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俄媒:俄軍加里寧格勒部署戰略電子干擾系統 可干擾挪威護衛艦?

俄媒:俄軍加里寧格勒部署戰略電子干擾系統 可干擾挪威護衛艦?

因與油輪撞擊後,即將傾覆沉沒的挪威海軍南森級護衛艦。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1月13日發表了馬克西姆·瓦加諾夫的一篇文章,題為《俄如何干擾美國GPS系統》,摘要如下:

看來,在西方列出的「俄羅斯干預」清單上又增加了一條。有人正嚴肅探討如下說法:不久前於挪威舉行的北約軍演期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信號不穩定系俄羅斯所為。假設這是真的,那俄羅斯到底怎麼做到的?

芬蘭總理西比萊表示,在北約舉行「三叉戟接點」軍事演習(自10月25日至11月7日)期間,GPS系統遭遇不明干擾,出現運行故障。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導致一艘挪威南森級護衛艦撞上油輪的事故原因之一。GPS系統運行故障的準確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西比萊先生已經斷言,俄羅斯是背後的「罪魁禍首」。

倘若不去理會上述言論的政治背景——「這也是俄羅斯的錯」的口號在西方極為盛行,哪怕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不妨試著推想一下:也許我們確實以這種方式干擾了北約軍演?單從技術角度而言,俄軍如何能干擾GPS系統?

首先要回顧一下美國GPS系統的運行機制。現階段該系統共有32顆導航衛星在地球軌道上,其中8顆是備用衛星,剩餘24顆衛星分批在6條軌道上運行,每條軌道4顆。衛星與地球同步運轉。衛星軌道的位置和衛星的數量使該系統用戶能隨時最少與6顆衛星,最多與10顆衛星保持通信,從而減少用戶定位的誤差。

美軍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導航衛星。

此外,為理解衛星定位系統的原理,還要稍微介紹一下無線電波,因為正是藉助它,衛星信號才能傳輸到地球。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輻射,具有兩大特徵:波長和頻率。這兩個指標互相制約。也就是說,波長越長,頻率越低。拿一根彈簧拉一拉就明白了。波長增加,頻率就會下降。

頻率較低的長波覆蓋空間較廣,短波則恰恰相反。與此同時,電波的波長越長,它越能深遠滲透各種介質。正因為這樣,超長波(又稱超低頻VLF——本網注)通信主要用於聯絡遠離基地、深藏在水下的潛艇。而對於波長小於1厘米的超短波,霧霾或雨水都是障礙。

理論上似乎一目了然,對任何信號傳輸都最好使用長波。然而接髮長波需要龐大的天線-感測器。例如,俄羅斯有與潛艇通信的「阿爾法」系統,該系統的天線-感測器高達數十米。

這麼大的設備可沒法裝在口袋裡隨身攜帶。這時,短波就來幫忙了。當今所有電台、電話、導航儀等設備都是在超短波區間內運作。誠然,這類系統最多也就能將信號傳輸200至300公里,但如果中繼信號站足夠多,那就不成問題。而且這些設備都能做到很小巧。GPS系統也在超短波區間內運作,使用分米波。所以,您的導航儀在露天地帶使用正常,一旦進入隧道可能就沒信號了。

自從無線電檯面世,人們立即提出一個問題:怎麼對付它?史上首次無線電電子戰在1904年俄日戰爭期間由沙俄艦隊發動。從那之後,無線電電子戰系統不斷發展,日趨複雜。而作為「電子戰鼻祖」的俄羅斯迄今仍在該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電子戰通過設置干擾來壓制通信。無線電干擾是不攜帶任何有用信息的無線電波。遭遇干擾時,正常通信過程里出現的嘶嘶雜訊會干擾操作員的正常工作(傳統無線電接收器是這種情況)。

所有電子戰系統都可以分為「戰術性近程系統」和「戰略性遠程系統」。「戰術性近程系統」旨在對抗攜帶型無線電站,以及安裝在飛機、地面設備等的無線電站。近程系統體積小,功率低,因而有效範圍也小。

資料圖片:俄軍「摩爾曼斯克-BN」戰略電子戰系統。

「戰略性遠程系統」電子戰系統體積龐大,有時甚至重達數十噸。它們擁有強大的電源,可以在幾千公里的距離內壓制通信。這種系統可用來破壞總部通信網以及敵方與轟炸機之間的通信等。

理論上,究竟是什麼能影響到北約演習期間GPS系統的運行?演習在挪威舉行,而衛星運行在地球軌道上。在這種距離上,近程電子戰系統發揮不了作用。因此,諸如「利曼」「克拉蘇哈」「里爾-3」「希比內」等系統竇不合適。俄羅斯現在有什麼遠程電子戰系統?

首先要注意的是,電子戰系統及其性能甚至有時它們的存在本身都是高度機密。它們與導彈防禦系統和戰略核力量一樣,都是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技術。關於遠程電子戰系統的信息非常少。基本上,對它們的所有分析僅限於觀察照片並根據天線的規模,粗略推斷其工作範圍。

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戰略電子戰系統是「摩爾曼斯克-BN」和「撒馬爾罕」。互聯網上有「摩爾曼斯克」系統的照片:在重型底盤上安裝著巨大的天線。目前,加里寧格勒部署有「摩爾曼斯克」系統。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最靠近挪威的領土。

「摩爾曼斯克-BN」在短波區間內運作。專家估計其最大工作距離為5000公里。也許他們略微美化了其性能。但即使是這個數字的一半也足以從加里寧格勒覆蓋整個挪威,包括北約演習區域。因此,假如GPS系統的故障真是歸咎於俄羅斯,那麼俄最有可能使用的系統是「摩爾曼斯克-BN」。

俄軍伊爾-22電子偵察機,也可執行電子干擾任務。

還有一種面世更晚的電子戰系統——「撒馬爾罕」。在公開資料里幾乎無法搜索到關於它的任何信息。

然而,有件事很有意思。兩周前,當北約演習在挪威開始的時候,俄國家採購網站上出現了一份文件,內容是開始就安裝「撒馬爾罕」系統及其基礎設施進行招標。考慮到「撒馬爾罕」是能夠在這樣的遠距離內運行的兩個電子戰系統之一,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

最後必須提到的還有安裝在伊爾-22電子偵察機上的「伐木者」電子戰系統。總體上,從飛機上實施電子戰更高效,因為飛行高度有助於擴大電子戰系統的有效作用範圍。然而,這樣的電子戰機數量很少,且筆者認為北約航空管制系統會密切監視飛機的活動,如果飛機的飛行時段與GPS系統發生故障的時段相一致,前者就會立即暴露。

換言之,俄羅斯有能力干擾GPS系統,甚至能取得很大效果,但這並不意味著是俄羅斯軍隊致使北約演習期間GPS運行不穩。

最有可能的是,真相很簡單且不足為奇——太陽活動稍微活躍一些,就足以立即影響衛星導航系統的效能。較之任何「俄羅斯干擾」相比,太陽輻射才是更強大的干擾源。

可能,這一次也是如此。(編譯/朱麗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防務 的精彩文章:

軍車修理立等可取:美軍在韓國測試3D列印 觀者目瞪口呆
可精確打擊地面目標!伊朗展示新型激光制導導彈

TAG:參考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