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探秘尼古拉·特斯拉的幽浮理論

探秘尼古拉·特斯拉的幽浮理論

150多年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向世界公開了他的很多項實驗成功的發明,至今沒有被應用。如電的無線傳輸,利用地球磁場與大氣中的電子創造無限能源,意識攝像機器,《重力的動態理論》等。

《重力的動態理論》是他在81歲時對外發表的,其中闡述了脫離引力的方法。也是幽浮飛行器的動力原理。特斯拉曾說「《重力的動態理論》在任何細節中都運作的完美無瑕」。」也就是特斯拉真的掌握了這項技術,並寫下偉大的動態理論。

《重力的動態理論》是尼古拉·特斯拉於1936年完成的理論框架,被譽為是大統一場理論的先驅。

1931年,特斯拉在75歲生日之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正試圖駁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證明那是錯誤的。特斯拉說,他的解釋沒有愛因斯坦的那麼複雜,一旦準備完畢可以完全公諸於世時,大家將會看到他的結論是有根有據的。

1936年,80歲壽辰之際,特斯拉發表了一份共計10頁的論文。這份論文從未全文出版過,它是特斯拉的大統一場理論。他說,這一理論「對天體在其影響下的運行,給予了如此令人滿意的說明,以致那些毫無根據的推測和錯誤的概念,諸如彎曲空間,可以就此終結」。然而,在他的關於天體物理學和天體力學的眾多論著中,這一引力理論從未被闡明過。

在論文中特斯拉闡述道,彎曲空間是完全不會發生的,因為作用和反作用是共存的,一個彎曲會被拉直所抵消。(註解:特斯拉認為自然狀態下,彎曲空間不會發生。因為彎曲空間就相應產生一個拉直空間的反作用力,最後,空間應該是平直的。而愛因斯坦理論認為質量的存在導致了空間的彎曲,質量消失後,空間才會反彈。)

特斯拉堅信以太的存在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他認為,「物質當中沒有能量,能量是從周圍環境中獲得的」。

與愛因斯坦理論不同的是:特斯拉的理論是一個基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延伸出來的理論。這個理論的中心思想,認為以太是存在的,而且是引力的存導介質,而不是引力場;而透過電磁場的高速轉動,可以帶動以太旋轉,從而改變引力的大小與方向。

特斯拉在他81歲生日的時候(1937年6月10日)準備了一份發表聲明,批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下是發表聲明的一部分:

「……假設身體作用於周圍的環境,引起同樣的彎曲變形,它在我的頭腦出現的印象是,扭曲的空間必定反作用於身體,產生了相反的效果,使彎曲變直。由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共存的,接下來假設空間扭曲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即使它存在,它也無法解釋身體的運動,正如所觀察的一樣,它的假設無需空間扭曲。所有關於這個課題的著作都是不重要的,註定要被遺忘。所以,不認識到以太的存在,以及它在現象世界裡發揮的不可缺少作用,所有對宇宙運作的嘗試解釋都是無用的。」

「我的第二個發現是一個最重要的物理真理。正如我搜查過的,很長時間以來,用超過半打語言寫成的所有科學記錄中,沒有找到任何的希望。我認為是我自己最先發現這個真理,可以用以下的話來表達:除了在環境介質中獲取能量以外,物質內並無能量。」——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的以太概念

特斯拉的以太是類似於古典的以太「氣體」理論。 它認為所有可感知的物質都來自一種原質,或者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稀薄東西,充滿整個空間,是阿卡薩或者發光以太,在生命的影響下起到作用,發出了能量或創造力,使物質生成,在所有事物和現象中永不休止地循環。原質,以驚人的速率,陷入到無窮小的旋轉渦輪中,變成了粗沌的物質;力在下沉,運動停止,物質消失,還原成原質」。

特斯拉的以太是一種稀薄氣體,極富彈性。它允許可稱量的物質完全自由地穿過它,在裡面的波動形成了電磁波和靜電,重力和磁力,都與以太相關。

1894年,特斯拉發明了一種特別的燈泡(他研究的最終結果是發明真空管;單極的「陰極」燈泡),把這種技術推廣為是創造「力的管子」,可以用來作為原動力(特斯拉後來說是「空氣中的真正繩索」)。力的管子只是一個理論,沒有嚴格地證實。

《重力的動態理論》的構造

特斯拉說他已經充分發展了他的引力動態理論,並且「計算出所有的細節」。這個以太基礎的理論,最初是發展於1893—1894,解釋了引力和直接地把它和電磁現象聯繫在一起,也解釋了太陽和所有恆星發出「最初的太陽光線」,依次地產生了次級輻射。特斯拉的理論說,這種現象是由電磁力產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現象。根據來自他理論的一些片段,機械運動是普遍的,是電磁力作用於,並且穿越於介質的一個結果。不幸的是,沒有這個理論的數學細節正式地公布。(注,特斯拉理論認為電磁力是一切的根本,引力也是電磁現象產生的。)

特斯拉論證說,所有物體在以某種驚人的速度從我們的地球猛擲到太空的時候,都有電子容量,都擁有移動的電荷(因此是「動態的」)。他論證,通過使用他獨特的真空管和特別設計的高壓線圈產生的高頻交流電,地球是如何發出「微波」,如何表現得像一個帶電的球體。以這些發現為基礎,以及它們在科羅拉多溫泉得到證實,他發展和測試了首個電磁機器,可以沒有「翼,螺旋槳或氣體包」而飛起來。

在特斯拉看來通過控制電磁力的作用就可以擺脫重力,製造出幽浮飛行器

據說特斯拉的「電磁動量」概念已經在麥克斯韋的原著中出現過一下(例如,今天通常提到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是由奧利弗?海維賽特寫的,那時正確地稱為「麥克斯韋—海維賽特方程式」)。特斯拉很熟悉麥克斯韋作品的四個一組的符號,經常提到了麥克斯韋的書。特斯拉也說了J. Zenneck的地表縱波概念是他說的非赫茲波。這些在今天的微波領域理論稱為「地面波」。特斯拉注意到「力場」在解釋天體運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場的概念建立了更恰當的模型來解釋現象)。海維賽德本人提出了「引力和電磁的類比」( The Electrician, 1893)。

根據斯瓦米?維韋卡南達描述,《重力的動態理論》是旋轉磁場模型的一個合理延伸。

特斯拉的電磁學是由勢能組成,它們相當於運動。這種勢能的運動是在環境介質中引發,是一種相等,並且相反的效應(取決於介質中正極和負極的特性)。

理論部分內容概括:

所有有重量的物質都不斷地處於運動中,貫穿空間。

介質的缺乏,會導致無電磁力產生(空間的真空織物是一種介質,以太(最終的介質))

有重量的物質和其它充滿空間的介質,都擁有一種非傳導性的層級。

貫穿空間的運動產生了「時間幻覺」 。

機械作用是由電磁力作用於介質而產生的(例如,動量與慣性本質上是電磁;能量是隨著時間而產生的力)

介質是暴露於電磁力相互影響的共振。

電磁能充滿所有空間(被稱為輻射能)

電磁力是一種現象,通過空間中的介質而產生(例如,介質作用於有重量物質的結果)

調製多種頻率的電磁現象是滲透到所有介質(近似於擴展頻譜)。

自我產生的感生電磁場可以通過空間里的介質而濃縮(收集)起來。

電磁勢通過介質的偏振(極化)和介質的非導性阻力而成組地排列。

電磁場相互影響而產生出旋轉場。

電磁的熵把能量回歸到電位。

高頻電磁勢的產生:(a)較低的環境相互作用,(b)沒有旋轉的統一運動,貫穿時間—空間,還有(C)電磁的飽和度(滲透)(例如,等離子體)。

固定的低頻電磁表現得像波。

介質的電磁場從負極性創造出吸引力(一般地被稱為「重力」)

特斯拉從未直接地提到「時間—空間」,而是提到了「原質」的概念。他也從未使用相對論的「孿生子」。他認為時間只是人為地對事件估計的「測量」,例如是在某段時間內的一段旅行距離(英里或公里)。他認為「彎曲」的空間是荒謬,他提出如果一個移動物體的彎曲空間與物體在空間的反作用力是「相等並且相反」,那麼「會把空間拉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腦科普 的精彩文章:

生來高雅,方知茶香!
看綠色、轉眼球能護眼?真正的護眼方法是……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