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望帝春心托杜鵑,「春心」是什麼?結合傳說細思極恐

望帝春心托杜鵑,「春心」是什麼?結合傳說細思極恐

李商隱在《錦瑟》中寫道:「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採用了兩個典故,其中「莊周」的名氣很大就不用多說,而「望帝」許多人不甚了解,結合傳說細細剖析之下,其中的「春心」不由使人細思極恐。

傳說望帝是古蜀國一位開明的國君,而有關「古蜀國」的傳說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可以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看到他的影子,只是我們不太注意罷了,比如說李白那首極為出名的《蜀道難》中就寫道「蠶叢及魚鳧」,其中的「蠶叢」正是古蜀國的開國君主,他教會百姓養蠶,其後又出現了「魚鳧」,教會了人們捕魚,而望帝杜宇還在他們之後,但有關他的文學作品一點都不比前面兩位的少,除了《錦瑟》中提到之外,還有「杜鵑啼血猿哀鳴」這樣快炙熱口的語句。

據說杜宇是有一天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他教會了人們怎樣種莊稼,在什麼時節種莊稼,而且還發明了古蜀國的曆法,百姓們豐衣足食,因此擁護他為「望帝」。

可世事難料,老天要打雷,你不能阻止他下雨,天有不測風雲,古蜀國在望帝時期發生了堪比堯帝時期的大洪水,莊稼被淹,百姓苦不堪言,望帝身為開明之君,想盡辦法治理水患,最終毫無成效,正在其愁苦之際,河裡突然飄來了一具屍體。

令人難以捉摸的是這具屍體是逆流而上,望帝心生善念,便將其打撈了上來,誰知屍體一上岸便活了過來,此人自稱「鱉靈」,乃是楚國人,不小心掉入水中,這才有瞭望帝撈屍這一幕。

望帝和鱉靈促膝長談,他發現此人非同凡響,學識之廣,就連他都自愧不如,大喜之下將其收為丞相。

對於水患,鱉靈有他自己的一套看法,他帶領人們將巫山鑿開,洪水終於從盆地中流出,老百姓得救,望帝萬分欣慰,於是便效仿舜帝將帝王位禪讓給了鱉靈,自己則選擇隱居,而鱉靈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古蜀國的君主,也就是「叢帝」。

故事到這非常完美,可望帝在隱居中變為了一直杜鵑飛到了西山的樹林,他經常會想念家鄉,便不停的鳴叫,而他叫時正是杜鵑花開之時,他不停的叫,直到嗓子都叫出血來,他的血與杜鵑花一樣的艷麗,因此有「杜鵑啼血」一說。

每當要種莊稼的時候,杜宇所化的杜鵑鳥便用鳴叫來提醒人們該種莊稼了,因此杜鵑又被稱為「布谷鳥」,亦或者直接稱為「杜宇」。

可這其中卻有諸多使人不理解的地方,首先是鱉靈出現的方式很是蹊蹺,逆流而上,並且一上岸就活了,而鱉靈當上國君之後,杜宇為何要化為杜鵑並且哀鳴不止?

更重要的是,即便杜宇已經不是國君,他也可以留下繼續交人們怎樣種莊稼,「隱居」更像是在躲避什麼,最終啼出血來更能說明其心中定然有天大的冤屈。

有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認為,其實望帝禪讓只是一場政治上的陰謀,鱉靈自稱是楚國人,極有可能他是楚國派來的「間諜」,以某種不可描述的手段奪得了古蜀國國君為位子。

古蜀國雖然被秦國所滅,但事實上在鱉靈時期,出過就已經將古蜀國替代了。

我們再來看看《錦瑟》中的「春心」二字, 春心在詩句中一般表達的是對愛情的嚮往或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這裡的「春心」卻與杜鵑的悲鳴聯繫到了一起,有傷春春恨的意思,而李商隱的詩歌中多有憂國,感傷身世的感情,象徵著望帝化作冤魂的杜鵑,在泣血聲中寄託難以泯滅的怨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簡單單的七個字,竟能引申出如此多的猜想,這不僅僅是李商隱作詩之高超,更是中國古詩詞的迷人之處。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蜀王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老道活了96歲,七十多歲時被診斷為癌症晚期,長壽關鍵在於四個字
曹操和袁紹打了八年,為何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動靜?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