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8天8夜獨攀華山南峰,他只願向上

8天8夜獨攀華山南峰,他只願向上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775-鳥人故事|何川




作者:常教員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酸奶泡




自古華山一條路,想要登頂

中國五嶽之一的華山

,絕大多數人只能從

玉泉院

出發,沿著山泉水的流向逆流而上,經過五里關、莎蘿坪、毛女洞至青柯坪。再往上,則是

華山最險峻的一段路

,經過讓人心驚膽戰的回心石、老君犁溝才能到達五雲峰(北峰),並進一步移步華山的其他諸峰。




從玉泉院通向五雲峰的路線



這樣一條通道的周邊就是華山最重要的

各種自然奇觀

,因其精彩而

獨一無二

,讓無數古人魂牽夢繞。




面對這樣一座大山,總有人會生出

新的想法……






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


想請你先看一個視頻







何川的華山之路




華山是中國五嶽中的西嶽,位於今天陝西省華陰市境內,是

秦嶺余脈的一部分

,緊鄰著黃河。對於最早崛起於黃河中下游,今天河南地區的漢人來說,華山是他們在目力所及的範圍內

最高聳險峻

的山峰,為它

賦予神話色彩

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說法甚至認為,「華夏」的「華」便

來自於華山




黃河曾被阻攔在華山-中條山以西


正是因為在兩山之間衝出了一條通道


黃河才得以滾滾向東




2015年7月的一天,當普通遊客們在經典的華山一條路上

艱難跋涉

時,沒有人意識到,在華山最險峻的

南峰背面

,有一個人正在

光滑的大岩壁

上一步步向上攀登。




這個人叫何川,來自重慶合川,平時的身份是北京理工大學的

光學講師

。這樣一個籍貫和身份聽上去都和華山沒有干係的人,卻正在

創造一項紀錄




何川採用「大岩壁獨攀」的登山方式,雖然在攀登過程中會

面臨各種不確定性

,卻能縱情于山野之間。這種攀登方式在國外已流行多年,受到

國人的關注

則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何川便是

較早接觸這種方式的攀登愛好者






華山海拔

2154.9米

,岩壁高差近600米,攀登過程中

很難找到落腳點

,攀登者能夠依賴的只有腰間的安全繩和岩縫中的機械塞,可謂

一線懸命

。不過何川

顯得胸有成竹

,此前在各處岩壁積累的豐富經驗是他的依靠。




漫長的獨攀過程中,陪伴何川的有

呼嘯的風聲和搖曳的岩縫植物

,唯獨沒有城市的喧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在攀登的過程中會

有很多的時間去思考

這種靜謐,對於平日在高校里忙碌工作的何川來說,是難得的。




右下方小紅點是何川


正在向上攀登




最終登頂時,何川暢快地

歡呼了起來

,也許是對8天8夜艱難體驗的一次回應,也是一個岩壁攀登者對

華山雄奇景色的歡呼




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好




山,攀登

,總是最讓何川興奮的兩個詞。




從此,何川這個名字,擁有了「

刷新中國獨攀紀錄的大岩壁攀登者

」這個頭銜。


 




攀登者的自我修養




直到有

媒體找上門

來採訪,何媽媽才知道何川平時在「耍」些什麼。她對兒子的興趣很尊重,但何媽媽

並不知道

獨攀華山南峰大岩壁的困難之處。




華山的地質形成過程

非常特殊

。距今一億兩千萬年前,華山附近的地殼發生了活動,

岩漿沿著地面

被擠破的縫隙

向上侵入

,在地下3~6千米處冷凝成岩,這是華山的物質基礎。在距今7000萬年前,渭河附近的地殼下陷,把這些岩石

頂上了地面




秦嶺東部余脈


細碎的山地非常多




這一作用斷斷續續,也就形成了

一系列斷斷續續的平滑岩面

。經過長期的地質、風化、水流和生物作用,華山才

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而在華山諸峰中,以南峰最為高聳平滑,有著巨大的平滑岩面。因其光滑,攀登者也很難在岩壁上找到

可以放置保護

的裂縫,登頂

難度極大。




再則,從攀登者的視角來看,華山南峰的大岩壁呈仰角,往上去

就是一個「天花板」

,攀登者無法歇腳。攀登的過程中,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過往的經驗,

來細緻地判斷每一個位置的可靠性,用臂力帶動身體

不斷向上




安放機械塞是很困難的


你永遠不知道縫隙夠不夠深




對於大岩壁攀登愛好者來說,

沒有比這裡更誘人

低海拔攀登點

了。




華山南峰岩壁奇特的環境,也正是何川攀登思路的

試驗場

。他必須先

自己爬上去一段

,向上爬的過程中在岩壁上找到小凹槽,塞入特別小的機械塞保護自己,在頂端做好

牢固的保護固定

,再在上面拴上安全繩,然後下降把所有的裝備都帶上來,並取下下方的機械塞

以便之後使用。




下降也很困難


隨時要擔心安全扣是不是安全




由於沒有隊友,一貫理性謹慎的何川

更加在意安全性,

需要反覆確認

機械塞的穩定性

。上上下下之間,他其實在高度差580米的華山上

往複爬行了2000米。




「我身材矮,也不夠瘦,對於攀岩來說

身體條件不算好

。但我的性格適合攀岩,這是一種

非常慢

的運動……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注意細節……」何川如是說。




在這個位置觀察世界


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一切都要慢下來




他沒有選擇把膨脹釘打入光滑的大石頭上以

降低攀爬的難度

。因為何川認為,膨脹釘會給石頭留下

無法恢復的傷痕

,和他堅持的對自然環境「低衝擊」的攀岩準則背道而馳。儘管這樣的堅持,給他自己

增加了巨大的負擔




仔細看的話


其實幾乎就是徒手找岩縫


難度很高




這也許是他所追求的

「超越自我」

的一部分。




 


向上的渴望從未停止




不用在學校工作,也不去外地爬山的日子裡,何川會呆在自己位於

密雲白河的農家小院

里。小院里散亂地種著些葫蘆、金銀花、大蔥、玉米和幾棵果樹。周邊的農民都挺喜歡這個

城裡來的知識分子

,也對他整天在這裡

忙進忙出的樣子

感到好奇。




有時也會烤個小火暖和一下




何川在負責「白河攀岩基金」期間,與朋友們一起在北京周邊開發了

大量攀岩線路

,免費開放給

廣大岩友。




白河攀岩基金也

關注環境保護

,每年都組織岩友

清掃白河周邊的垃圾




攀岩新手使用的路線


都是老手們事先開發出來的




這個基金最初的管理者叫

王茁

,圈內人叫他「老K」,是最早開始探索

中國岩壁攀登的一批人

。他是何川參與

大岩壁攀登的領路人

,也是何川最好的朋友之一。




2004年底,王茁決定動身前往

四川四姑娘山

駱駝峰嘗試登頂。走之前,他把白河攀岩基金會交給了何川。沒想到,王茁和嚮導在

攀登時遇難

,這一去就是永別。王茁留下的基金會還需要運營。工作量很大,也沒有經濟收益,但何川

幹得很帶勁




傷痛過後,只會

激勵人繼續前行

。從好友離開的陰影中走出來的何川,一邊管理著基金會,一邊繼續攀登。對他來說,這就是

攀登的魔力

,吸引著他

不斷向上。




登頂四川四姑娘山

布達拉峰北壁

,是何川的

下一個目標。




此前,成功登頂北壁的只有一位日本攀登家

山野井泰史

。早在2012年,何川就開始了首次登頂布達拉峰的嘗試,至今已前前後後

嘗試了四次

。在這個過程中,何川遇到了幾乎所有登山者可能遇到的困難:

裝備不足、連續陰雨、甚至朋友遇難

……

即使暫時還未能登頂,但風景卻從不只在頂峰。






在一次又一次向上的過程中,他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技術,總結

新的體會和知識,

嘗試

新的突破

。這樣一個攀登者,在探尋自己極限的過程中,也享受著

攀登過程中與自然共同呼吸

的樂趣。




對於最終是否能夠登頂,何川覺得,這是命運的一部分,是

不可控

的。他更關注的是在自己

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只要一直向上就好




他已找到了

屬於自己的攀登哲學

——著眼當下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

已經做過了什麼

。因為腳下是萬丈深淵,抬頭繼續向上才是新的機遇和光亮。




我們有理由期待,何川能再一次站在

布達拉峰腳下

,向上攀登。因為對他來說:


在人生的道路上,


向上的渴望從未停止。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鳥人故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補課色狼,台灣最強
敘利亞內戰已經把這個國家毀了嗎?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