將統領,這些軍將,也是有異心的,尤其是涇原兵變,唐德宗本人都被趕出了長安,痛定思痛之下,他決定不讓宰相以下的官員插手神策軍,而將其交給宦官掌管。
自此之後,宦官就成為唐朝皇帝掌握中央軍的重要抓手。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宦官權力越來越大,通過籠絡親信的方式,對各項軍政權力進行分割和染指,可皇帝卻沒有好的備選來替換這些家奴,再換也還是宦官。
誰槍杆子硬,誰說話就響亮,藉助手中的軍隊,宦官可以輕易壓制朝臣,按照自己的好惡來廢立皇帝,甚至弒殺皇帝,反正在中央,兵權是他們的。
明初的情況不需要多說,明太祖朱元璋連丞相都廢了,恨不得自己一個人治理天下,怎麼會容忍宦官專權。
但朱元璋的子孫後代沒有他的精力,從朱棣時代開始,內閣大學士的輔助能力就日益增強,但皇帝不可能將權力盡皆交給大臣,這實在是太危險了,所以皇帝給宦官權力,讓他們與內閣制衡,皇帝則在控制平衡中推行自己的治國方略。
明朝奪權閹,但這些人再有權力,也不會像唐朝宦官那樣,掌控皇城的禁衛,這導致明朝宦官不能像唐朝前輩那樣說廢皇帝就廢皇帝,但他們可以跟大臣聯合發動政變,明英宗的奪門之變,不就有宦官參與(沒有宦官也成功不了)。
明朝皇帝還需要防範一件事,那就是內閣與宦官的聯合,當這兩種本應該對抗的權力相聯合,會產生什麼效果?隆慶皇帝有話要說。
宦官專權,總的來說就是權力博弈的結果,東漢是外戚與宦官大對抗,平分秋色;唐朝是宦官掌兵權,一家獨大;明朝則是各處鬥爭,皇權壓制,所以大多數時候明朝的權閹,皇帝想收拾就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