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1900年,義和團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華北,5、6月份,大批的義和團民湧進北京城,各國駐華公使面對日益緊張的局面,不斷向清政府施加威脅和壓力,想迫使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面對義和團的強大聲勢和列強的壓力,在對義和團究竟是「剿」還是「撫」的問題上,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嚴重分歧。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義和團

「剿」、「撫」之爭日趨激烈,慈禧一時還不能確定究竟採取哪種政策才對自己、對清王朝更為有利。5月,幾十艘大小軍艦雲集大沽口外,5月底幾百名八國聯軍以保護使館為名義進入北京,6月10日,2000名八國聯軍以同樣的名義從天津向北京進發,形勢危急。為此,慈禧在6月15日、17日,18日、19日連續四次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舉行御前會議。在會議上主戰、主和兩派意見極端對立,各方「力贊其說」、「聲震殿瓦」,矛盾衝突表面化。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主戰派是以載漪為首的一些頑固派官員。他們在四次御前會議上,打起「順民心」、「報仇血恥」的幌子,大講「人心不可失」,「時不可失」的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竭力慫恿慈禧恃義和團之力對列強全面宣戰。載漪等人的宣戰主張,與這之前招撫義和團的主張,其意圖是一脈相承的。因為對載漪來說,招撫義和團也好,對外宣戰也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怙攬權勢,正覬國家有變,可以擠擯德宗(光緒),而令其子速正大位」。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溥儁

載漪等人從這種極端自私的目的出發,完全不顧及後果地竭力煽動全面對外宣戰,也完全無視國際公法,唆使義和團和部分清軍去圍攻公使館。他們得意地盤算著:「使館朝夷,皇位夕易矣。大事既成,盲風怪雨不轉瞬而月星明概,雖割地以贖前愆,亦所不恤。」原來他們早就計劃好了,只要大阿哥溥儁繼位的大事成功,縱然為此惹惱了列強,引來戰亂,以至割地喪權也在所不惜。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中間坐者為載漪

載漪等人為了實現這一卑鄙的計劃,為了促使在主戰主和派之間游移不定的慈禧早日下定宣戰的決心,還在第一次御前會議後精心策划了一個照會事件。載漪指使軍機章京連文沖偽造了一個以「請太后歸政」為主要內容的「外交團照會」,並立即派遣江蘇糧道羅嘉傑之子午夜遞交榮祿。慈禧的忠誠謀士得照會後惶恐萬狀,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交到了慈禧手裡。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榮祿

歸政照會雖系載漪偽造,但也並非完全出於載漪臆造。戊戌政變後,列強要求慈禧歸政之說,時有傳聞。一些國家的媒體,以及在華的傳教士,就曾經公開主張促慈禧歸政光緒。就在慈禧太后主持御前會議期間,美國傳教士丁韙良就向列強公使提出將皇太后遷徙他處,而使皇上復辟的建議。英國的《字林西報》公開發表文章說:把光緒帝扶起來,把它重新置於皇位之上。載漪據此而偽造了歸政照會。載漪真可謂是慈禧肚裡的蛔蟲。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載漪偽造的照會擊中了慈禧的痛處。本來對列強在廢立問題上屢次干涉已是一肚子火氣的慈禧,這份照會不啻火上加油,氣得慈禧怒火衝天,咬牙切齒髮誓必報此仇:「彼族竟敢幹預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無理至此,予誓必報之。」膽從怒中生,慈禧突然之間變得勇氣百倍。對列強的一腔怨怒一時壓抑住她對洋人的恐懼,在她心理的天平上立即傾向了主戰派。又經過三次御前會議,慈禧不顧主和派官僚和光緒的反對,孤注一擲,強行決定對列強宣戰。

最了解慈禧的人,一番忽悠便能擊中痛處,使她情緒失控

6月21日,清政府頒布對列強同時宣戰的上諭。在上諭中通篇充滿著「與其苟且圖存,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之類的慷慨激昂的詞語。在慈禧宣戰後,正當大批義和團民和清軍部分官兵浴血奮戰在抗擊八國聯軍戰場上時,載漪等人仍不忘進行廢帝立儲的陰謀活動。載漪甚至喪心病狂地企圖借義和團之手謀害光緒。在載漪等人的煽惑下,義和團民60多人闖到光緒住處,「大聲呼噪,請皇帝出宮,群呼殺洋鬼子徒弟、殺洋鬼子朋友」。在慈禧看來,載漪的做法未免太露骨、太過分,不得不加干預。最後以無辜的20多名義和團頭目的犧牲平息了事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林丹汗的興衰(三):悲慘敗亡 傳國璽交出 後金變大清
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一):勒索失敗 也先犯愁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