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南懷瑾老師講述:為什麼人無法萬緣放下?

南懷瑾老師講述:為什麼人無法萬緣放下?



愛讀南師國學的朋友們,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頂」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南師國學堂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

設為星標

 ★ 


南 師 國 學 堂

國學經典,從這裡開始

 



 

南師說: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來了呢?就是今天講課一開始跟大家提醒的,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貫連下來的,不像現在的文章條理化、科學化,過去的文學行雲流水,看起來漫無次序,好似一個不規律的排列,但是卻構成不規律的美。所以說,

「菩薩不應住色布施」,就是不應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

相。用白話文來講,就是一切受物理、環境影響的東西,都要把它放掉,萬緣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佛再三地告訴須菩提,佛法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有所作為,一切一切的作為,都是處處犧牲自我,成就他人;應如是布施,應萬緣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

為什麼人放不下呢?因為不肯真正布施,因為眾生

相。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不要

相,相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譬如我們人最

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幾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壽者相。但是生命留得住嗎?一切諸相,即是非相。這些現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夠留的;它本身留不住,本來無住,本來不可

相的。

凡夫眾生之所以為凡夫眾生,是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尤其是學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們,我大概能留得住吧!總覺得自己不同一點,比不學佛還可憐。所以我經常提到我那袁老師的詩,「五蘊明明幻,諸緣處處痴」。說學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蘊皆空,但是啊,自己到處痴迷重重。這就是因為行不到的緣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為上的行。

所以佛「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再進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

有些年輕人,自以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勸他們,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來度人,你連自修都沒有修好,怎麼去度人呢!

這也是我經常感嘆自己的,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自己都沒有學好,度個什麼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你沒有眾生度。眾生愈來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做的,自己修行沒有基礎,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徹底地說,眾生不要你度,個個自己會度,有些菩薩們度眾生,絕不是說法,反而加重眾生的苦頭,等他吃夠了苦頭,受不了,他自會回頭的;這也是一個度人的法門,並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學佛。

因為

有些年輕的同學們,心心念念在學佛,而且發瘋一樣地想成佛,成佛幹什麼?要度眾生;眾生自己會度,不要你度!「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你要曉得佛法的理,一切眾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幹什麼?每個眾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後,對他的師父講:迷時師度,悟後自度。眾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課中要念,「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都是自性自度。

—— 《金剛經說什麼》





——以上篇幅,皆選自《南懷瑾選集》,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編輯| 南師國學堂


@圖片|來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修

|公眾號平台已開通留言功能,


歡迎同修師兄

在文章底部

留言評論,也讓我們做的更好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南師國學堂 

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9.24南師語錄】:以道德作基礎,補法律之不足
南懷瑾老師講述:這是個思想貧乏的時代,所以我們必須發揮自己的文化。

TAG:南師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