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和他的北洋集團,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袁世凱和他的北洋集團,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這三大巨頭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如果不那麼較真的話,可以將他們歸納為一個系統,即袁師從李、李師從曾。而且他們手上也分別掌握了三支足以顛覆清廷的軍事力量——湘軍、淮軍和北洋軍。這一章就來說說袁世凱和他的北洋集團。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的默許下,清政府進行改革,其內容和戊戌變法大致相同,這就是所謂的「清末新政」。在新政的推行過程中,袁世凱出力最大,成績也最突出,當然也受益最多,逐漸形成以他為核心的北洋集團。

袁世凱早年在朝鮮立過大功,後來又以小站練兵起家,因戊戌變法告密和鎮壓山東義和團有功,受到慈禧的信任。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去世,臨終前線清廷保奏:「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就在當日,慈禧便下令讓他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六月實授。

此後,袁世凱又以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顯赫身份兼任督辦政務處大臣、督辦關內外鐵路大臣、會議修訂商約大臣、練兵處會辦大臣、辦理京旗練兵事務大臣、督辦電報事務大臣等職,這時的袁世凱可謂權傾一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遠遠超過當年的李鴻章。

不過,袁世凱頭上這麼多官職都離不開一個根本,那就是手裡的槍杆子。小站練兵始於1894年,起初名為定武軍,士兵大約近五千人。袁世凱接替胡燏棻後將人數擴充到7300餘人,改稱為新建陸軍。1901年,清政府又將張之洞、劉坤一陸續訓練的自強軍3000餘人從江南調到山東,交給袁世凱訓練、指揮,其兵力突破萬人。

1903年,袁世凱被授予練兵處會辦大臣,他的上面有慶親王奕劻,下面又有鐵良。可實際上,奕劻和袁世凱是同一個利益集團,加上奕劻身兼多職,位尊事冗,真正做主還是袁世凱。雖然鐵良也是練兵處的主要領導,可是他又人微言輕,才具平平,對袁世凱起不到該有的監督作用。如此一來,練兵處這個新成立的中樞軍事機構,實際上成了袁世凱的私人衙門。

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又迅速派人赴各地招募,練成北洋常備軍左鎮;又與鐵良合作,挑選精銳八旗兵,練成京旗常備軍一鎮;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袁世凱上奏擴軍,成立了北洋常備軍右鎮及北洋第三鎮;次年,又以武衛右軍及江南自強軍等為基礎,成立第五、第六鎮。

至此,北洋六鎮全部建成,每鎮大約有12500多士兵,大約8萬人。除了京旗常備軍一鎮外,其他五鎮全部掌握在袁世凱手裡。更為重要的是,袁世凱所練之兵,其編製、操法、武器,均採用西法,但沿襲湘軍、淮軍「兵為將有」的傳統,形成封建性很強的軍事派系。經過袁世凱的訓練,北洋六鎮成為當時中國最為精銳、作戰力最強的近代化部隊。

袁世凱對於士兵的素質十分講究,而且更加重視控制各級軍官。在數年的練兵過程中,他利用結拜、親朋、同鄉、同僚、門人、故舊等種種關係,拉幫結派。北洋六鎮所有將領,大都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嫡系親信,像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張懷芝、段芝貴、陸建章、薑桂題等,他們眼中只知道忠於袁世凱,而不知忠於大清。

袁世凱這種「兵為將有」的現象一度引起了清廷的恐慌,為此在1906年11月,清廷特設立陸軍部,以滿人鐵良為尚書,並規定「所有各省軍隊,均歸該部統轄」。可是這也於事無補,清廷並不能改變這支軍隊的性質,袁世凱始終都將北洋軍掌握在自己手中。

慈禧、光緒駕崩後,以載灃為攝政王統攬朝政,袁世凱也因政治鬥爭被逼下野。原本載灃對袁世凱的成見很大,甚至想殺之而後快。可是清廷十分忌憚北洋六鎮的實力,擔心引起嘩變,所以才將袁世凱遣回原籍「養病」。

晚清推行新政的時間不算長,受益最大的就是袁世凱,他的北洋集團迅速崛起,手中的軍事力量足以顛覆清廷的統治。正是手裡有了這副牌,袁世凱才能在清末民初波橘雲詭的政治舞台上立足,才能最終「功成名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的花翎象徵地位不得僭越,可到了咸豐時朝廷缺錢竟公開買賣
知縣接駕只準備了一鍋小米粥,慈禧下旨:差事辦的不錯官升六級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