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記憶之古城說電
原標題:鐵嶺記憶之古城說電
作者:鐵嶺記憶的博客
1908年12月,盤踞鐵嶺的日本人為了自身的發展,計劃在鐵嶺辦電。最初有這種想法的是鐵嶺滿洲制粉株式會社和權太商店的權太親吉。雙方商定投資5萬元,在鐵嶺安裝10度白熾燈2000個,但不知什麼原因,上報日本關東都督府後沒有批准。到了1909年末,奉天清和公司(中日合辦)的董事原口聞一與當時的鐵嶺知縣徐麟瑞達成中日雙方合辦鐵嶺電力事業的協議,商議合作完成鐵嶺城內外及鐵道附屬地的電燈照明與機械設備電力的供給。商定以16度白熾燈計算,計劃先安裝3千個電燈。根據設計預算,雙方共籌資本金11萬元(清和公司8.5萬元,鐵嶺2.5萬元),其中包括建築面積56坪的發電所的工程費,發電機、汽罐、冷卻器、線路變壓器、電線杆等的購置費。1910年1月23日報請關東都督府請求成立鐵嶺電燈公司,4月1日獲得批准。11月13日,鐵嶺電燈局正式宣告成立,全稱為「奉天清和公司電燈部鐵嶺電燈局」。
民國《鐵嶺縣誌》對此也有記載:「電燈公司設於西關銅鐘寺衚衕楊姓院內中日商民合資生理惟日人股本十居七八中國人資本十分之二三公司內設總辦一人技師數人技手數人」。日本人將銅鐘寺衚衕稱之為「北町」,電燈局(公司)剛成立時的總辦叫裘慶元,中國人,主任松岡勝彥,主技河野小七郎,有職工41人。雖然說是中日合辦的企業,而且還是中國人當總辦,但實際上是日本人專權說了算的。職務分工上,總辦只是負責事業的監督,而主任卻是具體業務的總管。整個發電所的設計與施工由「滿鐵電氣作業所」負責。
(鐵嶺電燈局開業紀念)
1911年8月,電燈局的發電所於鐵嶺火車站道西建成,它的南面緊挨著鐵嶺滿洲制粉株式會社。電燈局購買安裝了兩台100千瓦的發電機組,並於1911年9月1日正式發電,發的電主要用來照明,只有官衙商賈、鐵道附屬地、日本居留民地才能享用到。
1917年6月電燈局遷入附屬地,到了1919年末電燈局事務員中有日本人8名,中國人7名。鐵嶺總計電燈數為6543個。那時候收電費也很簡單,每月就按燈泡的度數大小收取,5度的燈泡收銀9角,10度燈泡收銀1元3角,16度燈泡收銀1元7角, 100度的燈泡收銀4元。1920年由於物價飛漲、資金枯竭,加之機器運轉不力、發電量低等原因,鐵嶺電燈局運轉不下去了,「滿鐵」趁機提出入股,宣布要投入資金15萬元,幫助企業整頓擴建。雖然鐵嶺縣知事廖澎對「此次鐵嶺開辦電燈之事實因南滿公司加價約有三倍之多鐵嶺紳商對於南滿公司頗有大不滿意之處地方官以此事有礙邦交先經照會根津代領事」極力反對,但還是無濟於事。
(鐵西發電所)
「滿鐵」投入資本後,電燈局被滿鐵電氣會社接辦。電燈局的所有權被「滿鐵」收入囊中。1926年6月「滿鐵」創立了南滿電氣株式會社,成為獨立經營的電力企業。電燈局新建了兩層辦公樓,位於鐵嶺附屬地的松島町一丁目1號(今天的文化公園十字路口東北角),建築面積867.24平方米,局長是日本人大冢良治。到1927年發電能力有所增加,一些作坊小工廠開始用上了動力電,各類工廠合計起來約有電動機42台,555馬力。當時的電燈局有職員6人,僱員26人,其它人員11人,共計43人,局長為日本人小林太,後由永井良治續任局長
電力需求的增加,使過去以照明為主的分散供電方式向通過高壓輸電線路供電方式轉變。1930年,日本南滿電氣株式會社架設了由奉天至鐵嶺的44千伏、長72.86公里的高壓送電線路一條(簡稱奉鐵線)。線路建成後吉林豐滿發電廠的電由瀋陽輸往鐵嶺。1935年,鐵嶺電燈局被日本南滿電氣株式會社收購,改為該會社奉天支店鐵嶺營業所。鐵西發電所不再發電,封閉後改成了變電所(1984年11月,該所被拆除),用它將瀋陽送來的44千伏高壓電轉為3300伏電壓。
城內居民開始使用上電燈,用電機碾米磨面了。從1930年至1944年,居民用電分定額燈、從量燈和街燈,電力用電分為電力、電熱等。收費採用抄表後開票通知用戶到指定地點交錢開收據的辦法。此時電燈局(營業所)的總辦是於沖漢,主任松岡勝彥(以後是宗石昂),事務員中有日本人19名,中國人33名。1936年起,整個東北的電力工業被日本南滿電氣株式會社所壟斷。
(松島町,右側是電燈局)
鐵嶺電力工業的發展,日本採取了投資、合辦的形式而最後進行了吞併,在電力工業的發展中攫取了巨額利潤,增強了日本人在鐵嶺的經濟實力。日本人就是這樣一步步壟斷了鐵嶺的公共服務事業,扼住了鐵嶺的能源經濟命脈。40年來,日本在中國東北搞的任何建設都是以永久佔領中國領土、更大規模地掠奪中國的資源為目的的。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接收了偽滿留下的電力設備,鐵嶺營業所成為瀋陽電力分局的營業所,當時鐵嶺的大街上只剩下區區54盞昏暗的路燈。
1948年10月鐵嶺解放,電業管理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圖文來源:新浪博客
TAG:遼寧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