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到|寒氣漸傷人,防治「小傷風」 名中醫建議這樣做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吧
有約君說
今天就開始進入小雪節氣了,不過好象沒有廣東什麼事兒?
畢竟日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22°C才算秋天,這麼說廣東連嚴格意義上的深秋都不算……
不過,只盯著數字不行,比如季節轉換其實在我們身上反應更靈敏——立冬前後至今,廣州地區的大醫院發現,呼吸病門診病人明顯多了起來,老人、孩子,甚至身體不那麼強壯的大人咳嗽、感冒、鼻涕流個不停。
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教授指出,象嶺南這樣秋冬轉換不那麼劇烈,人們最容易被風邪、寒邪傷於無形,當前階段防治「小傷風」是要務。
北風悄悄吹
正氣不足者最「傷」
根據歷年經驗,張忠德教授說,從現在到明年清明時節,受氣候影響而呼吸道疾病多發的情況,將一直持續。
這個氣候影響,最體現在風向變了。
原來,中醫專家不是關心氣溫降幾度,而是風的方向。從一個多月前,廣東地區的風,已經從暖濕的南風、偏南風,轉吹東北風,立冬更是北風悄悄刮,「傷人於無形」。
張忠德教授說,最「受傷」的,會是肺氣不足、胃氣不足、腎氣不足等中醫稱為「正氣不足」的人群,他們包括:老年人、小孩子、慢性病患者、經期前後的女性、熬夜多或生活作息差人士、飲食嗜寒涼人士等。
別被「小傷風」傷到了
與秋高氣爽不同,季節轉換中的嶺南地區,一時就象回南天,潮濕發粘人作悶;一時又來一波小幅降溫,日頭高照時天藍又氣清,短袖單衣、長袖厚服在街頭一片混亂。
不過你發現沒有?可以肯定的是,早晚溫差大、曬住太陽與遮陽處溫差達4-5°C,這樣的天氣,很多人中招「小傷風」。
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就踢鞋、脫襪,只穿著單衣癱倒在沙發,這說的是不是您呢?事實上,晚上六七點鐘,氣溫突然就降低了,北風通過裸露的皮膚一點點侵入體內,等你感覺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頭痛、關節酸痛,就已經受風寒了。
如果「小風寒」沒有及時清除,就可能風寒深侵體內,寒邪之氣入肺,此時身體自我提醒功能啟動,在「要趕走它」警示下,肺自我保護地咳嗽;邪氣在肺里待久了趕不走就會生痰,身體又會自我保護要把痰清出來,就會不斷的咳嗽。
還要小心流感
每年季節轉換,都是流感流行期。雖然入冬過程中,廣東未見流感異常疫情,不過鄰近地區出現流感流行,甚至有老年人、孩童感染流感病毒,引發急性合併症而搶救不治。因此中醫專家提醒民眾,不管是否「成功入冬」都要預防流感。
張忠德教授指出,《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流感是否發生決定於正氣與邪氣兩方面的因素。「正氣」指人本來具有的維持健康和抵禦外部致病干擾、侵損的能力,是人的天賦所秉,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氣較強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氣較虛不能御邪之故;「邪」,即是引發疾病的外部誘因,譬如外部的「風邪」、「寒邪」。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體質好,具有較強的抵抗力,是不容易得流感的。
預防流感,第一要務就是保暖,關鍵時間段關鍵人物關鍵部位的保暖。關鍵人物是老人、小孩這兩個群體;關鍵時段是早上六點到九點,晚上六點至七點左右;關鍵保暖部位是腳部,防止「寒從腳起」,頸部、頭部、胸、背也很關鍵。
第二,不要耗掉自己的陽氣,即不要喝太多冰冷的東西,不要吃太多寒涼的東西。熬夜之後要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和能量,要休息好。
防治「小傷風」很簡單
熱茶薑湯泡個腳
對付「小傷風」或感冒初起,不用急著上醫院折騰,張忠德教授說,首先就添加衣物保暖,然後喝點熱茶、薑湯,或者洗個熱水澡,就能驅走「小寒氣」。當然,有條件的,晚上做一點艾灸,甚至泡一下腳就更好了。
而對付咳嗽、有痰、流鼻涕的話,中醫建議這樣做:
首先是要區分寒咳還是熱咳,如果喉嚨癢、腫,這是風邪性的;如果喉癢起來又干又痛,就是有風邪又有燥火;如果有流清鼻水、口淡、肌肉痛、頭痛,就是風寒了。
廣東人擅長的「煲靚湯」就能對付常見咳嗽。風寒咳嗽用陳皮紅糖薑湯,鼻子堵的就加點蔥白,煮20分鐘趁熱飲下;風熱咳嗽,就用玉竹、雪梨、沙參這煲湯;如果咳嗽有痰,黃色的,可以用點羅漢果、青橄欖。
六道葯膳
應對近期小問題
【豆豉二白湯】
原料:淡豆豉10g,蔥白15g,白蘿蔔30g。
製法:將各物洗凈,白蘿蔔切成小塊,加水適量,煮沸熱飲。
適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頭痛,肌肉酸痛者。
【姜棗蘇葉湯】
原料:生薑3g,大棗3枚,紫蘇葉10g,紅糖適量。
製法:將生薑洗凈切絲,大棗去核,與紫蘇葉共裝茶杯中,沖入熱水200ml,加蓋浸泡5分鐘,加入適量紅糖,趁熱飲用。
適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頭痛,肌肉酸痛者。
【蘆根薄荷飲】
原料:蘆根15g,薄荷5g。
製法:將蘆根、薄荷洗凈,加水適量,煮沸熱飲。
適宜人群:發熱,鼻塞流濁涕,咽喉腫痛,口乾欲冷飲者
【清熱利濕湯】
原料:紫蘇葉10g、綿茵陳10g或木棉花20g,豬瘦肉150g,生薑2-3片,精鹽適量。
製法:將各物洗凈,豬瘦肉切成小塊,與紫蘇葉、綿茵陳或木棉花、生薑一起放入瓦煲內,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放入適量精鹽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平時易「上火」或「濕熱重」的人。
【薏米紅豆生薑粥】
原料:薏苡仁20g,紅豆20g,粳米50g,生薑3-4片。
製法:生薑切絲,將薏苡仁、紅豆浸泡過夜,再入粳米、薑絲煮粥。
適宜人群:適用於濕困中焦,頭重,口中黏膩,肢體困重,大便黏膩者。
【黃芪蘇葉飲】
原料:黃芪15g,紫蘇葉10g,大棗3枚,生薑2-3片,紅糖適量。
製法:上四味共入砂鍋煎取汁,放入適量紅糖,趁熱飲用。
適宜人群:適用於機體免疫力差,平素易感冒,怕冷,打噴嚏,胃納差者。
兩大經典中醫外治保健
穴位保健
若鼻塞嚴重,用食指指腹部按揉迎香穴(在鼻翼兩側,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按揉約1-2分鐘。
古語云: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若反覆發熱,伴肩部酸痛,可選用拿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的手法或大椎穴(當低頭時最高起骨頭下方的凹陷中)拔罐,以宣肺氣,解表退熱(孕婦忌用)。
中藥沐足
用桂枝20g,荊芥20g,艾葉30g,加適量水煎煮。待溫度適宜時泡腳,水位過踝關節以上10厘米即可。睡前30-40分鐘為最佳時間。可以起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防病保健之效。
醫學指導/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教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宋莉萍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吳婉虹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人人能活到100歲?鍾南山告訴你:預防慢性病,常備四種「樂」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