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讀懂了這兩條古訓,人生定能活得自在,過得舒坦!
一個人,一旦讀懂了這兩條古訓,人生定能活得自在,過得舒坦。
一、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
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曾國藩,一生遭遇精彩跌宕,為後人所嘆服。他的家書更是在平淡自如的文字下蘊藏著豐厚的人生智慧與哲思,催人奮進,發人深省。
有一次,曾國藩收到弟弟曾國荃的書信,信中寫道:仰鼻息於傀儡膻腥之輩,又豈吾心之所樂。
同場為官的曾國藩自然知道清代官場的險惡艱深,但是他並沒有表達出舉世皆濁的憤慨和無奈,反而告誡弟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周圍人事更是不可強求。與其因為環境污濁而扼腕嘆息,不如培養自己的耐煩之心,容人之度。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然真心結交,膻腥奸詐之輩不子理睬就好。人生在世不如意,耐得千事煩,收得一清心。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耐煩二字往往是說起來容易,直正遇到煩擾時,大多數人卻很難克制住自己的心性。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大病。
不耐煩不單單只是個人急躁性格的外化,也是對於自我內心的錘鍊沒有到位的表現。不耐煩的人,如果遇到危急事情,第一反應常常是著急上火甚至怨天尤人。心煩意亂之下的莽撞行事並不會使局面得到緩解,反而可能會因思慮不周倉促行動致使事情的走向進一步惡化,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只有沉得下心,穩得住氣,耐得住煩的人,才能在風雲際會之時保持鎮定與清醒,每臨大事有靜氣,在突如其來的種種變化前迅速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化險為夷。
拋開具體的人和事件來說,耐得住煩也是從容於世的重要條件。
耐煩的人,能夠包容人與事的紛繁,更能無懼周圍環境的干擾,守住內心世界的安靜與平和。人生的軌跡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也許我們的力量改變不了外在的種種不盡人意,但是至少可以保留住內心的霽月光風。
耐煩是與外界對話時候的一種姿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耐煩不是逃跑,不是迴避,更不是壓力下的無奈之舉,而是一種坦然自若的風采,一種矢志不渝的堅持,是于禁忌之處見風骨,於高天之外看春秋的大氣。
和耐得住煩一樣,吃得了虧的勸勉在乍看之下通常給人一種隱忍求和的意味,但是其中的深意需要慢慢品味,才能回味悠長,受益無窮。
二、一味學吃虧,是處世良方
當下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日新月異的改變之下是難免蒼白的疲軟浮躁。人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吃虧的意義,更不會花費精力細細研磨其中深厚的積蘊。它們彷彿屬於過去的時代,因為能力不夠而產生的遲鈍和滯緩。
當懦弱和無能似乎已經成為了吃虧的潛台詞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精緻的利已主義者。沒有人心甘情願吃虧,更不要說還秉持著吃虧是福的理念。
吃虧究竟意味著什麼?代代相傳的吃虧是福,究竟是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還是飽含著具有東方古老智慧的箴言?
正如詩中所言,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吃得了虧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情操的培育,也是對於個體生命的磨礪。拋開被不公正對待的外衣,吃虧更多的是反映出一個人的忍耐力和包容力。
沒有哪一個廳斤計較、睡毗必報的人會走上成功的巔峰,吃虧與其說是照顧他人,不如說是成全自己。以蠡可測海,以管可窺天。吃虧的本身就是個人能力的一種積澱和成長。懂得吃虧、學會吃虧再到了解吃虧是福的人,才會真正明白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道理。
當然,需要明白的是,吃虧精神的內核不是一味的軟弱和退縮,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的勇於擔當。正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般,並非是非不分的老好人們的立足點,而是清醒獨立之後對於世界的寬容和友善,由此而產生的福氣,會回饋到這個世界的所有人身上。
學會用慢跑的速度去看風景,一路走來的花開花落,不僅僅被歲月銘記,更長留內心。
學會用耐煩和吃虧的心態去看世界,生命里大大小小的不期而遇,不僅僅是環境的饋贈,更是可以代代傳承下去的珍貴記憶。
※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一種能力,人生定能走得更高更遠,更有趣味
※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三條天規,人生便飛黃騰達,大富大貴一輩子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