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清乾隆間,梁巘之論。此應屬允論。然此說並非始創於梁氏,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言:「晉、宋(指劉宋)人書,但以風流勝,不為無法,而妙處不在法。至唐人始以法為蹊徑,而盡態極妍矣。」已提出晉、宋之書尚風流,唐書尚法之說。若言「風流」尚不夠明確,明末清初馮班亦曾言及此「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指趙宋)人用意。」「晉人盡理,唐人盡法,宋人多用新意,自以為過唐人,實不及也」「唐人用法謹嚴,晉人用法瀟洒,然未有無法者,意即法也。」誠然,此論源自董氏,又明確了晉人用理,宋人用意。然,以「理」字論晉恐又未當,梁氏從其說而又發展為晉人用韻,一字道破天機。由述及元明書法以「態」論之亦為允論。試將諸階段成因歸納如下: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西晉《菅氏夫人墓碑》(碑陽)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菅氏夫人墓碑》碑陰

《菅氏夫人墓碑》即《徐君夫人菅氏之墓碑》,晉永平元年(291)刻。1930年河南洛陽城北門外後坑村出土,1939年于右任將其捐藏西安碑林。高58厘米,寬24厘米。隸書。碑陽ll行,滿行16字;碑陰7行,滿行10字。額題「晉待詔中郎將徐君夫人菅氏之墓碑」。

此碑書法,此碑書法舒展規整,委婉清麗。

「額」晉待詔中郎」將徐君夫人」菅氏之墓碑。」

「銘文」夫人諱洛,字勝,代郡人也。夫人淑質清」和,恭誠朗識。年有十七,始適徐氏。雖生自」出於督孝之門,而志存禮讓,只奉姑舅,接」事夫主,自始及終卌一年,其謙讓之節,柔」順之行,曾無片言違慢之矢。整修中匱,仆」御肅然。是以姻族墓其義,父黨貴其行。宜」當等壽姜任,永錫難老。年五十有八,以泰」康十一年五月廿七日罔。於永平元年二」月十九日附葬於洛之西南。大女婿崇,不」勝感墓罔極之哀,財立墓碑,略紀遺烈。其」辭曰:」

「碑陰」皇靈誕育,惟岳絛猜,猗與」夫人,秉德淑清。聰朗內識,」接物以誠,曰仁者壽,當享」百齡。昊天不弔,大命中傾,」卜茲宅窕,永即幽冥。遺孤」號啕,姻族涕零,千秋萬歲,」何時復形。嗚呼哀哉!」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東晉《顏謙婦劉氏墓誌》

東晉《顏謙婦劉氏墓誌》,志為長方形磚質,長32厘米,厚4.5厘米,寬14.5厘米,無蓋。1958年江蘇南京老虎山出土,現藏南京博物館

【銘文】:

琅邪顏謙婦劉氏,年卅四。以晉永和元年七月廿日亡,九月葬。 (《南京出土六朝墓誌》)

晉尚韻

1、中國歷史的轉型時期,經常性的社會動蕩,促進了人性的覺醒。

2、學術思想空前活躍,文人名士的處世作風發生極大變化:「飲酒任誕,寬衣博帶」。

3、書法藝術剛剛實現了自覺化和從非藝術到藝術的飛躍。這一時期又是書體演變的歸結時期,行草書初入書法藝術行列並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李邕《久別帖》 (宋拓)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張翰帖》,紙本,縱25.1cm,橫31.7cm,行書,11行98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翰帖》也稱季鷹帖,記張翰故事。釋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內字殘,現據《晉書》補)

此段文字見於《晉書·文苑》及《世說新語》等書中,但均屬節錄。張翰是西晉吳郡(今蘇州)人,富於才情,為人舒放不羈,曠達縱酒,當時人將他喻為三國魏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嵇(阮嵇曾為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稱他「江東步兵」。他追隨賀循至洛陽做了齊王的官,但他並不快樂,時常思念江南故鄉,於是萌生隱退山林、遠離亂世之念,後終棄官回鄉。

《張翰帖》原屬《史事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存世四件墨跡之一,十分珍貴。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餘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並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這段評語對我們欣賞《張翰帖》以及其他歐體書都是極為重要的。

本幅與題跋鈐宋高宗趙構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記。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紹興內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後入乾隆內府,帖的左邊原有弘曆題詞,被颳去。

此帖為唐人鉤填本,筆墨厚重,鋒棱稍差。

明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等書有著錄。

(撰稿人:華寧)

唐尚法

1、統治者喜羲之書風崇尚古法,科舉考試及官吏選拔重書法科,尤重楷則。「國子監六學,書居其一」

2、書法本體的發展,經南北朝戰亂,古法漸失。客觀上要求加以扭轉。再加上唐初歐陽詢等人「重法」書論的影響。

3、文藝思潮的影響,唐時文學重格律,形式之嚴,客觀上對書法思潮有所影響。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蘇軾《京酒帖》 書於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米芾《晉紙帖》 翰牘九帖之三 紙本 行草書 縱23.7厘米 橫39.1厘米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米芾《適意帖》(又稱《玉格帖》) 翰牘九帖之四 紙本 行草書 縱23.5厘米 橫35.9厘米

宋尚意

1、政治上國勢積貧積弱,與唐時之鼎盛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語。

2、思想上出現了儒、釋、道三教合流現象,文人士大夫開始傾向禪宗。

3、書法本體上,尚法之制於唐一代發展至鼎盛,書法藝術已出現「左」的傾向,客觀上要求以個性與意志向扭轉。

4、理論上歐陽文忠公的大力倡導,以及文字革命的影響。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讀《中國書法史》關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米芾《行書建州帖》殘本

米芾《行書建州帖》,又稱《送陳覺民詩》。凡十五行,共一四一字,寫於元符二年(1099)六月。

辛卯六月末如德楊國棟於常春藤新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學習黃若舟先生的鋼筆字——行草快寫法(迅速提高)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