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神奇動物在哪裡?無處不在

神奇動物在哪裡?無處不在



澳洲刺角蜥,分布於澳洲中部及西部。具有完美的防禦系統,除了擁有盔甲一樣的皮膚和尖刺,它還能像河魨一樣吸入空氣,從而讓自己看上去更強壯。




鞭尾蠍,也稱鞭蠍,為演化於三億年前的小型掠食者,今日尚存,分布在熱帶國家。屬蛛形綱,鞭蠍目,故不是真正的蠍子。鞭蠍沒有毒,但它的尾根長有腺體,能噴出高濃度的酸溶液。





鞭蛛,已知有100多種,大多分布在熱帶、亞熱帶。鞭蛛體型都很大,最前面的細長步足展開,小個的也有7厘米的跨度,大的有20厘米。無毒。





扁竹節蟲,最重可達65克,體長130-170毫米,有的個體會更大。分布於馬來西亞,是一種植食性昆蟲。





茶色蟆口鴟,又名茶色蛙口鷹,遇到危險時依賴保護色和擬態躲避捕食者。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塔斯曼尼亞島及新幾內亞南部。





崇安髭(zī)蟾,是我國特有的珍稀蟾類。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貴州。雄蟾上唇緣每側各有5-8枚角質刺,雌蟾在相應部位有數目相同的米色小點。




鎚頭果蝠是非洲最大的蝙蝠,其翼幅在686至970毫米間。其最主要的食物是無花果,但是它們也吃芒果、香蕉和番石榴。





雕門三葉甲蟲,棲息於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形體似三葉蟲,但是它是紅螢科物種。此物種於2012年發現。





多絲莖角鮟鱇,是一種深海魚類。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擁有彈性的胃,能吃下比自己大的魚類。





耳廓 狐,也稱大耳小狐、大耳狐與沙漠小狐,以其不同尋常的大耳朵而聞名,是最小的犬科動物。分布於北非撒哈拉的小型夜行雜食動物,適應了高溫缺水的沙漠環境。另外其聽力十分敏銳,足以感覺到地下獵物活動。





非洲禿鸛,又稱禿鸛,是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種鸛。棲居在河流、湖泊、沼澤、草地等地帶。高大粗壯,兇猛有力,會捕食細小的哺乳動物及爬行動物,食腐也獵殺活物,被稱為上草原鳥類中的鬣狗。





負子蟾,又名蘇利南蟾,產於南美洲的熱帶森林中,終生棲於水中。體長約20厘米,軀幹扁平似方形。





狗臉河豚,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區。全長最大可至33厘米,體呈橢圓形,體頭部粗圓。肝臟及卵巢具劇毒。




這是在北冰洋發現的一種深海管水母,它其實不是一隻水母,是一大群細小生命的集合,全長達40-50米之長,這些結構也被稱為遊動孢子。





黑冠獼猴,也稱黑冠猴,鳳頭黑獼猴,蘇拉威西黑冠猴,為獼猴屬下的一種,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及臨近的島嶼。黑冠獼猴身體敦實,四肢健壯有力,尾巴短小。





紅臉地犀鳥,生活在非洲南部。全長約127-135厘米。全身體羽為黑色,嘴和腳也為黑色。主要在地面上生活,成小群在地上捕食昆蟲、蠕蟲、小型爬行類為食。




笄蛭渦蟲,身體與蚯蚓相似,但是頭部呈扇形,一般體長20-30厘米。多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磚石塊下、土壤中,它雖然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但是水多了它也會不適應,而轉移到其它地方。





簡氏海龍,修長的身體可以長到14厘米。分布在太平洋西部。




金獅狨猴,也叫金獅面狨,頭體長26-33厘米,尾長32-40厘米。分布於巴西東南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區,里約熱內盧,聖埃斯皮里圖州等地。主要生活在潮濕森林中,以昆蟲為食,此外也吃其他小動物和水果。





柯氏狹頸蝸牛,是古巴的特有物種。最大的長度記錄是33毫米,它們身上的白色棘刺是中空的。





枯葉龜,擁有呈三角形的扁平頭,管狀的鼻子上和一個呈角狀的部分。下巴有三條觸鬚和四絲狀觸鬚。主要分布於南美洲,是一種水生龜,棲息在流速和緩的溪流。




藍眼蝗蟲,分布於哥倫比亞西部的叢林中。







狼鰻,分布於北太平洋海域。屬於深海魚類,全長2-2.5米,最有特點的它有一個大型的頭部,正面酷似一張恐怖的人臉,以及尖利的牙齒。狼鰻的攻擊性很強,經常躲在洞穴中伏擊獵物。





翎翅夜鷹,分布於非洲的中部以及南部。顯著特徵是長長的飛羽,當它們從空中飛過時猶如一架小型的噴氣式飛機。





流蘇鷸,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越冬於非洲、東南亞和澳洲。以甲蟲、蟋蟀、蚯蚓、蠕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繁殖期雄鳥的頭和頸有豐富的飾羽,個體間的顏色差異很大。






裸海蝶,又稱海天使,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寒冷深海中,成體長度大約3厘米。是完全的肉食性,是海洋中的微型「掠食者」。





紅犁足蛙,俗稱馬達加斯加彩虹蛙,是一種色彩艷麗的蛙,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






貓頭鷹蝶,整個翅面酷似貓頭鷹的臉,是極其巧妙的偽裝,它的名字來源於其翅膀上的圖案。

它與貓頭鷹組合在一起,就發現貓頭鷹蝶的名字,受之無愧了。






這種迷宮型"堡壘"是印度的一種收割蟻的巢穴入口,這樣的建造方式對於防禦其他螞蟻的入侵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大鰭後肛魚,也稱桶眼魚,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水域里,以小魚和水母為食。長著一個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的眼睛。





王獵豹是獵豹的一種變異色型,一開始人們以為是新種或者新亞種,後來才發現普通毛色的獵豹也能生出王獵豹,故只是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





犀牛聖甲蟲,是南美洲中金龜子科中體型最大的,喜歡以動物屍體為食。






雪茄達摩鯊,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海域,是一種相當凶暴的伏擊型鯊魚。會先用下顎那如鋸齒般的銳利牙齒咬住獵物,再以身體迴轉的方式撕扯下其肉,被它攻擊過的獵物身上會留下多處如同坑洞般的傷痕。大白鯊仍然會被襲擊。





可愛的黃色毛蟲-銀月豹鳳蝶的幼蟲,以樟科植物為主要寄主植物。





印度野牛,別名白肢野牛、野黃牛、白襪子,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喜群居,性情兇猛。是現生牛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體長:250-330厘米;肩高:165-220厘米。




從極地到熱帶,從海洋到高山,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存在著多樣的生命。雖然其中的一些動物非常的「普通」,那是因為人類對它們的司空見慣,而忽略了各個物種的神奇之處。


生物的多樣是如何從有限的基因庫演化而來?它們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_tg@sina.com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裡面有一些不錯的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世界 的精彩文章:

動物世界一周攝影精選(131)
因為對人類太過友好,這種可憐的鳥類直接被吃到絕種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