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泄密」了的懸疑小說還能好看嗎?

「泄密」了的懸疑小說還能好看嗎?

希區柯克談到過「懸疑」——咖啡館裡有兩個人在談話,這時候桌子底下突然有一個炸彈爆炸了,觀眾會吃一驚;假如一開始就讓觀眾知道炸彈就藏在桌子底下,那之後的談話過程就變得懸念迭起了:「炸彈絕不能爆炸,炸彈不爆炸,觀眾就總在惴惴不安。」

從這個意義上看,那多的《十九年間謀殺小敘》是一部成功的「懸疑」小說。小說一開始就以「毒殺」為標題,第一句話就說:「這是她確認同學裡藏有一個謀殺者之前三十三小時。」這樣,那多順利地把「炸彈」藏在了桌子底下:謀殺者是誰?這一念疑問一直延續到了小說最後。

《十九年間謀殺小敘》

那多 著

小說將懸念進行了三層包裹,對真相的每一次迫近更像一次重新設防。最初,受害人文秀娟作為醫學院的高材生,決定自己找出投毒者,但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在這個過程中,她把同班同學柳絮拉了進來,九年之後,柳絮為了揭開真相,委託她的一位愛慕者郭概進行調查,當事情有些進展時又發生了意外,懸念得以保留。最後柳絮獨自查證,真相水落石出,不過主謀者又閃爍其詞,彷彿在暗示事情尚未徹底明朗。

對一部懸疑小說而言,上述言說或者已構成「泄密」,可能會影響閱讀的樂趣。好在《十九年間謀殺小敘》雖以謀殺、偵破為線索,但小說不是簡單的為了寫謀殺而寫謀殺,而是別有一種情懷,將筆觸深入人心和人性,直面人生難以面對的黑暗。

關於懸疑小說,那多有個觀點,即懸疑小說是一門通曉人心的技藝。這首先關涉讀者心理,一部懸疑小說不能吸引讀者讀下去就失敗了。但懸疑小說也不能不停地製造懸念,有時候需要不動聲色,「只一個若隱若現的懸念和黑雲壓城的氣氛」就能抓住讀者。情節也不是不能讓讀者猜到,甚至有時候還要讓讀者猜到一些,所謂「欲擒故縱」。這樣認知懸疑,已不僅僅是技巧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達人心。

《十九年間謀殺小敘》的敘事技巧、情節安排、氣氛渲染有出色的地方,譬如文秀娟被毒殺,可她本人居然也是投毒者。文秀娟如何被毒殺是樁懸案,可是她毒殺她姐姐卻寫得分明,步步驚心。這裡有兩種力量,一種是製造懸念,不揭秘,一直捂著,當然會有扣人心弦的力量;一種是明白地以某種方式、按照某種步驟告訴讀者,不是遮蔽,而是解蔽,讀者雖能預知結果,卻依然揪心、懸心。

那多在小說第一部分製造了一個懸念,這是必須的;第二部分揭開了另一個秘密,雖然看上去與第一個無關,但重要的是滿足了讀者知曉秘密的心理(不管是哪一個),更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到小說第三部分,把第一部分的謎底揭開,給予最後的、徹底的、最大程度的閱讀滿足,這裡的總體節奏安排拿捏得非常到位。

關於懸疑小說,那多還有一個觀點——懸疑小說永遠要寫真實的世界,不能為了虛構而虛構。有些小說為了製造效果,罔顧事實,不斷地反轉又反轉,用巧合來彌補敘事漏洞,最終讓讀者一頭霧水,放棄閱讀。《十九年間謀殺小敘》反轉不多,並沒有干擾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懸念」心理,有些反轉還有鋪墊。稍有可議的是,小說最後有一個暗示,似乎還有秘密未曾揭開。我們理解這是一種小說技巧,作家或者會贏,但讀者失敗了,本已充分的閱讀快感打了個折扣。

還有些小說喜歡寫變態心理,懸念詭異,追求噱頭,一味獵奇。這裡的問題是,懸疑小說的合理性在哪裡?《十九年間謀殺小敘》可以說是「一個名額引發的毒案」。文秀娟家境貧寒,家裡只夠供一個人讀大學,姐妹倆也就只有一個上大學的名額。和生醫院委培班炙手可熱,可是每年都有一次甄別,末位淘汰,淘汰後跳樓的大有人在(文秀娟班裡就有一位),誰都不想自己成為這個名額。

不管是想要,還是不想要,都是一個名額惹的禍!這是小說的支點。合理嗎?合理。在當今社會裡,為了爭一個名額而頭破血流的事情恐怕層出不窮吧?有不少懸疑電影和小說,一個童年性侵的陰影,就能把所有的不合理都解釋了。那多的小說也有童年陰影,但好在不是性侵。文秀娟姐妹為什麼只有一個上大學的名額?這個問題還可以再往前找。在她們的童年時代發生過一件事,就是那件事影響了後來。文秀娟覺得,她得到的關愛不夠,這是最初一念,也是最深一念。愛是最初的理由,也是最後的理由。

有人說這是一部「把人剖開的暗黑小說」,「暗黑」在哪裡呢?小說其實也有光明,只不過這些光明最終被黑暗吞沒,這大約是受到了小說形式的制約,在懸疑的氣氛里,文秀娟不可能回頭,她的命運只能一路「暗黑」下去,要想轉身面向光明,並非易事。暗黑或者是人性的一種真相,但光明何嘗不是?

——是的,沒有疑問,當你準備認真地開始寫作,迎面而來的,總是那些看起來古老的問題。

文|黃德海

本文刊載於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報》B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莫言寫字:認真愛好,認真跨界,認真跳出井水和河水的世界
日瓦戈醫生身上怎麼會有哈姆雷特的影子?為什麼說他是「俄國耶穌」?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