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是「頭陀行」?

什麼是「頭陀行」?

「頭陀」是佛教用語,梵語音譯,意思是抖擻、淘汰,把塵勞煩惱放下,一般指佛教中行腳乞食的僧人,也叫行者。頭陀行就是佛教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一般有十二種,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一,住阿蘭若。

阿蘭若是梵語,意思是寂靜處,標準是聽不到牛叫的地方。古時候修行都喜歡在深山老林,附近有村莊農舍,一般農民都養牛,牛叫的聲音在村莊里算是最大的,修行的地方只要聽不到牛叫的聲音,就叫寂靜處,這樣可以讓修行人免受外界干擾,清凈修行。

二,常行乞食。

每天都要到外面乞食,不可以從事生產,也不能從事經營,也不能收受金錢供養,只能靠乞食養身,這些也都是為了讓修行人放下貪慾,一心修行。

三,次地乞。

這個是乞食的規矩。一天托缽最多托七家,如果第一家給的飯夠吃了,就應該回去,不能再託了。如果給的很少,不夠吃,可以托第二家,如果還是很少,再托第三家,如果托完七家都不夠,那就不能再託了,就得回去,回去後有托到的分給你吃。所以說托缽不是自己托多少就吃多少,有的托的好,有的托的差,那就不公平了,所以不管托多托少,托好托壞,都要拿回樹林里,把飯混在一起,大家分著吃,這叫一缽千家飯,真正的平等。

另外,乞食的時候,要有禮貌,有規矩,每個人要帶個錫杖,不能敲人家門,到人家門口的時候,把手中的錫杖搖一搖,裡面的人聽到外面錫杖的聲音,就知道有出家人來托缽了,人家就會把飯菜送出來,這個一般都是提前準備好的。這個錫杖,還有一個防身的作用,出家人經常行走野外,難免遇到野獸,錫杖也可以防身。

四,日中一食。

出家人日中一食,這個日中是太陽正中午的時候,日頭正在當中,到了這個時候,就不能再吃飯了,古代出家人對這個很重視。古時候沒有手錶,怎麼測度是不是正中午呢?就用錫杖測度,把錫杖正立在地上,看太陽照射後的影子,如果影子在正中,這就算日中了。一定要在日中之前吃完飯,過了日中,就不能再吃了。我們現在常說的過午不食,其實是有問題的,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都算中午,如果下午一點前吃飯,那時候早就過了日中了,這個和古代的日中一食的標準不一樣。

五,節量食。

就是吃飯不能太飽,六七分飽就行了,不能說遇到喜歡吃的就吃很多,遇到不喜歡吃的就餓肚子,這不行,對身體健康不好。吃的太多,人容易昏沉犯困;吃的太少,肚裡餓的發慌,這都影響修行。

六,過中不飲漿。

漿就是有沉澱的,有渣滓的,比如豆漿,還有牛奶,這些過了日中就不能再喝了。但是可以喝水,蜂蜜水,糖水,茶水這個都可以喝,因為沒有沉澱物。

七,著糞掃衣。

古代乞食容易,但是要衣服不容易,因為那時候都是人工織布,並且印度的衣服不用裁縫,都是整塊布直接披在身上的,這個不容易得到。所以修行人的衣服就只能撿別人扔掉的,不要的,把它撿回來,所以叫糞掃衣。然後挑裡面還能用的部分裁下來,不能用的扔掉,這湊一塊,那湊一塊,七湊八湊的拼成一塊,然後就可以披在身上當衣服了。因為這個衣服是很多小塊布料湊起來的,顏色不一樣,不好看,所以還得染色,染成一個顏色的,看起來好看一些,整齊一些。染得這個顏色,一定不能染五個正色,就是紅、黃、藍、白、黑,因為正色人人都喜歡,容易引起貪愛之心,

八,但三衣。

佛經上常說三衣一缽,就是說出家人一年四季,有三件衣服就夠了。當然那是在印度,印度屬於熱帶,三衣確實足夠了,但到了我們北方,或者到了寒帶,那就不夠了,佛講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這個其實不必執著。三衣的意思就是讓我們生活一定越簡單越好,不要過分的追求衣食這方面的東西。

九,冢間坐。

冢就是墳墓,修行人經常在墳墓底下、旁邊打坐修禪。因為這裡可以經常看到死人,看到枯骨,這對修行人會起一個高度的警示作用,容易放下我執,放下煩惱,對世間不再貪戀,容易生起厭離三界之心。

十,樹下坐。

如果在墳墓旁邊打坐,還是不能得道,那就到樹下去打坐。但為了避免對樹產生貪愛,佛規定,一顆樹下只能坐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得換別的樹。這個樹的意義很多,樹有根、有干、有枝、有葉、有花、有果,都可以代表佛法,坐在樹下就可以想到,什麼是修行的根?什麼是修行的果?證得這個果的因是什麼?釋迦牟尼佛一生都沒離開樹,證悟成佛是在菩提樹下,涅槃是在雙樹林,還是在樹下,講經教學一般也是在樹下,跟樹的緣分很深。

十一,露地坐。

在樹下打坐,樹枝樹葉能遮涼,相當於半個房間,還是容易生貪愛之心;樹上一般有蟲有鳥,又擔心鳥拉屎掉在身上,或者被毒蟲叮咬。所以,也可以露天打坐,底下鋪點草就行了,這個也叫頭陀行。

十二,但坐不卧。

在比丘四威儀中,坐是第一。打坐的原因,一是容易讓食物消化,氣息容易調和平靜,這樣就比較容易入道;二是經常走動或者站著,這個心很難安定,不容易靜心入道;三是懈怠睡眠,更容易產生煩惱。所以,我們看佛像,一般都是坐著的,其他站像、卧像的比較少。尤其是卧著的像,就是佛入涅槃的時候,那張卧佛像。

以上這十二種修行,都稱為頭陀行,都是苦行。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是修苦行的代表,這十二種苦行他都修,並且是一生都在修。佛在經中告誡我們,一定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樣才能真正斷煩惱,幫助我們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忠恕之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究竟是什麼意思?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