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無名之輩》到《葯神》,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打造爆款有何邏輯?

從《無名之輩》到《葯神》,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打造爆款有何邏輯?

今年的北京文化,依然在傳襲「爆款製造機」的美名。

從去年冠絕華語片的《戰狼2》,到今夏暑期檔的《我不是葯神》,再到冬日暖陽里的《無名之輩》,一個個中青代導演,背景來頭雖不算大,但在影壇攪起的聲浪,可著實不小。

尤其是在剛剛落幕的第55屆金馬獎上,一度獲得7項提名的《我不是葯神》,最終斬獲三項大獎,除最佳原著劇本外,主演徐崢首次提名即封帝,文牧野也憑此片摘得最佳新導演獎。

從起初的不被看好,到上映後的一點就爆,這些影片總是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其背後人們也總能發現北京文化的影子。人們也不禁在問,對這些璞玉,北京文化為何總能將其「挖掘」出來?其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點金」秘籍?

在《我不是葯神》金馬凱旋、《無名之輩》口碑逆襲之際,麻辣魚走進坐落於將台西路的北京文化總部,獨家專訪一直隱匿幕後的這家公司的掌舵人宋歌,試圖揭秘這家公司屢屢製造爆款的邏輯與法則。

宋歌 北京文化董事長

「無名之輩」與「葯神」的共同特質

繼「史上最強暑期檔」里的現象級爆款《我不是葯神》後,北京文化參與出品並主控宣發的《無名之輩》一路逆襲,口碑票房再次雙收,成為國產電影的又一黑馬。

截止11月23日發稿,上映4月有餘的《我不是葯神》,豆瓣評分牢牢鎖定9.0,參評人數超過81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超過10萬人蔘評的9分以上國產電影,此前僅有7部,距離最近的是16年前的港片《無間道》。票房方面,《葯神》以近31億元的成績,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三,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五。

11月16日上映的《無名之輩》,豆瓣評分8.3,貓眼、淘票票評分雙雙過9,被贊「事關尊嚴的狂想曲」、「今年最佳國產喜劇」。上映第5天該片票房破億,上映第6天逆襲《毒液》並連續兩天成為日票房冠軍,截止發稿票房1.78億,而貓眼專業版預測其票房或達6.57億,韓寒也為其打call,稱「十億都不過分」。

無論《我不是葯神》,還是《無名之輩》,帶給人們的驚喜,其實都來自於他們帶給觀眾的那份現實中的感動,真真切切地戳中了觀眾的淚腺,這些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故事「擊中了我們內心最柔軟最脆弱的地方」,就像《我不是葯神》里那句振聾發聵的發問:「你敢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

演員萬茜曾贊道,「無名之輩,亦有華彩。」也正如有評論所稱,在某種層面上講,《我不是葯神》比《戰狼2》更具民生意義,「葯神為中國電影人找回了尊嚴」。

這些感動與讚譽,到底因何而來?宋歌認為,電影就是用鏡頭語言講述生活中的故事,所以「故事本身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它的表現形式」。

至於「什麼樣的故事更能打動觀眾,我一直在分析和研究」。宋歌坦承,題材是根本,主要還是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只有老百姓日常關注的,才能夠讓他們更有代入感和共鳴感,才更能打動他們的內心,而這些東西也正是電影最應該拍的」。

韋菁(飾演患白血病老奶奶)的這句台詞讓無數觀眾淚奔

「《我不是葯神》也好,《無名之輩》也好,都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狀態、心理狀態的體現,觀眾在裡面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大家特別愛看。」宋歌也不諱言,類似的內容「完全可以複製,因為所要關注的社會問題太多了,能夠打動人的東西也太多了」,「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各自不同的問題在前行,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喜怒哀樂」。

宋歌同時表示,通過《戰狼2》、《我不是葯神》這樣的片子感動社會,讓老百姓更多的去思考社會的現實問題,讓大家體會到溫暖的感覺,讓人心更加積極向上,這是一個電影公司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當然所謂複製,並非簡單復刻,也要「嘗試創新」。在宋歌看來,題材立住之後,結構語言、拍攝手法、表現形式等創新點其實有很多,「一般是由導演自己把握,但每個導演的性格特點不一樣,狀態也會有所不同」,「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導演,保證他們各種嘗試的成功」。

恪守獨有選片標準,不刻意追求爆款

北京文化的前身,其實是一家做旅遊的公司。

2013年起,該公司正式進軍影視文化產業,並實現更名。2013年至今,北京文化每年都會參與出品或發行至少一部爆款或有口皆碑的電影,比如2013年的《同桌的你》,2014年的《心花路放》,2015年的《解救吾先生》、《師父》,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2017年的《戰狼2》、《不成問題的問題》、《芳華》,2018年的《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

「我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自己的選片標準。」雖然北京文化成立的「年頭很短」,但宋歌將公司每年都有「中」的原因首先歸結於人,「實際上我們在行業內都是幹了十幾二十年的老電影人」。

作為北京文化轉型之路上最為關鍵的靈魂人物,宋歌早在2005年就已在影視圈開始打拚。但時至今日,他依然保持著自己親自看劇本的習慣,因為從劇本就能看出一部戲的好壞,「紮實的劇本,我能一氣呵成看完,還得再看個三到五遍,不好的劇本,看十頁八頁,就扔一邊去了。」

宋歌介紹說,他在看劇本時主要關注兩點,首先題材是不是老百姓想看的,其次整個結構、語言、邏輯是不是打動人。在他看來,這兩點是能從劇本中看出來的,而且看的清清楚楚,這也是保證一個劇本能不能產生共鳴和共情的基礎。

除了憑藉獨到眼光和多年經驗構建起來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宋歌也掌握著豐富的人脈,且擅於優質資源整合。「導演是創作的源泉,我們跟很多有才華的導演,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宋歌解釋說,這種才華體現在對整個項目、題材、劇本、拍攝的把控,以及後期宣傳的配合等各個方面。

從某種程度上講,影視行業也是個江湖,「大家心裏面有本賬,誰有才華、誰善於打交道、誰適合幹什麼,心裡都很清楚」。宋歌說,「這個圈子其實很小,而我們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在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的時間比較長,能夠參與到一個項目開發、製作、宣傳、發行的各個階段。」

宋歌在《戰狼2》中客串「樊大使」,算是本色出演

「我們之所以每年都有不錯的片子能夠推向市場,是靠這一系列因素的綜合效應,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電影公司應該做的事兒,也沒什麼稀奇的。」但宋歌也鄭重稱,從創作走向市場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失誤」,對於導演、演員、製片、剪輯、宣傳、發行等各環節都要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並務求盡善盡美,才能保證每一部作品的成功率向100%靠攏。

針對電影從開發到製作到宣傳到發行的各個環節,北京文化組建有一支非常專業化的團隊,「都是親自主導來做這個事」,「他們戰鬥在中國的各個城市,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宋歌與團隊也有分工,「比如我是在前期的題材選擇、導演選擇、演員選擇、投資選擇上發揮更多作用,我們的團隊則是在合同簽訂、製作把關、後期製作和宣發上,起了更多的作用」。

隨著觀眾審美趣味的多元與提升,北京文化在題材的選擇上,並沒有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宋歌表示,各個題材現在都有嘗試,比如吳京的戰爭系列,丁晟的警匪系列,寧浩的黑色幽默系列,文牧野的現實主義題材,烏爾善的魔幻系列等等,但「前提是每個環節都嚴格把握住,才敢下手拍」。

不過,老虎打盹、馬失前蹄也是有的,對此宋歌並不諱言。「我們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些學費是要交的,但是總體來講失敗的不多。」他同時表示:「我覺得失手挺好,有助於總結經驗教訓,提升對未來的極致把握。」

但是像《不成問題的問題》這樣的影片,「我們就想支持藝術片導演,當時就是奔著賠錢去的,明知道要賠,我們仍然盡最大努力做它,賠了也認賬,賠完之後,將來有新的合作,繼續再給公司掙唄」。話鋒一轉,宋歌接著說道:「大部分狀態下,還得投資又賺錢,又有藝術價值的電影。誰也不能說《我不是葯神》沒有藝術價值,你說是不是?」

《封神三部曲》連拍,中國影史首次

與宋歌此前操盤的項目不同,《封神三部曲》應該算是北京文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項目。而就國產影片的工業化巨制而言,同樣頗受期待,亦是一大挑戰。

從制宣發的流程來看,如果說北京文化之前的項目只是集中在出品與宣發兩頭的話,這部由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杜揚親任製片人的《封神三部曲》,或許算是北京文化進軍製作領域納出的「投名狀」,在彰顯自己決心的同時,其寓意,其「野心」,也引發業內無限遐想。

「《封神三部曲》這個戲,我們確實籌備了特別長的時間,從準備到上映結束,周期長達9年,當然不見得籌備時間長就一定好,但真不是倉促上馬的。」據宋歌介紹,從2013年談到這個項目,2014年開始寫劇本,一直到2018年,整整準備了5年,請了多位頂級編劇參與劇本創作。

如何才能將一個中國傳統的故事內核,用最現代的電影語言表現出來?九年時間,一個題材,導演的選擇,至關重要。在宋歌看來,烏爾善是不二人選,因為「他能夠耐的住性子去磨這麼一個片子,這種片子是需要匠人精神,去一點點兒摳一點點兒磨的」。

此外,他拍了《畫皮2》和《尋龍訣》,在電影美學上有自己的嘗試,「美學在電影里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但現在的電影很少講美學了。」宋歌認為,《封神三部曲》作為中國神話的起源,涉及中國神話體系的建立,這裡面需要有美學的基因,而這正是烏爾善的專長。

至於演員的選擇,宋歌表示會從老中青三條線來配置,由老藝術家和知名實力派演員來帶領年輕演員,共同完成這部英雄神話史詩。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輕的演員是從全球14000個檔案里挑選了1200人,經導演挨個面試,又選出幾十個人,培訓一年後,最終選定了一批優秀的年輕演員來擔任劇中的主要角色」。

整個劇組成員更是多達2500人,由《指環王》三部曲的製片人巴里·M·奧斯本擔綱製作顧問,整個片子採用的管理模式,都是借鑒自美國好萊塢式的成熟工業化體系。

「這2500人怎麼管,怎麼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拍這個三部曲,都是由他提供整個拍攝計劃,管理拍攝周期。」宋歌表示,每個部門怎麼管,怎麼交叉,怎麼工作,怎麼休息,其實都有一套精細化的管理流程,也都有極高的要求,這就是電影工業化的製作過程。

宋歌與烏爾善

在電影工業化的道路上,國內同行其實一直在探索,但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問題的密集交織中,多數「先驅」變成了「先烈」。

如何避免東方故事一味照搬「好萊塢模式」,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窘境,北京文化似乎志在必得,宋歌也是飽含信心,「我們希望用最好的電影鏡頭語言,呈現出一個具有劃時代、工業化特質的電影。」

「當今影壇三部曲連拍的電影,除了《指環王》和《霍比特人》,《封神三部曲》是全球第三個,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宋歌表示,「我們通過跟國外團隊合作,培養本土製片團隊,一起來走這條工業化的路,也希望劇組這2500人,能給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留下一撥人才」。

《封神三部曲》能否被打造成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英雄神話史詩,我們拭目以待。

拍電影賺錢的公司,國內不超過十個

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在經歷了熱火朝天的春節檔和暑期檔後,非但沒有迎來「金九銀十」,反而迎來當頭一棒,「直接入冬」。

10月4日,2018年度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用時277天,比2017年提前47天,並已超越2016年全年票房,創中國影史上票房破500億最快紀錄。但在國慶檔最終以19億收官後,截止10月底,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25億。

對於此前尤其是近幾年中國電影票房翻著翻的上漲,在宋歌看來,這其實是在「補課」,「美國早就到了100億美元左右的票房水平,中國也應該有這個票倉,雖然消費水平比美國低,但人口多啊」。

至於為什麼一直遲遲不到,宋歌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院線沒有那麼普及,二是老百姓的觀影水平和觀影習慣沒跟上。

對於國慶檔期間突如其來的一瓢冷水,宋歌表示,與此前的飛速「補課」不同,未來國內電影票房將持續保持穩步增長或者緩慢增長。而從製作層面來看,也是講周期的,有大年,有小年,有時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他以好萊塢同行的經驗警示說,「他們最怕的不是某一個公司沒有好片子,而是怕所有的公司一個好片子都沒有。一旦這樣,觀眾就不會來看電影了,電影也就要沒落了。」

對於今年以來甚囂塵上的「影視寒冬論」,宋歌認為,首當其衝是稅務問題,但「影視行業發展這麼幾年,到現在做一個梳理,及早弄清楚,整明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沒有什麼毛病」。

再有就是社會關注度問題,「凡事在市場上無非名和利兩個事兒,要麼圖名,要麼圖利。」在宋歌看來,影視行業其實是一個很小的行業,只不過名比較大光環比較大,利則「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大」,「國內真正拍電影賺錢的公司,不超過十個,一年能掙幾個億的公司更是沒幾家,比房地產公司、互聯網公司差太遠了。」

宋歌以國產電影票房榜冠軍《戰狼2》為例解釋說:「全國一億五千萬人次看過《戰狼2》,你想影響力有多大。國貿再有名,也不能有一億五千萬人到這兒參觀吧,但《戰狼2》才掙多少錢呢,跟人家樓座比,可能也就是一層的事兒。」

無論票房遇冷,還是行業遇冷,宋歌認為其實都是一種「自然調整」。他呼籲同行,越是在影視行業不景氣,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片子的時候,作為主流影視公司越要抓緊創作,並且精益求精堅持拍好戲,共同撐住電影市場。

「潮水退去,熱錢減少,就剩下專業投資機構了,那就得真刀真槍,投了資就得賺錢,如果真賠了,那你也得撐住。」宋歌表示,越是專業公司,越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亂,希望廣大觀眾更加寬容一些,也希望影視同行為觀眾呈現更多好的作品。

越專業,越純粹,越喜歡,越珍惜。於宋歌而言,僅此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斯坦·李走了,從此漫威永遠少了最精彩的那顆彩蛋!
狂追13年,這部劇季季無條件五星!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