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分得清新聞消息里哪些是事實陳述,哪些是觀點嗎?

你分得清新聞消息里哪些是事實陳述,哪些是觀點嗎?

美國調研機構 Pew 在今年 2 月 22 日 到 3 月 8 日之間對 5035 名美國人做了一項關於公眾對事實和觀點的辨識能力的調查,他們分別提供了以下五個事實陳述和五個觀點陳述,要求受訪者判斷類別——

「社會安保、醫護和醫療補助的支出在美聯邦政府預算中佔比最高」(事實)

「把聯邦最低工資上漲到每小時 15 美元有利於美國經濟」(觀點)

「2017 年 ISIS 組織失去了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量佔領區域」(事實)

「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府組織形式」(觀點)

「在美國的每個人的平均醫療成本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事實)

「大多數情況下墮胎都應該是合法的「(觀點)

「在美國的非法移民也在憲法保障下的享有一定權利」(事實)

「非法移民是現如今美國的一個大問題」(觀點)

「奧巴馬出生在美國」(事實)

「政府幾乎總是揮霍而低效的」(觀點)

受訪的人中大部分判斷對了三道以上,72% 正確識別了三條以上的事實,78% 準確識別出三條以上的觀點,只比隨機猜正確率高一點,而五條全部辨別正確的人分別只有 26%(事實)和 35%(觀點)。

圖表來自: Pew

能準確分辨(能夠被客觀證據證實或證偽的)事實和(體現表達者主觀信念或價值判斷的)觀點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如果連事實和觀點都分不清楚,就談不上爭論和質疑。

理論上來講,觀點應該立足於事實,基於同樣的事實有可能產生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之間是可以互相碰撞爭個短長的。

但在現如今的網路環境中,有非常多觀點僅僅是來自事實的片段+99% 的揣測,比如萬州公交車慘案,一開始只是看到被公交車碰撞使得車頭與車流方向相反的紅色轎車,就有人看圖說話得出了「女司機果然是馬路殺手」的觀點,不光是非不分,還混雜了性別偏見帶來的思維定勢。

也不是所有輕率得出的觀點都是出於惡意,比如之前有一段惹人心疼的「快遞小哥冒雨送快遞竟被偷,暴哭 20 分鐘」視頻,結果只是拍攝視頻的人從自己觀察到的「小哥暴哭」的事實推測出了「他這麼傷心,加上快遞看上去有點亂一定是被偷了吧」的個人觀點,結果讓一個和女友鬧矛盾的傷心男孩上了微博熱搜,讓另一個並不存在的小偷挨了兩天的臭罵。

許多未經核實的事實會堆砌出一個看似毫無破綻的結論。暴哭快遞員事件的發酵中,人們對快遞員生存狀況的關心當然起到了一定助推的作用,但更為關鍵的是,被不斷轉發的消息中還有一句「北青報記者從事發地附近的派出所了解到,確實接到一名快遞員報案說派送的快遞丟失」。

公共媒體和派出所都為整件事增加了可信度,以至於讓人們忽略其他一些概率相當的可能性(比如快遞員是在為別的事哭,媒體可能找錯了派出所),把一個經不起推敲的推測當作不爭的事實。

動圖來自:Daria

Pew 從人們對政治新聞的敏感度、對科技信息的理解、對媒體的信任以及對新聞本身的興趣等幾個方面了解它們會對人們辨識事實和觀點可能造成的影響,結果顯示前三項都有顯著影響人們的判斷,對政治科技信息敏感的人判斷正確的分別占 36% 和 35%,相信國家新聞機構報道的美國人中有 39% 五道全對,而不怎麼相信的人中只有 18% 全對。

而人們對新聞本身的興趣影響不大,感興趣和不感興趣而判斷全對的人分別是 32% 和 24%,對觀點陳述的判斷,甚至不感興趣的人判斷正確的比例更高(39% v.s. 36%)。

除了基本的辨識判斷之外,Pew 還發現,當美國人認為一個陳述屬於事實陳述時他們會過高地估計它的準確性,當他們把一個事實陳述誤認為觀點時才會傾向於對這個信息表達異議。

但實際上,事實才是可以質疑真偽的,觀點反倒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認同和不認同。舉例來說:

「Chris Wu 專輯銷量在 apple music 美國區屠榜」,是一個事實陳述,儘管這一事實是鑽了技術空子實現的,是可以被證偽的。

「Chris Wu 的歌就是好聽,值得單曲循環 100 遍」,則是一個觀點,你可以不同意,但沒辦法證明它是錯的,在粉絲的執念里它不能更對了。

在爭論時糾纏於觀點很容易就變成抬杠扯皮,只有準確識別出核心事實是什麼,證明它是有問題的,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講道理」。

題圖來自:鄭舒雅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韓國 2018 生育率將不到人口替代率的一半,這是個大問題
亞馬遜推出 Alexa 車載硬體,語音助手進入更多終端設備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