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說老滿洲人的「民風」

再說老滿洲人的「民風」

昨天發了文章《

老滿洲人的「民風」》,文章未完,今天繼續「再說」。

再說鳳城白旗後堡子的「民風」。老滿洲之風氣、風俗,來自於自然,風氣於自然,風氣於生活環境和條件。今天還是講兩個故事,滿洲老旗人人家講的故事俗稱叫說古,也就是說過去的事兒,甚至有老老年的事兒。說古是滿洲人文化傳承的手段和載體,黃白二旗老堡子里的老家兒講故事的時候總會說「前輩瑪琺(爺爺)不講古,後代兒孫找不著譜」。這話雖然有點誇張,可是也反映出滿洲人靠口述歷史的一種習俗。今天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老輩傳下來的故事,算是講古,這個故事是從滿洲老營子區劃地理位置的角度說說鳳城白旗後堡子的由來,第二個故事說說這樣的環境下後堡子老滿洲旗人人家的民風和民俗。

講講第一個故事,關於這個鳳城白旗後堡子的由來。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雖然用了兩個老,實際上並不老,歷史到現在才四百年,正經八百稱謂之後堡子也就三百多年。現在的人文歷史研究已經考證清楚了這裡的歷史變遷,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之故地自古就有,古代就是「邊」,是古代中原華夏文化和中國中央集權與中國北方民族接壤的臨界地帶,邊界交匯所在。鳳凰城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時代這裡就有了行政區劃和建制。可以考證的歷史中,後堡子正西側的高點「尖砬子山城」是一處遼寧省的省級歷史文物遺址,建成於漢代後期的高句麗時代,為高句麗山城,是當時的烏骨城(鳳凰城鳳凰山後山烏骨城高句麗遼東重城)、娘娘城(岫岩)、海城(鞍山海城古城)這條高句麗古城重要交通樞紐上的一個軍事據點。很顯然老早年老早年的時候這遼東老營子是高句麗人的地盤。因為山城居于山頂,後世損毀還真不大,至今還有殘存的城牆、取水處等遺址,距今有1500多年,千年風雨。最可笑和可嘆的是,這麼一座千年古城,過去倒是沒怎麼損毀,而是到了幾十年前的文革後期,白旗當地的幹部(當時改名字叫紅衛星公社)還組織當地學生到山城頂上拆城牆上的塊石(古山城城牆使用方方正正的長方形花崗岩建設),用於建設學校校舍和圍牆、台階、廁所。那一次是這個山城遭受破壞最嚴重的一次。

高句麗以後,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這一代就正經八百歸滿洲人耕耘,或許那時候不叫滿洲,此後的渤海國也好,大遼也好,金國也好,還是後續的大明,女真人長期活躍於此。這些老滿洲旗人的老營子老堡子古代多半時間還都是滿洲人的先人居住,唐以後的遼金時代,這裡就已經非常富裕豐盈,遼金時期大規模遷移古代渤海國(今天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周邊)的女真人大規模移民到鳳凰城一帶。在鳳凰城黃白二旗後堡子正南面十五里的王佳堡子,前些年就曾經出土過古代銅錢,一次就出土了一個一百公斤的古代銅錢窖,錢窖內藏有萬枚古代銅錢,多為遼金時代所用金錢,可見當時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一帶的豐裕程度和人文環境。

歷史上怎麼說,那些女真人的祖先也不能等同於滿洲人。滿洲旗人真正成建制,有組織進入鳳凰城白旗黃白二旗兩紅旗,還是罕王舉事之後,距今四百年歷史。當時迫於滿洲人向遼東擴展的壓力,當時的遼東總兵李成梁一次性從遼東老牆(遼東漢朝和明朝成化年間修建的長城)附近撤退大明人口七萬之眾,退至海城遼陽一線,甚至遼河西岸到錦州一線。大明軍隊席捲當地居民從遼東的大撤退,形成了萬里荒蕪,滿洲人就正好進入這裡。皇太極時期滿洲八旗開始正式把這一大塊因為戰亂居民被迫逃離家園而荒蕪的遼東大地確定為國有王土,後來逐漸用於分配給回撥的陳滿洲八旗旗人看邊、駐獵。老堡子里口述的講古故事中,也有傳說這些地方是皇太極發兵打下來、搶下來的耕地、山林和房舍,後來分配給了八旗留住滿洲人。這才有了延續到今天的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不過故事就是故事,而今看歷史,李成梁主動撤退,並且席捲當地居民被迫逃離家園,是後來滿洲人佔據遼東鳳凰城黃白二旗的主要原因。

由來說得了,再講講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的地理位置區劃。滿洲人在走出長白山高山密林之後,尤其是滿洲八旗得勢以後,看中的固定居住地以丘陵地帶為主,俗稱進可放馬馳騁,退可入山藏匿之所。赫圖阿拉也好,東京也好,還是遼東鳳凰城、岫岩滿洲老營子老堡子,莫不過如此。都是選擇那種山勢不大,耕地肥沃,交通便捷,水勢平緩之地,做為建設老營子老堡子的住所。第二點就是四至的擺布,這個擺布跟戰爭有關係,跟駐軍有關係。之所以叫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後營子後堡子,這個後的相對應一定就有前,前後照應。這就是故事了。老家兒口述滿洲八旗故事的時候,總會提這段傳承,根本上說也就是老滿洲八旗的軍事布防和戰鬥隊形的布局。八旗軍隊攻城掠地,無堅不摧,所向披靡,從北到南,定鼎江山,靠的是軍力武備。八旗大軍勇往直前,跟排兵布陣有絕對關係。老輩上說故事是這麼講的,八旗大軍內部有四種,綠營、蒙古、新滿洲(歸化滿洲)、陳滿洲,打仗的時候,衝擊隊形為步騎兵按照綠營步兵在最前,蒙古游擊在後,新滿洲騎兵再後,陳滿洲弓箭和游擊再最後,這樣布陣有兩大好處,第一是戰鬥力較弱的綠營蒙古八旗充當炮灰和第一股衝擊力量,帶到對手消耗差不多,滿洲八旗一鼓作氣完成最後決勝性打擊,一擊之地死命。第二個好處是滿洲八旗弓箭和騎兵再後督戰,前面是綠營和蒙古八旗只可以進,不可以退,勇往直前。

當然這是冷兵器時代滿洲八旗總結的排兵布陣之法,是舊時候的老黃曆。雖然在故事裡活龍活現,可是等到了晚清,面對英法聯軍和日本軍隊,八旗大軍還是沿用舊戰法,把實際上已經使用洋槍洋炮的綠營(此時綠營已經變成最強的戰隊)依舊放在最前面當炮灰,等綠營火槍對被敵人壓制住,後邊拿著弓箭和腰刀的滿洲八旗騎兵步兵再衝上來,那就更是被人家洋人的槍炮砍瓜切菜,清末屢戰屢敗跟軍隊戰法保守僵化也不無關係。如果當時讓滿洲八旗騎兵在最前面第一輪衝鋒,然後再讓火器最強的綠營八旗跟進衝擊,也許歷史就會改寫。可惜,大清滿洲人的固有思維定勢是不可以改變的。三四百年,到今天也依舊一樣,滿洲人骨子裡已經形成了安逸、避難、推諉、逃避的性格。

滿洲八旗的陣法戰法也反映在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的駐軍布局上,前文所謂的後堡子、後營子的所謂「後」,一方面是跟主要營地的對應,更主要就是相對於八旗看邊戍邊的邊界前線而言在後。柳條邊的邊界就是前,而滿洲八旗中的陳滿洲實際駐防就靠後。就鳳凰城黃白二旗的後營子、後堡子而言,陳滿洲八旗旗人駐防地實際上距離柳條邊都在五十里開外,就整個遼東八旗實際駐防布局看,最靠近邊海防的軍隊和戍邊駐防八旗是老艾佳、老卜佳、老馬佳的蒙古八旗,而守衛邊門要塞的直面朝鮮人的是老康佳、老那佳、老曹佳的新漢軍八旗和新滿洲歸化八旗,而正經的陳滿洲八旗旗人居住的和耕地狩獵山林都是距離一線百十里之外的安平之地,更有岫岩、大營子等等二百里以外的大後方的滿洲八旗駐獵地。而指揮這些看邊駐防八旗軍隊的指揮機關更在八百里之外的天津。這種滿洲八旗駐防地實際上的布防結構,也是反映出滿洲人人分三六九等,風險管理,自求安逸的一種態度。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男子髮式
《罕王傳奇》「斬草除根」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