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嘉峪關博物館藏有一把「神秘」骨尺,因三個原因,成國家一級文物

嘉峪關博物館藏有一把「神秘」骨尺,因三個原因,成國家一級文物

計量是古人生產,生活和認識事物重要方式之一,故此也就有了「布手知尺」,「身高為丈」和「邁步定畝」等原始的測量方式。但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這種方式也顯然已經不太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於是法定的度量衡便應運而生,正如《尚書》有言:「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那麼古代法定的標準測量工具是什麼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甘肅省的西北部,這裡是古代重要的「絲路驛站」,因此貿易頻繁,經濟發達,自然就吸引了大批的中原人來此定居,所以在這一帶的地下,也就形成了眾多的魏晉墓葬群,數量足以萬計。在1972年的時候,考古專家對嘉峪關市新城的魏晉墓葬群進行發掘,在不同的區域一共出土了千餘件精美的陶器製品,以及金銀玉器等等,而且還有一些帶有異域風情的小玩意,無不反應了當時絲路貿易的繁榮和興盛。

專家們在墓葬群的外圍,又發現了幾處土城的遺址,並且在土城的縫隙里,意外地得到了一截長條狀的東西,而且上面還有清晰的線條。一開始,專家們也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於是, 就將它帶回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後來發現它竟然是一把刻度尺,而它上面那些縱橫垂直的劃線就是刻度,剛好將這把尺子十等分。專家們用現在的科學方式進行測量,發現它發刻度十分精準,另外,它的材料還是罕見的動物的腿骨。1993年7月,這件骨尺還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那麼它能「入選」的原因是什麼呢?小編總結了一下,主要有3點:

第一:年代久遠。

根據出土墓葬推測,這件骨尺製造於魏晉時期,也就是公元220-420年之間。因此保守估計,它也起碼有1600多年的歷史。又因為採用的材料是動物的骨頭,所以才能保存這麼長的時間,因此它作為魏晉時期骨制工具的實物代表,對研究當時的生產製造和工藝,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它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祖宗級」的測量工具。

第二:製造精美。

這件尺骨長23.6厘米,寬1.6厘米,不大不小,十分便於隨身攜帶和使用。骨尺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握在手裡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另外,它的表面還呈現出淡黃色,看起來像是曾經塗有什麼東西,也許是為了起到防腐的作用,久而久之也就和骨尺融為一體了,而且在骨尺的一頭還有個圓形小孔,想必當時還系有繩子,可以掛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所以就不至於會隨意放置,也避免了找東西的麻煩,因此看來古人想得還真周密。

第三:揭秘魏晉時代的刻度大小。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度量衡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雖然秦朝統一了度量衡(1尺=23.1厘米),但到後來的各個時期,也都有相應的調整和變化,以適應不同時期的社會生產。所以這件魏晉時期的骨尺,就讓我們得以了解當時的刻度大小。該骨尺長23.6厘米,也就是說當時的1尺≈23.6厘米,而我們現在通常的換算是3尺≈1米,也就1尺≈33.33厘米。比如,陳壽在《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標準算,那他足足有2.4米,這顯然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但實際上按照當時標準來算,其實是在一米八幾,所以這樣就正常了。因此了解不同時期的刻度標準,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今,這件珍貴的魏晉骨尺,就珍藏在甘肅省嘉峪關博物館,它作為國家的一級文物,還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另外通過它,我們可以想像絲綢之路的喧囂和繁華,所以它既是文物,也是窗口,一扇可以看到過去經濟繁榮的窗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曹植葬在魚山,陵墓多次被盜,還有三個未解之謎
榆林第三窟有三幅壁畫,竟破解了三個歷史之謎,堪稱神奇!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