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 | 以攝影藝術,傳達女性態度

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 | 以攝影藝術,傳達女性態度




以新銳攝影作品,為女性力量發聲。「做時髦生活發現者」,Madame Figaro不僅將目光聚焦於時尚,更以人性化態度關照女性自我成長,本次攜手開雲集團「躍動她影(Women in Motion)」項目,舉辦第二屆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以一幅幅飽含深刻思考與情感的攝影作品,聚焦當下社會熱點,表達女性情感思考——她們和她們的作品,永遠值得期待。









以攝影藝術,為女性發聲




女性與攝影一直是Madame Figaro關注的兩個重要話題。創刊38年來,Madame Figaro雜誌與世界上最偉大的攝影師進行合作,並不僅僅限於時尚領域。同樣關注女性的Madame Figaro中文版,沿襲了存在於雜誌基因中的「創作出好的攝影作品」的使命。自從2017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中創立了首屆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該獎項便獲得了開雲集團「躍動她影」(Womenin Motion)項目的支持,一躍成為中國首個女性攝影師獎。




集美·阿爾勒 x Madame Figaro 女性攝影師獎的獲得者,將由在藝術、影視或時尚界的知名人士組成的權威評審團選出,獲得五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同時將與Madame Figaro中文版合作拍攝創作大片並在雜誌中刊登。去年,年輕的攝影師郭盈光憑藉《順從的幸福》系列作品成為首位大獎獲得者,她的作品系列也於2018年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期間展出,獲得國際攝影屆的廣泛關注和多家國際媒體的報道,2019年4月她的作品將在歐洲攝影之家展出。




郭盈光作品展覽現場

 


集美·阿爾勒 x Madame Figaro 女性攝影師獎獲得躍動她影 (Women in Motion)項目的支持,這一國際項目於2015年由全球高端精品集團——開雲集團啟動,致力於表彰女性對於電影和圖片行業的貢獻。






以強大陣容,續寫女性攝影傳奇





2018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將於11月24日在廈門揭曉,本屆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的評委陣容,彰顯著藝術性與權威性。


Ya?l Blic Ripert(

博雅樂)


法國駐華大使夫人








博雅樂(Ya?l Blic Ripert) ,1977年出生於巴黎,她是一名臨床心理學者、國際法學者,擁有人文與社會科學(臨床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國際公法、歐洲法學位(巴黎五大、斯特拉斯堡歐洲事務高等研究學院、巴黎八大遠程教育學院)。曾任職於法國外交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法語國家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擔任職務,曾在安卡拉的中東技術大學(ODTU)任教。2005年起隨同丈夫先後於日內瓦(瑞士)、紐約(美國)、安卡拉(土耳其)、莫斯科(俄羅斯)常駐。除母語法語外,她還會說英語、西班牙語及俄語。


蔡金青


開雲大中華區總裁







蔡金青女士從2018年9月10日起擔任開雲大中華區總裁,負責支持開雲旗下品牌在大中華區的快速發展,以及加強集團與本地合作夥伴的聯繫。

蔡金青於1993年加入紐約一家戰略諮詢公司,開啟了她的職業生涯。2002年,她在北京聯合創立了一家公關公司——新盟國際顧問公司(New Alliance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2005年,蔡女士成為博然思維(Brunswick)北京公司創始合伙人。




2012年,蔡女士加入知名拍賣公司佳士得,擔任佳士得中國的首任董事總經理。她於2014年被任命為佳士得中國區總裁,於2016年被任命為中國區主席。


姜傑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







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作品被日本福岡美術館、丹麥婦女博物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中國中央芭蕾舞團等公共藝術空間收藏。




代表作品有《易碎的製品》《生命的模樣》《長征》《領養》《之上之下》《他們知道自己的身份》《向前進向前進》《大於一噸半》等。獲得第九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提名獎,第四屆蕭淑芳藝術獎?評委會獎。


Sam Stourdzé(

薩姆

·

斯道茲

)


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總監







1973 年生於巴黎,現生活在阿爾勒和巴黎。曾是羅馬法蘭西學院獎學金得主的斯道茲在2014 年 10 月 1 日成為阿爾勒攝影節的總監。

2010 至2014 年間,他曾任瑞士洛桑愛麗舍博物館館長及 ELSE 雜誌總編。多年來,作為影像專家,斯道茲專註於研究影像產生、傳播和接受的語境,他曾花費數年時間鑽研影像的流通,尤其是攝影、藝術和電影之間的關係。




他曾以獨立策展人的身份組織了一系列的國際展覽,同時也出版了數本書籍,包括 :《Le Cliché-Verre de Corot à Man Ray》,《The retrospectives of DorotheaLange and Tina Modotti》,《Chaplinet les images》,《Fellini, LaGrande parade》 以 及 近 期 出 版 的《Derrière le rideau - L"Esthétique Photomaton》。


榮榮


攝影師,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創始人







1968 年出生於中國福建,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始人及總監。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聯合發起人及總監。他以「人與生存環境」、「人與自然關係」為藝術表達核心創作了包括《東村》、《六里屯》、《草場地》、和《富士山》等享譽國際的攝影系列。作品被包括MoMA、美國蓋蒂博物館、 瑞士尤倫斯基金會、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森美術館等國際頂級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




2007 年6月,榮榮與他的妻子,日本著名攝影藝術家映里共同創立中國首家非盈利藝術機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在此期間,他們多次負責並策劃東西方國際攝影大師及學者的大型展覽、講座及沙龍活動,包括成功舉辦三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草場地攝影季·阿爾勒在北京」、「荒木經惟 : 感傷之旅」展覽及跨越了9年里程碑的「三影堂攝影獎(TSPA)」。


Jean-Sébastien Stehli(

·

塞巴斯蒂安·史泰利


法國Madame Figaro雜誌副主編







讓-塞巴斯蒂安·史泰利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他曾經在法國L』Express報擔任8年編輯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常駐美國紐約及加州,為歐洲多家出版集團擔任記者的工作。


 


2018年集美·阿爾勒-MadameFigaro女性攝影師獎共有九位中國女性攝影師入選了獎項的最終角逐,這些來自不同地域與教育背景的女性攝影師獎候選人,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攝影作品中所蘊含的更加深入的思索與更加豐沛的情感力量。


廖逸君







攝影師廖逸君生於上海,現居紐約。她的長期攝影項目「實驗性關係」挑戰了傳統的性別觀念。女性身份也是她其他影像和雕塑作品的主題。



 


廖逸君,《遊戲機》,2013




長期項目《實驗性關係》最初啟動於2007年,現在仍在進行中。在這個作品裡,她呈現出她和日本男友Moro的照片,用以探索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並支配戀愛關係中的交流的。這個作品也讓觀眾可以參與到表演中來,每一個場景都精心擺設,當觀眾與作品互動且將個人偏好、隱私偏好、文化偏好以及性別偏好注入到作品中時,這些場景就獲得了意義。集美·阿爾勒攝影季的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十年跨度工程的一系列作品,也包括一些2018年創作但從未展出過的作品。


邵睿璐







邵睿璐為傳統繪畫出身,目前作品多為當代藝術創作方向,融合繪畫、動畫、錄像、裝置、攝影等多種創作手法。現階段主要創作方向是攝影,尤其靜物攝影。


 



邵睿璐,《不要害怕生或死,你早已見過許多》,互動性延時靜物攝影,尺寸可變,無限循環,2018




邵睿璐的作品中充分體現了其對於傳統藝術以及傳統美學提出的挑戰。與此同時,她對於某些顯而易見的事實,而集體又保持沉默的社會現象也會進行深入的研究,並透過多元化的創作路徑,進而探討更深層次的全球性議題。在作品《抽象物的形狀》中,隨著貨幣霸權主義的發展,貨幣槓桿撬動了政治,政治改革也在改變著貨幣價值。藝術家在此探討全球化理論下的貨幣霸權主義與國際關係。


周仰







周仰是一名攝影師與譯者,同時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學院擔任外聘攝影課程教師。她在上海持續拍攝個人項目,作品關注年齡、遺產與記憶。



 





與以山水為代表的傳統文人畫影像不同,在周仰的攝影作品《不朽的林泉》中,她深入各處江南園林長達3年的觀看,對準的是那些「避開」了遊人的園林景觀,通過大畫幅相機帶來的技術便利,實現長時間曝光、移軸和多重曝光等手法,在創作者獨特的觀看視角下再現了一種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異樣時空——一個「仙境」。在創作者看來,那是承載渴望的所在,超越生死,一日千年。


吳夢媛







吳夢媛是一名攝影師,同時是一名在校學生。吳夢媛的作品關注時間、記憶、自我認知與家庭關係。



 


吳夢媛,選自《游鏡》系列,2018




在吳夢媛的作品中,影像的關聯與並置是她最常用的表達觀念與敘事的手段之一。《游鏡》系列裡,山、被子和人體,帶有不同的意義,卻都具有同樣的「起伏」的意象。通過精湛的圖像後期處理技術,用方形、圓形的幾何形態組合,或者是重疊與融合的方式,達到意義與意象的有機銜接。亞克力材質能夠將圖像中高光部分變成透明圖層,使圖像的邊緣發生了改變,與展覽周圍的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遊歷夢境的觀看方式。


宋沭陽







宋沭陽生活工作在上海。她從大學開始接觸攝影,一直專註於個人項目,作品主要關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自我精神的探討。



 


宋沭陽,選自《鏡子》系列,2015-2018




宋沭陽是一位將行為藝術與影像結合的藝術家,《鏡子》是她從2015年開始至今仍在創作的自拍系列作品。鏡子除了狹義上的表面光滑具有反射作用的玻璃物質外,還代指那些具有相似形狀的例如窗、水面這樣被標誌化的景物。擺出不尋常姿勢的身體,可以反射或穿過的「鏡子」和精心選擇的環境,經過有意的編導,形成強烈的敘事語言。在這些照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被有意迴避,動作似乎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重要的節點,攝影凝聚了這戲劇化的一刻,引發了無限想像。


杜艷芳







杜艷芳是一名獨立攝影師。她的作品關注於中國傳統文化、倫理與現代社會之間複雜的關係,以攝影及水墨畫這兩種具有象徵意味的手法,綜合新媒體成像的方法,創新性地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藝術風格及觀念。



 



杜艷芳,選自《孕》系列,2018




2018是杜艷芳第一次孕育生命的年份,以廈門集美·阿爾勒的展覽為契機,創作了一組以自己肚子變大為主視覺的照片和圖像裝置。《孕》系列闡述了女性在孕育生命過程中的苦與甜,憂與喜,不安與幸福等種種感受,孕育中的期待與幻想也表敘了自己對於生命誕生這一偉大奇蹟的神奇感受。


甘瑩瑩







甘瑩瑩是一名獨立攝影師、攝影撰稿人、策展人,她的作品主要關注身份與環境的關係。




甘瑩瑩,《軀》,2018




甘瑩瑩的《軀》和《魄》兩組作品是與她以往偏向紀實風格的作品不同的新嘗試。《軀》是一組對於行為藝術的記錄——藝術作品本身在快門定格之前就已完成,環境對它進行了再創作,這種偶得性得以長久留存與刻意性的行為藝術的轉瞬即逝形成強烈對比。《魄》是對於肖像攝影的新探索,人臉五官在雪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被等同於等高線,在飽和度極高的激光筆的照射下呈現一副超人類的面孔,空洞的眼神似在凝視某處,卻無法洞察背後的靈魂。


周一辰&陳曉






周一辰畢業於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攝影與相關媒體專業,其作品主要通過行為藝術、影像和裝置藝術探討在多重文化碰撞下信息化、像素化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的生活狀態。陳曉是一位常駐於紐約及上海的視覺及行為藝術家。她的作品表達了她對不可知事物的試圖認知。無意義性、臆測性和對質性是她的作品中重要的表達元素。



 


周一辰&陳曉,對話II,多軌視頻,2013




周一辰和陳曉於2012年在紐約開始合作「對話」項目,一直延續至今。從兩人日常性的對話為出發點,通過行為、影像和裝置的形式來探討「對話」。即人的話語是否具有侵略性和暴力性,是否是產生歧義的,脫離語境下的話語是否還存在意義,以及話語的持續性與時效性,網路和科技的介入對我們的對話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這些引人深思的作品,以及蘊含其中的哲思與女性思維,值得我們關注。第二屆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將在11月24日在三影堂廈門藝術中心頒獎典禮中揭曉,與之同時進行的,還有2018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中的女性攝影師獎對談,屆時會與嘉賓將共同探討話題《女性視角:影像創作中的女性角色》,傾聽她們的聲音,感受她們的力量。






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頒獎直播














守護巴黎的記憶


來自兩位性感女神的訣竅


「It單品」時髦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dameFigaro 的精彩文章:

跨界 | Noir Kei Ninomiya: 用顛覆闡述時裝信仰
獨家專訪|RALPH&RUSSO:摩登視角下的奢華呈現

TAG:madameFiga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