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象 書之道——淺談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之象 書之道
------- 淺談書法欣賞的方法
山雨
前幾日,有朋友向我求一幅書法作品,我欣然奉上拙作,賓主皆歡。談笑間,被問及如何欣賞書法作品。我固心中有丘壑,猛然間卻不知從何處談起。今日獨處書齋,念及此問,思緒萬千。遂鋪陳筆墨一抒胸臆,從書寫者的角度淺談書法欣賞的門道。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他是美的體現,是一種美的表達方式;然而欣賞書法,或者說對書法的審美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南北朝時期的大書法家王僧虔曾對此總結立論:「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小楷臨習
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書者的情緒、格調等精神層面的東西。形質是神採的前提;而神采是形質的靈魂,是精神所在,是書寫者個人修養的展示。書法藝術需要高度文化修養的支撐,不僅表現在筆墨技巧,還體現在高度的格調。所以,欣賞書法,就要透過形質體會精神,感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這種文化介體所涉及的宇宙觀,人生觀等根本問題。
一幅上乘的書法作品,務必要達到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能讓讀者體會到一種心情的愉悅,又或者品位到作者特定的情感便是一幅好作品。透過一個字,看到一個人。欣賞書法作品,不妨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由表及裡,遁序漸進地來看:
首先,須觀其象。
行書筆記
觀其象的第一步,得「懂」書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識,包括章法、字體等基本內容。章法,指的是作品的格式和布局。包括中堂、條幅、對聯、長卷、手札、扇面等;還包括其布局的作品內部的空間分割,如行文、上款、下款、閑章、名章等;以及平面內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和平衡性,何處斷句,何處透氣等等。字體,我們至少得了解楷(正)、行、草、隸、魏、篆等基本字體;每種字體結合章法還有更細緻的演變和劃分,比如草書還有具體有章草、行草、狂草等。對於字體,我們知道篆書之莊重,隸書之正統,楷書之規範,行書的靈動,草書的流暢;我們了解有秦篆之歸一,漢隸之正大氣象,魏晉正書之妍美神韻,唐楷之法度,還有宋書之意趣,元書之復古,明書之恣肆求真,清書諸體之全,需要針對性地細細品味。如果對每種字體的來龍去脈和銜接關係有一定了解,如果對歷史上名家名作,和引領一種風格的經典作品有一定了解,對於我們欣賞書法作品會有很大的幫助。也就是說,這些基本知識讓我第一眼看到一幅作品就知道這是一幅什麼類型的作品。比如說,這是一幅小行草的四條屏。
第二步,細品書法本身所體現的線條美感。書法是藉助點線表現的藝術。書法藝術中,線條有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方式:有張弛、快慢、粗細、輕重、濃淡、方圓、呼應、斷合、向背、相向、呼應、反轉、連帶等等各種不同的組合變化。書法線條是基於基本筆法的,對於書法技法的掌握,包括其字體所限定的筆法,組成了對基本功的積累,和風格的淵源,表現在線條的出處是否是來自傳統技法。線條的變化,既有其作為整體一部分的線狀關係,有其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也有其作為單個文字的內部成分或線條本身的面狀關係。有平正,有險絕;有大尺幅作品的蔚然壯觀,有小品的精緻情趣;有鄭重的章法,也有隨筆的手札。在對筆法的品味中,我們可以讀到其書法字體的淵源,和來龍去脈,門派;感受到有如鐵畫銀鉤、萬毫齊力、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等不同的美感;中鋒運筆之積蓄力量,側峰運筆之妍美;濃墨之厚重,淡墨之層次;濕筆的酣暢淋漓,枯筆的絲絲筋骨。楷書,我們品味其點畫和結字的法度;行書,我們品味其靈動的氣韻;草書,我們品味其一氣呵成的恣肆豪放又不失線條和結字的法度;隸書,我們品味其寧靜和瀟洒;篆書,我們品味其莊重和文字的大氣象。筆墨,我們知道墨分五色,乾濕濃淡焦,反映在書法作品中的五色往往不是十分明顯和誇張,但是淡墨出妍美,焦墨出蒼老,枯筆顯力道,濃墨顯立體,巧妙的運用水分是墨色變化,比如在行草書中偶爾的漲墨效果會使空間內的線面關係形成強烈對比,從而增加作品的豐富性,和觀賞性。個人情感因對文學本身的理解和對書法點畫本身的控制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塊、面組合,形成不同的空間分割,展現了不同的表現效果,而有了千姿百態的書法作品形態。正所謂:筆永健,法自然,變則通。
漢隸石門十三品之一臨習
三是看文字本身所闡述的文學內容。漢字,作為我們漢語言的書面載體,表達出各種各樣的內容,「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從文學角度有各式各樣的情感寄託,或積極向上,或情意纏綿,或豪言壯志,如此種種的文學是十分龐大的。書法,作為其一種對漢字的表達方式,一種載體,表達不同人的不同解讀。沒有內容的空洞表達是乏味的,是不成立的。類似於歌曲「忐忑」中沒有台詞的純粹唱調,是沒有故事的,沒有內容的,也是沒有趣味的,所謂字正腔圓才是完整的。如果我們寫字,沒有能成形的文字,只有一篇曲折的線條,我們也不知其所云。文字的信息功能同時促進了書法的表現內涵,所以,我們首先讀到的是文字本身,和其表達的內容,知其所以然,在情感層面,在要表達的思想層面傳遞信息,引起共鳴。書法成了假借的手段和表現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本身也在通過筆法的豐富性而展現出千姿百態的傳遞著思想的墨痕。
草書小品即興
作為一門藝術,書法亦有其道。
有人為的因素在裡邊,就會形成人為的一個個特定精神世界,也成為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的獨特風格體現。所以,作為作者,「修文德」極為重要,即要有深刻的、全面的文化修為,要有綜合的社會認識,提煉到自身的文化情懷和個人魅力,在這瞬間的藝術中表達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既有認知層面的,也有宣洩和寄託層面的,都通過書法的藝術風格得以表達。因此,我們能夠通過這種藝術方式感知一個活生生的精神世界,也正是這門藝術的魅力所在。
我們懷著對文字、對書法的敬重,在對文字的解讀和表達中,有含蓄,有突破,有加工,有省略,有重點的提按,在各種變化的組合中給觀者帶來品讀的藝術享受和心情的愉悅。在這種線條的流露中,對文字本身的理解,雖有縱情恣肆的揮灑,但千百年來古人先賢的探索也給我們總結出這種線條又有法度,有節奏,有韻律,這種線條的流淌因情感的變化而張弛有度,起伏變化,或激情,或平淡,或莊重,或娓娓道來。寫字為文,文以載道,這就是書法的本職功能,而「書法」,「書藝」帶來的美感,則大大增強了「載道」,「傳道」的功能。
我們欣賞書法作品,既要從整體到局部,又要從局部到整體,要品位空間結構,和行氣,從布局到分割,從黑到白,再記白當黑。透過視覺上對字體,對結構的線條品讀,同時兼以學識上對於文字內容的解讀,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體會過程。書作境界要平淡,線條要含蓄,結構要自然。這種神採的情調能夠引起觀者的聯想,在品位文字內容時,也能領會作者心境,體會其情感,感受作者表達目的。然而這種品位和體會也受個性心理差異的影響,各自特定的表達,和各自特定的品讀,固然會有偏差,然而如能達到一種心靈的共鳴,引起愉悅的心境,便成為了一種美的享受,也體現出這門藝術的獨特魅力。
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思想,書法的基本功能首先在於準確傳遞文字的信息。所以,我們欣賞書法,就要透過其字體,其內容,領會其思想,在時代的背景下,在字體的靈動展示中,體會作者那特定的精神世界,反映出書家的個人情懷。顏真卿的「祭侄稿」作為一篇祭文草稿墨跡,忠實地記載了作者當時的精神狀態和書寫狀態。我們品讀時,其稿筆記沉重急促,塗抹刪補隨處可見。整篇祭文被一種強烈的悲壯情感所籠罩,尤為忠憤所激發,以其書者強烈的主觀意志,輔之以爐火純青的書法線條,通篇橫塗豎抹,一任自然,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極其悲憤的情感,心為之而動。尤其後文「嗚呼哀哉」草書一氣呵成,完全可以想像作者當時悲憤到了極致。僅僅通過書法,使我們認識了顏真卿這個人,讀到了他悲傷的故事,感知那個時代的蒼涼。
對文字內容的表現能力的不同,和對漢字結構以及線條變化表現能力的不同,成為不同作者的不同個性,也有了書法作品優劣之分。要想寫好字,先要做好人。中國社會強調人品的修鍊,古人往往以人論書,將寫字和做人聯繫在一起進行品評,從而提出了人品與書品的統一問題。「人正則書正,心為人之師,心正則人正矣;筆為書之統,筆正則事正矣,古欲正其書者,先正其筆,欲正其筆者,先正其心。」也就是說我們在追溯書法的本源和作者初衷。
所以,欣賞書法作品,是一個綜合的體會過程,因觀者的視角和體悟不同而顯現出不同的結論。有文字本身的意義所在,又有對書法表達所表現出的不同「線條」(非常規意義上的墨跡線條,而是文字元號)組合,不同字體的品讀,這是複雜的個體,又是完整的統一,既有內容,又有形式,缺一不可。正因為如此,如上的淺顯認知也只是我個人的硯邊拾遺,還望同道指正。
總之,書寫者,在生活的積澱中和研習書法本身的過程中豐富著自我的表達,完成一幅幅瞬間的凝固的痕迹,展現了自我的心靈;而欣賞書法,同樣需要自我修養的不斷積累。作為觀者,既感受到書法中象的華美,又品評得道的醇厚,足矣。
山雨
山雨,原名趙永剛,西安人,青年書法家,畫家。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兼職講師,陝西盛世西部書畫院秘書長,鍾情翰墨,堅守傳統,效法二王,深研歐、顏,擅行草,又得益於米芾及王鐸,筆法靈動,出入自由。繪畫擅寫形,重神采。
※學習黃若舟先生的鋼筆字——行草快寫法(迅速提高)
※青年書家卿三彬談書法臨摹與創作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