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火來臨,動物們如何應對?

大火來臨,動物們如何應對?





 

2013/8/24,於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環火邊行走的牛 

?

Noah Berger, EPA





野火在加利福尼亞與太平洋西北地區肆虐,所到之處無不是毀滅與倉皇避難。然而,對於某些生於斯、長於斯的野生動物而言,一切似乎並不至太糟。




在這些地區,「野生動物與火淵源已久,」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

MazeikaSullivan

在此前的一個採訪中說道,「對於這片土地而言,火是家常便飯。」



舉例而言,部分捕食者將大火中逃竄的物種視為潛在的口糧。

熊、浣熊,及其他猛禽

,便對四處逃竄的動物們虎視眈眈。




此外,當火苗開始燎原之時,動物們並不真的就坐以待斃。鳥類高飛,哺乳動物們疾跑,兩棲動物及其他小型動物遁入地下,在樹洞中或岩石下找到藏身之地。而對於包括麋鹿之類大型動物的其他動物而言,溪河不失為一個臨時的避難所。



澳大利亞的一位森林消防員Gabriel d"Eustachio在2014年曾說他並不經常在火中見到動物的身影。儘管一次一隻著火的兔子著實出乎他的意料,但更為常見的是無脊椎動物領先於火海的蔓延。「這些可怖的爬行動物們,走在火焰之前,浩浩蕩蕩地佔據你的視野。」




「在這些突髮狀況中,總有贏家和輸家。」Sullivan說道。




===危險與死亡===



跑得不夠快或不能及時找到避難所的動物們則在火燒煙燎中死去。比方說,並不是所有d"Eustachio所看到的「可怖的爬行動物」都能夠逃過這一劫。




年輕或者小些的動物在野火中尤其危險。他們的部分逃生策略很可能不奏效。比如說,考拉的直覺是往樹上跑,而這恰恰置它於險境。




熱氣是另一殺手。即使是埋藏於地底的生命體(比如真菌),也難逃其魔爪。美國森林服務部門的真菌學家Jane Smith在燃燒的樹木下測的溫度是1292華氏度(~700攝氏度),而兩英寸(~五厘米)之下的溫度也達到了212華氏度(~100攝氏度)。



科學家們對每年死於野火的動物數目難以給出一個準確的估計。然而尚無野火將某一地區的物種斬草除根的記載,即使是當真十分嚴重的大火也不例外。




===火災過後===




任何一個經歷過房屋起火的人都會知道,火焰的影響並不止步於被撲滅之時。這也同樣適用於遭受野火摧殘的大地。



「人們看著被燃燒過的土地,會認為它們已經死了。其實不然,它們只是不同了。」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位野生動物生物學家Patricia Kennedy在2014年曾說,「這是一片全新的棲息地。」




這也意味著新的機遇。在某些地方,啄木鳥飛入死去或垂死的樹木,啄食樹皮上的甲蟲。「他們飽餐一頓,而後離去。」




荒野之地,如森林與草原,一直在不斷地生長與變遷。一片一歲的森林所擁有的植物與動物與一片40歲的森林是截然不同的。野火一類的干擾像是按下一個重啟按鈕,使老樹林重生,Kennedy稱, 「一大堆物種等著這次重生呢。」




一次大火到底會帶來什麼變化要取決於地貌、火的肆虐程度,以及被捲入其中的物種。儘管如此,這一變故無一例外地使新的植物、微生物、真菌以及其他生命體席捲而來,承包已成灰燼的土地,並帶來一系列改變。當樹木與植物老去,光照與其他特徵變化,種群的構成也會有相應的改變。





2013/8/23,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環火之後,一隻叢林狼穿過被封起的美國120公路

?

Noah Berger, EPA





河流與其他流經起火區域的水體也可能變化。水的流向、渾濁度、化學組成,以及結構,都有可能被改變。魚可能會暫時性地遷移,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也或許在短期內相繼死去,這對於陸上的動物不無影響。



「水與土,息息相關。」 

Sullivan說。




任它燒么?




火對於許多物種的存亡實際上是不可或缺的。火焰的熱氣刺激包括羊肚菌在內的某些真菌的生長;特定的植物僅在火後播種。離開了火,這些生命體無以為繼,而其他任何依附於它們的生命也將受到打擊。



過去的一個世紀,野火在美國的自然進程受到壓制。防火工作得到加強,剛剛嶄露頭角的火苗也往往在火勢擴大之前被快速撲滅。




這不僅造成了僅在火後幾年內生長的樹木及其它植物的種類減少,也使得存活於火後的棲息地之上的動物物種數下降。「這一百年的野火鎮壓,是我們對生態系統的一記重擊。」Smith認為。




對野火的鎮壓甚至危及到了瀕危物種的數量

。黑紋背林鶯便是很好的例子。這些來自密歇根的鳴聲悠揚的鳥兒在且只在年輕的短葉松林中築巢,而這類松樹的松果又只在火中播種。沒有了火,這類鳥兒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沒了多半。




正如Kennedy所說,當火起於自家後院時,情況真的是不能再壞了。

然而對於森林,它恰恰是其得以健康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並且,至少對於部分居住於森林之中的動物而言,也是如此。


 




原文刊於National Geographics, 2015/9/14(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作者:Sarah Zielinski


翻譯:Z






本文由小象君翻譯,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圖片來源於原文章




??掃碼關注

北美小象君??


{ 點擊導航欄

總目錄

查看以下內容 }


自然保護職業 | 100個人的動物星球專訪


動物福利&權利 | 純素生活 | 

農場動物


野生動物 | 伴侶動物 | 逗比科普



-  ??  For a planet of all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小象君 的精彩文章:

「你們書讀那麼高,做什麼不行,為什麼要來搞垃圾?」
非洲豬瘟的好消息和壞消息,你想先聽哪一個?

TAG:北美小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