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好的設計,能讓一間房屋變成一個家

好的設計,能讓一間房屋變成一個家

掐指一算,我們每個人的一輩子,幾乎半數以上的時間都在「家」這一場所里度過。

隨著晝夜的更迭,我們在這裡醒來,又在這裡入夢。

家,對於每個人而言都不一樣。

它是居住者生活、風格與個性的「容器」:

比如,它可以是創意工作者的好品味在居住空間上的無限延伸,也可以是物慾收刮機用來囤積「草原」的儲物空間、甚至可能是「獨處上癮者」的孤獨狂歡派對……

通常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時空地域,實現著將人們的幸福感最大化的強力功效,為現代人提供輕鬆而舒適的生活方式美學。

無論是拂曉時分來一場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的騎行,還是清晨啜飲一杯提神醒腦的黑咖啡為開啟一天的工作注入能量,慵懶午後陷入柔軟的抱枕里享受數小時閱讀時光,或者是夜幕低垂時點燃香薰蠟燭隨斑駁的燭光溫柔入睡……家為每天追趕著都市節奏的現代人,整理出一長串滿足身心需要的幸福清單。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讓人充分感知樂活、慢活概念的家,到底都需要哪些「養分」?

溫馨提示,本篇文章容易引起高度舒適,請注意多次閱讀。

好設計勾勒出美好生活的雛形

設計為物品賦予生命力

在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會瀏覽到來自全球的與生活有關的信息,免不了也有過在Pinterest、Instagram、家居雜誌上尋找家居改造範本的時刻。

如今,探尋生活的藝術,活出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為生活注入更多的新鮮感,是每一個對生活擁有美好憧憬的現代人的終極追求。

值得驚喜的是,以往僅捨得花大價錢去投資一輛好車、一塊好表、一套價值不菲的時裝的年輕人,也開始留意到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生活品,甚至不辭勞苦輾轉世界各地去尋找別具一格的設計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設計師們對潛心幾十年的科學考量與不懈堅持,終於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解和尊敬。

包豪斯創辦人的那句「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不但在現代設計史上,給一代又一代的設計師們「打雞血」,也融入到每一張桌椅、每一絲光亮、乃至每一隻茶杯的設計中,被揉入到每一個美麗的家的靈魂里。

讓無論是門外漢還是設計人,都擁有了一個共識:

家是需要設計的,而設計是因為對自己生活品質的在意。

回溯近一個世紀以來,設計師們窮盡一生之力,創造出一盞盞對人類生活以及現代設計史帶來深遠影響的燈具、一張張直至現在都依然是設計迷心愿單里必須要有的名凳,編撰著整個現代史經久流傳的標杆式傢具創造,也被引入世界著名的藝術設計博物館、城市地標建築、設計師乃至每一個普通人的家中。

比如由芬蘭設計之父 Alvar Aalto 設計的那盞「Golden Bell」,不但在《海鷗食堂》里「刷過臉」,見證著小綠與幸江在書店的神奇相遇,其實早在 80 多年前就「亮相」過巴黎世界博覽會,被譽為「看著芬蘭人長大的燈」。

不過這倒也不奇怪,畢竟他所設計的 Stool 60 及背後的曲目技術,早已進入千千萬萬的尋常百姓家,給當地人的生活和設計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還有法國設計師Serge Mouille。

他曾為 Hermès 打過工,一生的作品不多,所打造的三頭落地燈,可是被 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中非共和國使館大廳、Bizerte 大教堂、好萊塢明星 Henry Fonda 「欽點」要收藏的燈具。

由於家族堅持絕不外傳的純手工藝製作設計師本人不堪重負,於是在 1964 年宣布停止生產,現存的原版燈具只得以散落在極少數收藏家手裡,成為藝術孤品般的存在。

每一件傢具、每一個裝飾品,每一件日常所需的消耗品,即便這些細微之物並不如建築一般宏偉,也沒有像藝術畫作般被束之高閣,但無論是它背後的故事、製作的材質和工藝、精密科學的計算和研究、外觀上被賦予的審美價值,都體現著設計師對使用者的無限關懷。

物品是為塑造一個美好的家而存在,它們用獨特的設計語言去講述每戶住宅的閃光迷人之處,用忠誠的陪伴教會人們如何感知生活中的吉光片羽。

美好,流露於日常的器物之間

美好生活,由哪些點滴瞬間匯聚?

如果說居住空間是由設計師們在用美學在勾勒美化出來的結果,那麼迷人的器物,便是為家增添溫度的「加分項」。

梳妝台上擺滿的瓶瓶罐罐、廚房裡手感或敦厚或細膩的碗、一隻只造型獨特、色澤動人的花瓶,充滿呼吸感的綠植,甚至是冰箱上五顏六色的冰箱貼……這些物品或多或少都在講述著關乎於人的回憶和故事。

這些藉由生活家們從世界各地精心挑選出的鐘愛物品,潛移默化地透露出每一個家庭的風格個性,滿足著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而無論是電影里還是現實中,也出現過不少由物品給予人無限憧憬和隱藏著故事情節的家,也為觀眾營造著一種值得嚮往的美好生活方式。

去年那部美如愛情詩篇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除了單車、墨鏡、熟透的果實、白色短褲與淺藍色襯衫所散發的荷爾蒙、深夜涌動的躁動與情愫,那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鄉村別墅也讓人浮想聯翩。

褪色陳舊的一磚一瓦處處流露著書香世家的學者氣質,Elio 房間狹窄的單人床、破腳的海報是 17 歲少年房間該有的樣子;客廳圓頂掛著的羅馬黃銅水晶吊燈,透露出歷史的意蘊;牆上三幅18世紀的日本浮世繪裝飾畫古老而不沉重,訴說著來自東方的和式美學。

除了電影里的少年,在現實里的英國倫敦,另一位美少年 Luke Edward Hall 的家,所描繪的生活美學也讓人心馳神往:

童趣繽紛的器皿、芥黃色的天鵝絨沙發、生機勃勃的綠植、木質儲物櫃、從 eBay 或古董店淘來的二手傢具……

生活中的細碎美好,通常都流露於日常使用的器物之間。

深諳此道理的還有日本品牌BEAMS,最初只是主營潮流服飾,而後延展到各種服裝、手藝品、傢具、文具甚至唱片領域。

2014 年,這個講究的日本品牌還出版了第一本生活風格書。

《BEAMS AT HOME》並非一味地 LOOKBOOK 式鋪上大量家居設計模版,而是邀請來自 130 名來自全球各地的 BEAMS 員工,去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生活良品、私人服飾以及心水好物。

因此在書里你會看到日本民間的匠作、北歐的手工藝品、美國的工業設計品還有來自非洲的藝術品,一經推出便大受好評。

這也恰好說明,一個溫暖而迷人的家,一種令人內心瞬間柔軟的美好生活方式,並非用冷冰冰的傢具即可堆砌出來,而是來每一位善於發掘生活之美的「搜藏家」。

從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聚沙成塔地收集著屬於自己或創造者的故事,為自己休憩的居所注入一絲絲感性的餘溫。

搜藏,是家囤積的人情味

家,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著名設計師 Hilary Robertson 曾在自己出版的書籍《The Stuff of Life》中寫道:

「許多室內設計師的作品,都讓我覺得他們在設計旅館而不是住家……一個理想的住家,裡頭應該要有裝飾品、花瓶、雕像、小孩的畫、帽子和單車等,我稱之為』生活的物件』的東西。」

正是生活中的那些細小的物件,最能不知不覺間陪伴我們許久,就算是多次搬家,它們都默默地見證著每個人的成長。

或許只是一管牙膏、一本輕便的筆記本、一瓶充當「換我半晚安睡」的好酒、一隻憨厚敦實的煮鍋,無關新舊、無分貴賤,只有讓身心感到富足的情感依賴。

因此,當創辦於 1961 年,被譽為世界傢具設計「奧斯卡」的米蘭傢具展再次來到了上海,磅礴也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去搜藏屬於自己的「家的故事」。

作為本次展會的戰略合作夥伴,蘇寧國際也以「搜藏家日誌 Issue: 01」為主題,為熱愛生活美學的各位,和分享平凡物品背後不平凡的故事,打造出一份適合全世界人們追求與依賴的美好生活方式美學。

其中「出席嘉賓「就有無論從包裝上看還是誕生故事,帶著一絲浪漫色彩的歐洲口腔護理品牌 Marvis。

60年前,創始人 Rivara 想向心儀的女孩兒表白,卻又苦於自己煙癮極重而自信大減,因此也一手創立了被稱為「牙齒的香水」的歐洲老牌牙膏。

另一位叫 Moleskine 的就更讓人肅然起敬了。

雖然年紀輕輕只有21 歲,卻講述著跨越兩個世紀的故事:Moleskine原本是 19 世紀巴黎一間小作坊生產的傳統油布鑲邊筆記本,馬蒂斯、畢加索、海明威、凡·高都愛用它創作手稿,直到 1986 年隨著家族最後一位繼任者的去世而停產。

幸得一家小型文具商 Modo&Modo 慧眼識珠,正式註冊 Moleskine 商標重獲新生。

對於看慣了冰冷的電子屏幕、什麼都可以上傳到雲端的時代,Mokeskine 依然堅守著給紙張賦予新生命的陣地,讓指尖摩挲紙張的溫度,喚醒大家對手感溫潤的記憶。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迷醉於 Bialetti 咖啡壺烹煮出的意式咖啡醇香,細嗅浴室里夾雜著 Davines 芬芳的水汽,親手觸摸由英國工匠皮具品牌 Meli Melo全手工縫製的柔軟皮質,驚艷於 Versace 茶杯的華麗,感受有「健身器械中的法拉利」之稱的 TechnoGym 所激發的熱血……

就算是年假餘額不足,也能將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喜悅和美好帶回家中。

同時,在本次展覽上,蘇寧國際展台更設有靜態陳設展區,以兩位生活搜藏家的視角,描繪包括Versace Home、Marvis、Sicis、KIKO MILANO在內的一系列具有歐洲血統的生活品,如何在人們平凡的生活中帶來充實而富於靈感的美好時刻。

蘇寧國際還在現場發布全新「搜藏家日誌Issue: 01」線上程序,替每位「生活搜藏家」記錄下獨一無二的生活美學日誌。

既可以存到手機里在閑暇時刻細細品味,也能將「搜藏」的喜悅分享給知己好友,將探索、分享美好事物的精神無限地向外傳遞。

而在展覽現場,蘇寧國際總裁張康陽(Steven ZHANG)更鼓勵每一位年輕生活家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世界,隨時隨地探索、分享與獲得專屬於生活和個人成長的美好時刻。

用有故事、有回憶、蘊含美學價值的器物,來打造一個個有著自己風格個性的家,而他所帶領的蘇寧國際,也將持續探索著與年輕生活家的新型關係,為大家打造更具有沉浸式、社群化的體驗。

蘇寧國際也在這次展會上提出了顛覆性的零售理念「Global Community of Curators」,希望打造一個「共享世界的搜藏家社群」,即傳遞人、事、物與文化知識的靈感聚集地,讓消費者成為自己生活的「搜藏家」,如貝海拾珠般網羅散布全球的好物和故事,與他人即時分享如獲至寶的滿足和喜悅,讓每個平凡的日子都因靈感滿溢而閃耀。

如果說家是一座座形態各異的雕塑,而貫穿其中的每一件物品,更似一把美工刀,它在時光的流轉中刻畫著不同居住者的生活痕迹,隱藏著使用者不經意間留下的默契暗號。

從不虛張聲勢,卻默默地為家賦予了一絲有溫度的人情味。

在物品陪伴下,家不再是由磚瓦砌成的冰冷房屋,而是居住者花上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慢慢拼湊、理解、創造它的成長過程。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家,就能讀懂他 / 她的內心,它並不完美甚至裝滿瑣碎的日常,卻散發著獨特的個性與魅力,正如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擁有一個複雜又矛盾的靈魂。

而這,便是家的意義。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Karen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眾賬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台,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良先生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幾乎失傳的日本國寶級技藝,如今正被時尚界寵愛著
時間流逝了嗎?也許被城市記住了

TAG:吉良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