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與治療:KY心理諮詢分號推出!
創辦KY公眾號三年多的時間裡,後台常常會收到這樣的留言:
— 「能多發點精神障礙的文章嗎,想要多了解一些。」
— 「我一直很自卑,我這樣的人也能成為心理諮詢師嗎?」
— 「心理諮詢和去醫院看病有什麼區別?」
這讓我們意識到,僅僅是KnowYourself的內容可能無法滿足全部KYer的需求——如果有人想要更多地了解心理諮詢;如果有人獲得了精神診斷,需要更深度的幫助;如果有人不僅是對心理學感興趣,還希望能夠進入心理學的領域,用專業知識幫助他人。那麼ta要從哪裡獲得這些呢?
於是KY在2018年8月開始內測運營微信公眾號「知我心理服務」,內容聚焦在心理諮詢、咨訪關係、精神健康、精神藥物等領域,力求打造最專業、最實用的心理服務號。
在推送了100+篇文章之後,KY想在今天將「知我心理服務」號介紹給大家。以下是一篇近期推送的精彩內容:
諮詢中遇到困難個案,諮詢師要如何應對?| Coping with Challenging Clients
原作:
Rebecca A. Clay
編譯:知我心理
來源: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雖然西雅圖私人執業心理治療師
Kirk Honda
博士已經從業15年, 但是當他接待一位懷有敵意的來訪時,不過幾分鐘,就讓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事情是這樣的:他當時正在與一對父母以及他們的女兒一起工作。突然,那個父親開始言語攻擊
Honda
做為心理治療師的能力。那個女兒很快加入她的父親,一起抨擊Honda
。 雖然Honda
是西雅圖Antioch University
伴侶及家庭治療課程項目的主席,他事後回憶:「在15分鐘內,他們完完全全的撕裂了我的自尊。
我開始經歷一場微小的焦慮發作。我開始流汗。我無法正常思考。我差一點逃出我的辦公室。
」雖然來訪家庭中的那位母親後來介入到這個情況中,為
Honda
辯解,且最終他們修復了這段治療關係,但每每想到這個經歷,Honda
都仍心有餘悸。遇到這樣困境的,並非
Honda博士
一人。有時,心理學家會面對一些因為患有人格障礙
(personality disorders)
而攻擊他們的來訪者;有些時候,他們碰到的來訪或許本身就很無禮;還有一些人——不管他們是因為被法院強制要求還是被父母或是伴侶逼迫——都根本不想接受治療。這種困難個案(challenging clients)
不僅是讓臨床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很頭大;犯罪心理學家(比如那些做離婚後育兒協調工作的專業人士)也很有可能面對這樣來自來訪者的敵意。Honda
及其他治療師認為,若以錯誤的方式回應來訪——不管是對來訪者也回以敵意,還是選擇逃避——都有可能會使得來訪者的治療進程脫軌。但是,他們補充說,也有一些方法,雖然談話的方式可能會讓來訪感到不舒服,實際卻能夠改善治療效果。
那麼,心理學家們到底能夠如何有效地應對那些困難個案呢?一些臨床心理學家曾成功緩解了與來訪之間令人倍感壓力的衝突,以下是他們分享的一些建議:
1. 讓自己
冷
靜下來。
「當面對困難的個案或情形的時候,你並不會希望以牙還牙,使矛盾升級。」
Honda
說,「相比起反擊,你需要做的是去覺察自己的情緒以及身體狀態,例如加速的心跳、劇增的腎上腺素、困惑及恐懼。
」例如,在
Honda
遇到的案例中,當那對父女開始對他大吼大叫時,他把頭埋在手心裡,並請他們安靜幾分鐘,這樣他可以冷靜下來。Honda
說,如果沒有那段冷靜的時間,「我知道我當時不可能做出任何有助益的行動。」心理學家、波士頓冥想及心理治療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Meditation and Psychotherapy)
執行總監Mitch Abblett
博士認為,正念冥想
(mindfulness meditation)
可以幫助心理學家們做好準備,以應對那些被困難個案引起的焦慮、挫敗和憤怒。
通過每日的正念練習,臨床心理治療師們可以學習如何不加評判地察覺自己身體里產生的感覺及腦中出現的想法。正念練習還可以幫助他們牢記支撐心理治療的核心價值。
Abblett說:「如果你和這些價值保持聯結,那麼它們可以幫助你度過這些緊張時刻。」
2. 表達
共情
。
Honda
認為,不要和來訪爭辯,也不要找借口,而是正視他們當下的感受
,並說:「你在生我的氣,因為……」,並問,「我理解的對嗎?」
向你的來訪道歉,即使當下你可能覺得不公平
,並告訴他們,你很抱歉做了讓他們生氣的事情,或你很抱歉他們感到你沒有能力提供給他們所需要的服務。
Honda
說:「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讓形勢緩和下來,而且可以推進我們為來訪提供心理治療的終極目標。」但是,
University of Alabama
心理學榮譽教授、私人執業治療師Stanley L. Brodsky
博士認為,表達共情也要找對方法,不然這些困難個案可能會認為你的表達是不真誠的。
「表達共情可能會引起一些困難的,疑心重的來訪者的反感。」他說,「
和這些來訪工作的時候,心理治療師需要從他們那裡贏取表達共情的權利,並避免一些過於套路的表達。
」Abblett
補充說,對來訪的關懷的同時,也需要闡明後果。
「表達共情,並不是假裝一切都很好的被動過程。」 我們要承認那些驅動來訪做出當下行為的情緒,並向他們強調,威脅或者咒罵治療師、拒絕為心理服務付費或是爽約,都是不可接受的。
3. 重新定義
阻抗
。
芝加哥
Adler University
心理諮詢教育與督導項目主任、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副教授Fred J. Hanna
博士表示:「有一些來訪聲稱,他們真的很想做出改變,但是隨後卻為確保他們能不發生任何改變而寸土必爭。」但是Hanna
認為,不要與阻抗對抗。「當來訪對治療師產生阻抗,而治療師開始對來訪感到憤怒時,這時其實是兩個人在對抗彼此。」他說,」這不叫心理治療;這叫戰爭。」
Hanna
建議治療師們反其道而行之,讚揚來訪的阻抗行為。他說:「我會對我的來訪者說:『如果你拿出在確保一切都不改變這件事上付出的努力,去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你會非常成功的。』」
如果一個來訪詛咒他,Hanna
會表達他對來訪的欽佩,因為來訪能夠為自己挺身而出。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幫助來訪看到,他們的心理治療師其實很理解他們。Brodsky
補充說,
至少粗魯無禮會成為你的諮詢材料
。比如,當來訪攻擊了心理學家的外貌,這個時候不要消極反應
(negatively react)
,而是可以鼓勵這個來訪多說說看,為什麼他/她認為你的外貌如此沒有吸引力。「一旦你這樣做了,你實際上是在和對方進行談話的」。而且,如果來訪者對治療師無禮,他們通常也會對他們生活中其他的人無禮。「這種無禮讓你能夠去探索,他們到底做了什麼來讓其他人遠離他們的。」
Brodsky
說。
4. 培
養耐心。
加州富勒神學院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心理學副教授Sarah A. Schnitker
博士認為,心理學家應當努力讓自己有耐心,不僅僅是對那些困難個案,也要對他們自己更有耐心
。
她的研究揭示了兩個可以幫助心理學家培養更多耐心的策略。其中一個是
慈愛冥想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即執業者們將美好的祝願送給自己、朋友和家人,甚至是他們的敵人。另一個策略則是
重新評估
(re-appraisal)
,或是換不同的方式來重新思考當前的情況。
如果一個來訪者讓你感到很挫敗,要記得從全局考慮——心理治療本身就是在幫助另一個人承擔他們的痛苦。
Schnitker 說:「你或許可以想:『遇到這樣的事情,是在幫助考驗我是否是一個好的臨床從業者』 或者 『這是在幫助我提高我的耐心,而耐心是會令我一生受用的美德』」。5. 從
你的
同行那
里
尋求支持。
Honda
表示,當與來訪之間的關係遇到麻煩時,心理學家可能體會到很多的羞恥感。「這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人們對自己遇到的困難討論的不夠多。
」他說,「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遇到了這樣的麻煩。」和其他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分享困難個案的故事——當然仍要遵從保密原則——不僅可以幫助心理學家擺脫那種孤獨感,而且能夠討論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以更好地應對困難個案。
加州帕洛阿爾托私人執業心理治療師
Matthew J. Sullivan
博士認為,通過向身為「旁觀者」的同行諮詢特定的個案來獲得補充意見,是很有幫助的。「當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感到慌張或不安的時候,你可以聯繫你的同行。」他說。甚至和同事打個簡短的對話可能都會有幫助。6. 考慮
結束咨訪關係
。
Honda
表示,如果來訪者認為一位心理學家無法做好TA的本職工作,那麼來訪者完全有權利去質疑這位心理學家的專業資質、挑戰TA的治療決策,或者甚至決定終止咨訪關係
。他說,有的時候,「可能只是治療師和來訪者不匹配。」
Abblett
認為,
由心理學家去結束咨訪關係也是可以的
。「這種時候,我會談到我們在對諮詢/治療工作及我們雙方責任的期望方面發生了怎樣的不同步。」
Abblett
一般會先把他認為是自己應該對來訪者承擔的責任概述出來,而後詢問來訪者自己有沒有履行這些責任。之後,他會告訴來訪者,他對於對方有哪些需求。「如果這樣的討論無法發生,那我們可能就需要探討下將來訪者轉介
給其他人。」
Abblett
說。原文:
Clay, R. (2017). Coping with challenging client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如果你喜歡今天這樣更加深度於心理諮詢的內容,記得掃碼關注我們的分號哦~
??長按識別二維碼 ??
??點擊跳轉至心理諮詢預約平台??
※特價音頻!99堂心理課,KY帶你從自我探索到自在人生
※不被情緒控制,要從捕捉它們開始 | 測試:你識別情緒的能力怎麼樣?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