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後為大」其實被誤傳了兩千年!

「無後為大」其實被誤傳了兩千年!

中華典籍浩如煙海,其中的經典名句更是數不勝數。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經典典籍中的名句卻因為後人的「斷章取義」,在脫離了原來的語境之後,變得與原意不同甚至與原意相反

今天,小書就給大家列舉五個被「誤傳」的名句。

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出自《論語》,現在的意思是「不記別人的仇怨,反而給予他好處」。

然而原文卻是這樣——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夫子說了,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生而為人,務必要善良,但是善良也需要有鋒芒,而用感恩的心去對待那些虧欠你的人,無疑是一種浪費。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現在多被長輩用作催婚催孕的「法寶」,督促家裡的適婚青年快點成家立業傳宗接代。

不過原文卻是這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認為舜沒有通知父母就娶了人,沒有當後輩的樣子,這裡的「無後」,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而是指沒有做到後輩該盡的本分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現在多用來勸告他人在做出行動之前要反覆考慮,不要貿然行動。

然而原文卻是這樣——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這裡的「再」,釋義為「兩次」。國學大師南懷瑾解釋道,孔子的弟子季文子為人非常小心謹慎,做事往往瞻前顧後,孔子知道後,讓他考慮兩次就夠了。《易經》就持有「此消彼長、過猶不及」的觀點,過分小心之後,「謹慎」就變成了「小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出自《莊子》,現在多被用來勸勉學子努力學習,孜孜追求真理。

不過原文卻是這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瀟洒不羈的莊子認為「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讓自己陷入困境」,這句話彰顯了他對於「無為」的追求,是他身上道家精神的體現。

年輕人可千萬不要隨便模仿哦。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同樣出自《論語》,現在的意思是「說出的話一定實現、做事必然追求結果」,多用於形容那些言出必踐的正人君子。

然而原文卻是這樣——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為什麼孔子對子貢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小人呢?

亞聖孟子註解道:「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說話不必句句都要守信,做事不必事事都有結果,只要符合道義,就足夠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學國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一良友勝於千萬財富
寧死不做駙馬?解密古代駙馬的悲慘一生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