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讓晁蓋吳用嘆服,堪稱水滸最強神射手?實力直逼飛將軍李廣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水滸中善於射箭的高手,算起來並不乏人,比如楊志、項元鎮、龐萬春等,都有過精彩的表現。但要論水滸第一神射手,則非花榮莫屬。花榮是水滸中作者著墨較多的好漢之一,精彩事迹頗多,讀者早已耳熟能詳。而花榮綽號「小李廣」,正是以漢朝名將李廣自比。吳用曾稱讚花榮道:「休言將軍比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其實我們如果將李廣、花榮二人做個對比,不難發現,二人不僅都是箭術高手,人生際遇也很是相似,我們不妨拿二人來做個對比。
一、將門之後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但凡綜合評價一個人,都離不開這個人的出身,而李廣、花榮二人的出身可謂是「根紅苗正」了,均為將門之後。據《漢書卷五十四》記載:【李廣,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廣世世受射。】可知李廣乃是秦朝名將李信之後,且家族世代擅射。而《水滸傳》中花榮的贊詩也有「人稱小李廣,將種是花榮」的描寫,可知花榮也是將門之後,只是小說中沒有明確提及其祖先。此外說句題外話,在陳忱的水滸續書《水滸後傳》中,花榮有一子名花逢春,曾在海上一箭射中鯨魚眼睛,李俊因此稱讚道:"花公子這神箭真是家傳!知寨初到梁山泊,見一群雁飛鳴而來,知寨一箭貫了兩隻,晁天王和眾人無不驚異,可見將門有種。"由此觀之,花榮父子的箭法也可算作家傳的了。
二、神箭無雙
作為一名神箭手,李廣和花榮的箭術都是當世無人能出其右的。李廣一生中依靠箭法揚威的事迹很多,歸納起來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精準。《漢書》記載:【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者數十騎從,見匈奴三人,與戰。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廣乃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能射鵰者必然箭法超群,而李廣一人面對三名匈奴射鵰者,殺二擒一,足見其射術精湛。另一個是力度強。《漢書》記載:【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李廣的弓箭在緊急時刻竟能中石沒羽,勁道不言而喻。難怪史書稱讚他:【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我們再來看一下花榮箭術在水滸中的表現,也稱得上令人拍案叫絕。也可舉兩例,一是梁山射雁。文中寫道:【花榮搭上箭,拽滿弓,覷得親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內第三隻,直墜落山坡下。急叫軍士取來看時,那枝箭正穿在雁頭上。晁蓋和眾頭領看了,盡皆駭然,都稱花榮做神臂將軍。】另一個是箭分雙戟。文中寫道:【花榮一步步趲馬向前看時,只見那兩個壯士斗到間深里,這兩枝戟上,一枝是金錢豹子尾,一枝是金錢五色,卻攪做一團,上面絨條結住了,那裡分拆得開。花榮在馬上看見了,便把馬帶住,左手去飛魚袋內取弓,右手向走獸壺中拔箭,搭上箭,拽滿弓,覷著豹尾絨絛較親處,颼的一箭,恰好正把絨絛射斷。只見兩枝畫戟分開做兩下,那二百餘人一齊喝聲釆。】花榮一箭既能直接射中空中雁頭,也能精準分開纏住的豹尾,可見其箭法精準程度。明人張岱在《水滸牌四十八人贊》中給花榮的贊語是:「廣射虎,榮射鳥,其至爾力中乃巧。」可謂是對二人箭法的精準概括。
三、威震敵膽
李廣、花榮作為武將,當然免不了臨陣對敵。有二人壓陣,就猶如兩個「狙擊手」一般,經常令敵軍為之膽寒,大壯己方聲威。《漢書》記載:【已縛之上山,望匈奴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我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不我擊。」廣令曰:「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騎曰:「虜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堅其意。」有白馬將出護兵。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白馬將,而復還至其百騎中,解鞍,縱馬卧。時會暮,胡兵終怪之,弗敢擊。夜半,胡兵以為漢有伏軍於傍欲夜取之,即引去。】此戰李廣在兵力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顯示出了一位名將鎮定自若的高超指揮素養,憑藉計策和高超的箭法迷惑匈奴,使其不敢貿然進攻,最終退兵,可謂是將箭法和兵法有效結合的經典戰例。
同樣在水滸中,梁山受招安後奉命征討田虎的蓋州之戰,敵將張翔釋放暗箭射中孫立戰馬,激怒了花榮,花榮先是一箭射中敵將方瓊面門,再一箭射透張翔後心。之後攻城時,敵將楊端想要報仇,在城樓放暗箭欲射死花榮,沒想到射出的箭卻被花榮接住反將楊端射死。此役花榮「神箭將軍」之名威震敵軍。征方臘時,方臘手下國師寶光如來鄧元覺武藝高強,曾與魯智深斗得不分勝負,最終仍被花榮一箭射死,極大地打擊了南軍的士氣,花榮的表現不愧為「小李廣」的稱號。
四、英雄末路
李廣、花榮這樣的英雄,按理來說應該有個好的歸宿,即使馬革裹屍也不枉英雄一世。但可悲的是,二人最終都選擇了自殺的結局。《漢書》記載:【至莫府,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徙广部行回遠,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矣!」遂引刀自剄。】漠北之戰中,李廣隨軍出征,但卻因為迷失了道路,未能參戰。回國後李廣獲罪,不願面對刀筆吏的審訊,憤愧自殺,結束了悲壯的一生。
無獨有偶,在《水滸傳》的最後一回寫花榮的結局道:【吳用道:「我指望賢弟看見我死之後,葬我於此。你如何也行此義?」花榮道:「小弟尋思,宋兄長仁義難捨,恩念難忘。我等在梁山泊時,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戰,亦為好漢。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討南征,建立功勛,今已姓揚名顯,天下皆聞。朝廷既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如今隨仁兄衕死於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屍必歸墳矣。」吳用道:「賢弟,你聽我說。我已單身,又無家眷,死卻何妨。你今見有幼子嬌妻,使其何依?」花榮道:「此事無妨,自有囊篋,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兩個大哭一場,雙雙懸於樹上,自縊而死。】花榮在宋江死後,產生了伯牙絕弦之感,又擔心重蹈宋江的覆轍,索性撒手人寰,留下清白在人間。
李廣、花榮兩位舉世無雙的神箭手,最終都落得了慘淡收場,讓人唏噓不已,但其忠勇為國的精神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正如王昌齡《出塞》所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英雄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盤古是開天闢地之神嗎?他為何神秘消失,答案就藏在太上老君身上
※此人堪稱三國最強謀士,連曹操也服,他若不死,諸葛亮絕不敢出山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