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龍頭沉浮錄
此前我們聊了思源電氣,這次我們聊聊北京矽成收購大戰中的另一個主角-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曾是中國明星半導體公司,其創始人劉強也頗有傳奇色彩。
1999年9月2日,那個「失敗的理想主義者」、「不識時務者」倪光南被聯想正式解聘。
倪光南離開聯想後,一個叫李德磊的人找到了他。
李德磊也是學者出身,曾在加拿大一所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後來在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擔任微處理器設計總監。
1997年,李德磊與一位哈工大校友創辦了百拓立克公司,為日立做晶元外包業務。
也正是在1997年底,李德磊看中了還在中科院讀博的劉強。
劉強是北京人,清華畢業後到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讀了碩士和博士,滿腹才學的劉強渴望做一番事業。
李德磊以半導體專家的身份出現,又許諾他做主管研發的副總裁,他答應了。
到了百拓立克之後,劉強開始搭建團隊,潛心研究。
但是由於意外的原因,日立終止了與百拓立克的合作。
為了繼續經營下去,也為了排除異己,李德磊通過一系列運作,把百拓立克變成了中芯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他保留了以劉強為首的技術團隊,這是他東山再起的籌碼。
當時中國在CPU領域基本一片空白,而劉強的團隊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
然後李德磊找到了「非常好騙」的倪光南。
倪光南渴望中國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晶元,作為曾經的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面對劉強這個晚輩取得的成績,倪院士看到了希望。
於是這三個人開啟了一個短暫又令人唏噓的時代。
1
倪光南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人脈,義務為中芯微找投資、找項目,更關鍵的是他為中芯微找到了突破的方向-嵌入式CPU。
CPU大家都很熟悉,中文名叫中央處理器,簡稱為處理器或微處理器,是所有電子設備的核心。
一般計算機、伺服器的CPU叫做通用CPU,比如通常聽到的英特爾i5、i7之類的CPU;
其他電子設備的CPU叫做嵌入式CPU,嵌入式CPU廣泛應用在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網路設備、消費電子等領域。
劉強的才華與努力,加上倪院士不計成本、不計報酬的幫助 ,2001年4月,中芯微設計研發出了中國第一顆可商用的嵌入式CPU-方舟一號。
方舟一號的誕生讓中央領導都為之叫好,其風光程度遠高於2年後通過造假誕生的「漢芯一號」。
後來中芯微改名方舟科技,倪院士也加入進來,方舟科技成為863計劃的承接方,接著又有了方舟二號,方舟三號也被立項。
然而由於方舟晶元並不具備自己的生態環境,雖然北京市政府強行通過政治手段幫助其獲得了大批訂單,但是方舟晶元並未真正贏得市場。
加上李德磊後來變得狂妄,只接政府訂單,多次將倪院士請來的客戶踢走,讓其徹底失去市場信任;此外李德磊一方面說經費不夠,一方面建起了大樓,也讓方舟陷入爭議。
更令人憤怒的是,對於成就了自己的方舟晶元,李德磊聲稱就是「狗屎」!
最終劉強和倪光南都與李德磊分道揚鑣,劉強無法接受李德磊對於方舟晶元的徹底否定,2005年帶著一批方舟科技的研發人員,和在中科院讀研時候的好友李傑創立了君正。
君正的故事開始了,方舟成為劉強不願提起的往事。
君正成立初期,倪院士同樣提供了不少幫助。在上市前,劉強向倪院士的夫人趙明漪轉讓了120萬股,有人說這是利益輸送,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回報。
2
君正成立後依舊主攻嵌入式CPU(因為在通用CPU領域,英特爾實在過於強大)。
雖然方舟項目最終失敗了,不能否認以劉強為首的那批研究人員的才華,君正也靠著方舟的技術班底很快進入正軌。
從2005年創立到2011年上市,實現了非常快速的增長。
2006年進入指紋識別市場
2007年進入教育電子市場
2008年進入PMP(攜帶型媒體播放器)市場
2009 年進入電紙書市場
2010 年進入平板電腦市場
出貨量也從2006年的3萬顆急速暴漲到2010年的1100萬顆以上。
各種MP3、MP4、MP5、學習機、點讀機、電子詞典、電紙書、上網本等電子產品相當一部分都是採用君正的方案。
君正在國內一時風頭無兩。
2011年谷歌推出安卓4.0後,君正還在全球第一個推出了安卓4.0平板電腦晶元方案。
光環加身,北京君正順理成章的在2011年5月31日正式登陸創業板。
然而,從上市的那一年開始,北京君正就開始走下坡路。
數據來源:Choice
也真是夠倒霉的。
當時它最大的收入來源是MP3、MP4、MP5這一類電子設備的晶元,然後是學習機和電紙書的晶元。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MP3、MP4、MP5這些玩意逐漸被淘汰了,學習機、點讀機這種教育電子設備增速也慢了下來,而被君正寄予厚望的電紙書更是幾乎成為一個笑話。
2007年11月19日,亞馬遜推出了第一代kindle,這個功能單一的閱讀器一下子成為市場熱點。
2008年8月,漢王科技(002362)也推出了電紙書。
在電紙書還沒有在國內流行、kindle還沒有在國內市場發力的窗口期,漢王確實佔得了先機,於是漢王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這個產品上。
2010年3月,漢王科技上市,隨後的兩個月一路高漲,股價最高達到了175塊錢(不復權),超過貴州茅台!
那時的漢王老闆劉迎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現出了不可一世的傲慢和自信。
沒人能想到,漢王上市後也就只風光了兩個月,隨後就是業績和股價的一瀉千里。
作為漢王電紙書晶元供應商的北京君正,也陷入尷尬境地。
折戟電紙書的北京君正隨後又在上網本領域重蹈覆轍。
然而即便在以上市場君正都踩坑了,只要能抓住隨後爆發的兩個市場,依然能夠扭轉乾坤,這兩個市場就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可惜,君正又錯過了!
真的是倒霉起來,咽口水都能噎死。
3
君正沒有抓住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市場不是沒實力,而是站錯了隊。
簡單說一下CPU領域的幾大門派。
CPU不是人,它不懂人話,其實也看不懂各種編程語言,但是它能看懂二進位。
所以平時要讓它干點啥事都得先把程序轉換成CPU能看懂的二進位指令才行。這個CPU能懂的二進位指令的集合就叫做指令集。
早期每家晶元公司設計的CPU指令集是不一樣的,沒辦法統一。
後來逐漸形成了三家主要的指令集,英特爾推出的x86指令集、ARM推出的ARM指令集、MIPS推出的MIPS指令集,每家的指令集其實也分好幾種,但是我們習慣上以統稱來表述。
採用這三種指令集架構的晶元也就形成了三大門派。
由於不同指令集的特點不同,其應用領域也不同。
x86指令集主要應用在通用CPU領域,ARM和MIPS指令集主要用在嵌入式CPU領域。
現在的CPU和過去的CPU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
以前的CPU就是一個單純的CPU,現在的CPU有兩種,一種叫SoC,一種叫SIP。
所謂的SoC晶元是指把CPU和其他各種功能的晶元設計成一個晶元,這個時候,原來的CPU只能叫做CPU內核,其他的各個晶元也只能說是SoC晶元一個部分。
而SIP則是把CPU和其他的各種功能的晶元整合、排列、疊加到一塊,雖然會儘可能地縮小整體結構,但各個晶元還是獨立的。
華為的麒麟晶元和高通的驍龍晶元就是SoC晶元,他們的晶元都集合了CPU+GPU+基帶晶元+DSP晶元等等各種組件。
驍龍845示意圖
蘋果的A系列晶元屬於SIP晶元。
由於蘋果並不具備基帶晶元的設計能力,所以蘋果無法像高通和華為一樣設計出SoC晶元。蘋果一般是用自己設計的CPU再把高通的基帶晶元(今年開始採用英特爾基帶晶元)等組件整合到一起。
以上三家公司晶元雖然封裝方式不同,但有個共同點,都是採用ARM的晶元架構。
實際上,目前全球95%以上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的CPU全部是ARM的晶元架構。
而我們的君正,採用的卻是MIPS的架構!
在2000年前後,MIPS架構的晶元是很吃香的,中國龍芯就是買的MIPS的授權。
作為方舟的某種延續,君正採用的也是MIPS指令集,劉強和他的團隊在這個架構內已經付出了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君正在上市前突擊購買了MIPS的授權,很可能是之前未經授權偷偷地用,怕上市後被人發現侵權吃官司。
應該說君正的技術還真不錯。
ARM和MIPS的經營模式跟其他的半導體公司不一樣,他們自己不做晶元,只是向晶元設計公司授權指令集以及自己設計的晶元內核,屬於晶元知識產權供應商。
其實指令集本身也沒啥,有點技術就可以設計指令集,但是你的指令集如果應用廣,生態環境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反之則沒人用。
ARM的指令集就是被蘋果和谷歌採納,然後形成馬太效應,獨霸天下,在移動領域,英特爾都被碾壓。
比較牛的晶元設計公司,比如蘋果和高通,一般買來ARM指令集的授權,自己設計晶元內核;
次一級的公司,比如華為海思和三星,買來ARM設計的公版內核,然後做有限改動。
中國絕大多數晶元設計公司都是採用購買內核的方式,而君正是國內極個別有能力自己設計內核的公司。
但是曾經十分輝煌的MIPS,在經營策略上完敗於三線小廠ARM,逐漸被市場拋棄,縱然其架構有諸多優點,終敵不過「生態」二字,只能不斷賣身苟活。
不僅僅是在移動設備領域,在路由器、POS機等領域如今也是ARM晶元的天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君正就這樣再次成為一個悲劇。
其推出的智能手機和平板方案隨著谷歌徹底加入ARM陣營,不了了之。
君正進入了那麼多市場,最後大多都以失敗告終。
4
但是君正作為一幫學霸創立的公司,積極進取的態度是有的,不斷調整產品方向。
2013年,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給智能手錶設計晶元。
搭載君正JZ4775晶元的inWatch X智能手錶
那個時候可穿戴設備是個風口,作為相關概念股,北京君正的股價在牛市開啟前就一路高歌。
為了這家公司付出多年的劉強、李傑和一眾高管團隊都紛紛減持,雖然被人詬病,但是也無可厚非。
只是他們減持的時間節點,確實讓人覺得這幫人真的不是老天爺選中的人。
比如,劉強和李傑在2014年12月2日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300萬股,套現1.26億,但是隨後牛市就來了,北京君正的股價比他們減持的時候暴漲了2倍多。
股價暴漲後,劉強和李傑坐不住了。
2015年5月25日,這倆人又準備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但是股災又來了,只好作罷。
只能說炒股這事不容易,縱然是中科院的博士、縱然是炒自己家股票,也沒譜。
不過話說回來,北京君正在屢屢踩坑的那些年,真的是很上進,從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就能看出。
數據來源:Choice
一度佔比超過70%,不亞於一場豪賭。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收入後來止跌回升,北京君正也正式宣告自己進軍可穿戴、物聯網、智能設備領域。
先後跟阿里、騰訊、小米、華為、360、網易等公司合作。
目前採用君正晶元的各類新興設備確實不少,你聽過的沒聽過的很多都是用的君正的CPU,一口氣都念不完:
戴的:酷鏡智能眼鏡、阿里巴巴PAY WATCH可支付智能手錶、inWatch智能手錶、華米科技(NYSE.HMI)AMAZFIT智能手錶、土曼T-RIPPLE智能手錶;
聽的:酷狗潘多拉WiFi藍牙音響、1MORE魔聽播放器、DingDong智能音箱、iMuvo 藍牙智能音箱;
玩的:張小盒機器人、360智能故事機、遠程拾音神器Go-play;
用的:iBIGStor新概念無線移動硬碟、360智能門鈴、蘇寧小亮智能晾衣機、蘇寧小Biu智能鬧鐘;
學習的:網易有道詞典筆、諸葛小明床頭燈;
等等等等。
看得出來君正的產品應用範圍非常廣,也深受知名公司的信賴。
此外君正還推出了智能門鎖晶元以及智能視頻晶元,特別是智能視頻晶元成為目前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與360攝像頭深度合作,也已經成功打入海康螢石、小方、小米大方、百度的產品線。
君正的智能視頻晶元是視頻圖像信號處理+視頻編解碼+圖像識別等功能於一體的SoC晶元,君正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目前市場反饋不錯。
其高端的T30智能視頻晶元採用是28nm工藝,適用於H.265視頻編碼標準。目前國內只有君正、海思和台灣MSTAR(晨星半導體)可以量產適用H.265視頻編碼標準的智能視頻晶元。
現在智能視頻晶元增速很快,2017年已經佔到公司收入的44%,而2016年只佔27%,2018年有望超過50%,在這個領域,君正有望成為頭部玩家。
5
雖然業績相比較前幾年已經有了不少起色,君正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其主攻的智能視頻晶元市場競爭非常激烈,2017年毛利率只有19.35%,遠低於微處理器晶元45.01%的毛利率。
雖然這兩年君正的智能視頻晶元毛利率在上升,但同時微處理器晶元卻在下降,還是拉低了總體毛利率,也導致君正的凈利潤依然不容樂觀。
即便收入接連大漲,扣非凈利潤卻依然保持負值,只能靠政府補貼勉強在歸母凈利潤上錄得正值。
扣非凈利潤的問題是北京君正最不願面對的問題。
2011年到2015年,君正的財務費用分別是-0.14億、-0.30億、-0.28億、-0.24億、-0.12億,這主要是由於自己一直踩坑,募投的項目不敢開展,於是存在銀行的募投資金產生了利息收入。
對應的扣非凈利潤分別是0.52億、0.08億、0.11億、-0.14億、-0.22億。
如果不是募投資金的利息收入,早在2012年君正的扣非凈利潤就會是負值了。
6年了,君正依然賺不到錢。
6
君正正式切入智能視頻晶元領域是在2016年,也是在那一年的6月,君正迎來了上市以來的第一次重大資產重組-120億併購知名圖像感測器晶元公司北京豪威。
這次蛇吞象撞上了證監會發布的「再融資新規」的槍口,最終沒有成功。
在資本市場沉寂了一年半後,君正突然在11月9日晚發布了收購北京矽成的公告。
這讓市場極為驚愕,畢竟兩個月前,思源電氣就已經開始運作收購北京矽成。
君正的優勢在於獲得了北京國資的力挺。
北京矽成的股東除了上海承裕,剩餘的58.35%股權由北京屹唐、北京華創等8家公司持有。
其中北京屹唐的持股比例高達34.44%,僅次於上海承裕。北京屹唐的實際控制人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
北京華創持股比例11.08%,同樣由北京國資委控制。
武岳峰與上海市政府關係密切,而北京矽成的其他主要股東是北京國資委,所以很明顯,這次爭奪不是思源和君正的爭奪,而是帝都和魔都的對決。
如果過程中北京國資佔優,那麼市場擔心的北京君正的資金問題、凈利潤的問題可能都不是問題,畢竟有大腿。
而一旦君正獲得矽成的控制權,那麼在技術上可謂強強聯合。
雖然君正與矽成的主營業務不同,但是未來可以共享渠道;而且晶元設計有共通之處,相互融合吸收的可能性是有的;更直接的,並表之後的數據要好看很多。
但是神仙打架,投資者切莫盲目押注,最終是兩家公司分而治之,還是一方大獲全勝,要時間去解決。
君臨沒有任何傾向,只是一家優質的半導體公司,在落戶中國後,3年的時間一直處於被收購的動蕩之中,君臨覺得有點惋惜。
君臨會對此次收購保持關注,第一時間為大家做事件解讀。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