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最容易毀掉親密關係的一句話,你說過沒有?

最容易毀掉親密關係的一句話,你說過沒有?

真正優質的親密關係,應該用一份包含著尊重、理解、溝通的愛來維繫,而不是控制和打擊,索取和佔有,裹挾和監控。

01

前兩天看了一部台灣教育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完令人毛骨悚然。

片中有5個故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媽媽的遙控器」。

故事中的小偉是一名初中畢業生,成績平平,媽媽離婚後把所有的希望都傾注在他身上。

有一天,小偉為了讓媽媽同意自己和好兄弟參加畢業旅行,偷偷改了成績單。

不幸的是,這件事被媽媽發現了,媽媽按下了手中的遙控器。

接下來的日子,小偉驚恐地發現,他一直在重複地過同一天——每天都是周三。

連續這樣過了幾天後,媽媽終於道出真相:

她無意獲得的遙控器,能讓自己隨意遙控小偉的人生。只要小偉不承認錯誤,他的人生就永遠被卡在周三。

有了遙控器以後,一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媽媽逼迫小偉上補習班、吃不愛吃的苦瓜、並一次次地許下「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的承諾。

只要有不滿意的地方,媽媽就會按下遙控器,重複這一天,直到小偉做的讓她滿意。

母子間的關係越來越壓抑。

終於,小偉的情緒崩潰,絕望中選擇自殺。

但死了無數次,都被媽媽一鍵還原到前一天。因為有了遙控器,死亡也不能讓他擺脫痛苦。

心如死灰的小偉,最終乖乖走上了媽媽安排的路,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然後去相親。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上演,只不過現實中,父母用的不是實實在在的遙控器,而是具有同等威力的言語和行為。

他們恨不得替孩子去生活,小到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到考什麼專業,找什麼樣的對象,事無巨細,一一掌控。

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名正言順地進行情感勒索。

直到孩子變得毫無主見,如同傀儡,或者形成反彈,更加不願意被支配。

02

中國式父母最常用的邏輯就是:我對你這麼好(A),你必須聽我的(B),否則你就不是好孩子(C)。

他們先是付出A,毫不吝惜、不遺餘力地將自己的所有資源給予孩子,而孩子也回報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聽話。

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思去行動,即沒有回報父母以B,這時,父母便會使用C,要麼否定孩子,要麼壓制孩子。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在父母的眼中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他和父母的關係也一直很融洽,他向媽媽承諾,如果戀愛了,一定會先告訴她。

一開始,他的確是這樣做,但後來的一次戀愛,他一直瞞著媽媽,直到媽媽發現後才不得已告訴了她。

結果媽媽不同意他和女友交往,暗示朋友必須聽她的。

朋友不想分手,於是嘴上答應著,背地裡卻偷偷和女友來往。

媽媽發現後,便不斷施壓,甚至放狠話:「如果不和這個女孩斷絕關係,就和他斷絕母子關係。」

朋友不明白,女友各方面都不錯,為什麼母親就是不同意。

後來我聽了一堂心理學講座後,終於找到了答案。

我在文章《「抽煙的女人,不是什麼正經貨」:真正的成熟,是不再自戀》中提到「自戀幻覺」的概念。

許多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其實就是活在了自己的自戀幻覺中,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只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最終在自己和孩子中間豎起一道高牆。

前面的例子中,表面上看,是朋友的母親看不上女友,但實際上是她的自戀幻覺被破壞了: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A),你要按照我的意思來(B),否則,你就會受到懲罰(C)。

她願意為朋友付出一切乃至生命,但這樣做的一個交換條件是,朋友要把生命交給她支配。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兩者互為對方的影子。

這裡所說的權力,亦可理解為控制。

這種控制不僅發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常常發生在情侶之間、夫妻之間。

03

失衡的情侶和夫妻關係中,也藏著一個微妙的自戀幻覺遊戲:我為你付出這麼多(A),你也要為我考慮(B),否則你就是不愛我,你就該為我的人生負責(C)。

胡因夢在她的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中寫道,她和李敖剛戀愛時,他是天底下最會照顧女人的男人。

那時,每天她一醒來,床頭都會放著一杯牛奶、她愛吃的食物和一份她必看的報紙。

後來她才明白,李敖這樣做有一個前提——一切事物在他的掌控中。

一旦這個前提被打破了,他就是最不容人的那種人。

也就是說,李敖對胡因夢的各種好,要以「必須聽我的」作為交換條件,當他的支配慾望得到極大的滿足時,他就會展示「我可以為你做一切」。

表明上看是在付出,實際上是為了以愛之名的付出之後,加倍地索取和回報。

在這樣的關係中,「為你好」不過是「為我好」。

支配者們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聽話的」、「容易被控制」的木偶人。

但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224:非愛行為》中說到: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人或物純潔而真摯的感情,基礎是尊重,是給予而不是索取。

真愛一個人,就是視對方為獨立的個體,從對方角度出發,不求回報地幫助對方成長。

有一句話說得好:攥得越緊的沙子,流失得越快,真想握住它,就應該捧著它。

無論是和最親密的愛人還是父母相處,都應該儘可能把對方放在與自己同等的位置上。

教育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還有一個關於高中女生茉莉在母親的掌控下崩潰自殺的故事。

茉莉自殺後,母親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通過新科技,調取了茉莉一生的記憶,並把自己代入茉莉的角色,才發現真正逼死茉莉的,其實是自己以愛之名進行的情感勒索。

如果母親能夠早一些學會換位思考,也不至於釀成如此悲劇。

作家劉瑜在給女兒的信中說到:

如果你想當一個銀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僅僅想當一個麵包師,那也不錯。

真正優質的親密關係,應該用一份包含著尊重、理解、溝通的愛來維繫,而不是控制和打擊,索取和佔有,裹挾和監控。

要建立這樣的親密關係,就必須打破自戀幻覺,真正看到彼此的存在。

武志紅在《為何越愛越孤獨》一書中提到:

打破自戀幻覺的一個關鍵是,徹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這是自己的選擇,所以是自己為這一選擇負責,而不是別人為自己負責。

這個邏輯就斬斷了ABC三個環節的糾纏,既然我做A是為了自己,那麼B就不存在了,而我也就無從發出信號了。

記住,我們每個人都不需要為任何人而活,因為「我」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如果你覺得自己愛的人執意要走的那條路很危險,請不要告訴他:別走,危險。

而是告訴他:什麼時候害怕了,我隨時來接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短而精湛,推薦6本讓你欲罷不能,恨不得通宵看完的經典小說
網紅毆打孕婦事件反轉:無法獨立思考的人,有多可怕?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