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戊辰戰爭到日俄戰爭(3)

從戊辰戰爭到日俄戰爭(3)

原標題:從戊辰戰爭到日俄戰爭(3)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海軍的第一次對外戰爭


明治15年( 1882年) 7月,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由於拖欠軍餉導致朝鮮士兵在首都漢城發起暴動,攻擊了王宮和日本公使館,日本公使花房義質從仁川搭乘英國軍艦逃回日本。日本政府藉機發出戰爭威脅,準備武力入侵朝鮮。但是,作為宗主國,清政府應朝鮮請求出兵平定了暴亂,並協助朝鮮進行改革,訓練新軍,控制了朝鮮的內政外交,一副天朝上國的派頭。一心想要吞併朝鮮的日本意識到要達到目的,必須首先排除中國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要通過戰爭打敗中國。對當時的日本來說,一旦和中國開戰,最讓他們擔心的就是清朝的北洋艦隊,特別是其中從德國訂購的「定遠」、「鎮遠」 兩鐵甲艦,被日本海軍視為頭號威脅。這兩艘鐵甲艦是當時遠東最強大的戰艦,裝甲堅厚,裝有4門305毫米重炮,日本海軍中沒有一艘軍艦能與之抗衡。西鄉從道提出的1886年造艦計劃中的三景艦就是專門對付「兩大遠」而設計的,都裝有一個320毫米重炮。此外還以外國訂購了以「吉野」為代表的新型防護巡洋艦和大批速射炮。反觀清朝北洋海軍,固步自封,因清廷挪用海軍軍費為慈禧太后過生日,無法添船購炮,戰鬥力不斷下降,而且清政府對日本的威脅認識不足,戰爭準備更不充分。經過幾年的整軍經武,中日海軍實力上的差距已經大為小,日本決意挑起戰爭。


甲午海戰


明治27年( 1894年)初,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清廷再次接受請求,出兵鎮壓,而日本也借口「保護僑民」,向朝鮮增兵,要求朝鮮中斷與中國的藩屬關係。7月23日,日軍佔領朝鮮王宮,建立傀儡政權,與中國斷交。7月25日,日本海軍第一游擊隊「青野號等3艘巡洋艦在牙山灣外豐島海面攔截了正往朝鮮運輸援軍的中國艦隊並打響了中日甲午戰爭的第一炮。護航的中國軍艦「廣乙」號巡洋艦被擊沉,「濟遠」號巡洋艦受創, 英籍商船「高升」號被擊沉,「操江」號運兵船被俘。失去援軍的駐朝清軍陷於孤立,在日軍的進攻下一敗再敗,退回國內。但是,如果日本不掌握黃海的制海權,陸地上的勝利就會付諸東流。中日海軍主力的決戰不可避免。


1894年9月17日,伊東祐中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與丁汝昌統率的北洋艦隊在遼東半島大東溝海面遭遇,黃海海戰就此爆發。當時日方參戰艦艇14艘,約40000噸,中方參戰艦艇18艘,約35000噸。雖然北洋艦隊在艦艇數量上和火炮口徑上佔有優勢,但射速較慢,而且保養不良,狀況不佳,平均航速只有15節左右。日本艦隊艦艇較新,而且裝備大量速射炮,單位時間內的火力投送能力強於中方,而且航速較高,最快的「吉野」號達22節,其他艦艇大多也有16~ 19節。


甲午海戰


當時北洋艦隊各艦以「定遠」、「鎮遠」二艦為核心排成單橫隊接敵,試圖發揮沖角的威力,聯合艦隊則以單縱隊迎戰,面且航速較快的「吉野」等4艘巡洋艦組成第一游擊隊脫離本隊,機動作戰。在雙方接近過程中,日軍艦艇佔據了T字頭位置,和後來日本海海戰中東鄉平八郎大將的T字頭戰術不同,這次海戰中因為偶然而形成這種有利於日軍的態勢。12時50分,「定遠」號首先發炮,海戰隨即爆發。北洋艦隊與聯合艦隊本隊之間進行了激烈的對射,而日軍第一游擊隊則迂迴中國艦隊右翼,集中攻擊最弱的「超勇」、「揚威」二艦,致使「超勇」號沉沒, 「揚威」號受傷撤離戰場。北洋艦隊左翼的「濟遠」、「廣甲」二艦又擅自脫逃,戰至下午13時左右,北洋艦隊各艦均傷痕纍纍。但是,日軍艦艇在中方的猛烈炮火下也受傷不輕,其中旗艦「松島」號被「鎮遠」號的一發305毫米炮彈擊中,引起彈藥殉爆,死傷累累,喪失戰鬥力。彈藥用盡的「致遠」 號試圖對「吉野」號實施衝撞,但被日軍集火擊沉。戰至黃昏,北洋艦隊只剩下「鎮遠」 「定遠」二艦還在與日軍周旋,其餘艦艇或沉或傷。但是,任憑日艦反覆炮擊,都奈何不了兩艘鐵甲艦的裝甲,「兩大遠」屹立於槍林彈雨中巋然不動,令日軍官兵深為震驚。最終伊東失去耐心,下令收兵,北洋艦隊也集合殘餘艦艇撤往旅順。


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被擊沉5艦,其餘多受損傷,聯合艦隊也有多艦被重創,但無一沉沒。日方取勝的原因除了在現艇狀況和交戰態勢上的優勢外,就是在速射炮上的優勢。當時日軍主力艦舷側安裝了大量120毫米速射炮,雖然口徑比不上中方,但射速很快,給中方艦艇以重創,以「兩大遠」為例,「定遠」 中彈159發,「 鎮遠」中彈205發,而兩艦發射的主炮炮彈總共不過197發。另外,日艦航速較快,更加機動靈活,有效地避開了中國軍艦的炮擊。不過,北洋艦隊的奮戰也讓日本人付出了代價,特別是兩鐵甲艦的威力給日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大多數中國軍艦都受彈藥匱乏的困擾,未能給日方更大的打擊。最終勝利的天平倒向了日本人。


甲午海戰

黃海海戰後,北洋艦隊避而不戰,將制海權拱手相讓。明治28年( 1895年)初,日軍海陸並進,將北洋艦隊殘餘艦艇包圍在山東半島威海衛基地。其間,「鎮遠」號不慎擱淺,艦長自殺謝罪。2月初,日軍又多次出動水雷艇(魚雷艇)對港內中國軍艦發起夜襲,重創「定遠」。這次水雷艇的夜間魚雷突襲成為日軍重視夜戰和魚雷戰的發端,此後作為日本海軍的「家傳絕技」倍加苦練。兩艘主力艦的損失使北洋艦隊失去了抵抗的本錢,在日軍海陸聯合進攻下全軍覆沒了。由此,中國在戰爭中敗局已定,日軍先後進兵威海衛、旅順和遼東半島,甚至打算直搗北京,但海軍省軍務局長山本權兵衛等人擔心深入中國內陸會遭到列強幹涉,反對進軍,主張締約停戰,要求中國割地賠款。1895年5月8日,清政府被迫簽定屈辱的《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賠款白銀2億兩,摺合3億日元,其中有近1.7億日元被用於日本海軍的擴充。無疑,中國的賠款極大地推動了日本海軍的發展步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艦載機的整備間 的精彩文章:

TAG:艦載機的整備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