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南師贊:

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

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師行願:

正訛溯源,還原國學真相!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南師著作全集:復旦大學出版社全12冊電子版下方評論 Mian Fei Lingqu

2012年9月29日,南懷瑾先生去世,享年95歲。

南懷瑾畢生宏願,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為接續中華民族文脈而奮鬥,七十年獻身其中,令人敬仰。

在南懷瑾先生逝世前一年,親自指定作家王國平為其寫口述傳記,這本書也成為唯一一本近距離記錄南懷瑾臨終前的生活和情懷,回顧總結南懷瑾生平的著作。

南懷瑾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總結,以及臨終前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最後思考,值得我們深思和記取。

文 | 王國平

選自《南懷瑾最後的100天》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1

2日晚上6時許,終於見到了我仰慕已久的南先生。

先生慈眉善目,精神很好。手持拐杖,而幾乎不拄。著灰色對襟裝。雖九四高齡,仍腳步輕盈,有大家風範,卻無大家倨傲。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主賓落座,在座者除南師外,還有終南山的一位住持等十餘人。一聽說我們來自四川灌縣(今都江堰市),南師非常高興,他說:「我在成都華西壩待了八年,當年我還在灌縣的靈岩寺學佛,原來灌縣的縣長蕭天石是我的老朋友。大家不用客氣,到了我這裡就是『不吃白不吃』。來,抽煙喝酒,好擺龍門陣嘛。」

聽了南先生一席話,大家都笑了起來,拘謹氣氛一掃而空。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說到四川,說到灌縣,說到靈岩寺,南師的話匣子一打開,他就深深走入了回憶,娓娓道來,為我們輕輕展開了一幀民國時期四川的風土人情畫卷……

而南師的記憶力之驚人,也是我始料不及的。講述六十年前的往事,先生如數家珍,彷彿那些人和事就發生在昨天。我想,不為其他,只因為先生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深深地想念著成都,想念著四川,想念著那一段匆匆而又珍貴的在川十年。

2

袁煥仙一生收了很多門生弟子,唯獨對南師最為器重,認為南師「巍然自拔,有獨立振衣之概」

另一方面,也指出南師的缺點——「律己過嚴,責人如己」,經過幾十年的人生歷練,南師的這個「毛病」始終沒有改掉。但「責人如己」的確是徹底改變了,他對人非常包容,慈悲廣大,有教無類。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有一次南懷瑾問道:「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

袁煥仙回答:「石頭就是六根,柱子就是六塵,『琢棒』就是六識。」

四川人把打人木棒習稱為「琢棒」。所以南懷瑾聽了茫然說:「先生如此『漫言』,學生不能領會。」「漫言」,意思是可笑的戲言,如稱「漫畫」。

袁煥仙說:「你如此『漫問』,誰要你領會?」

南懷瑾仍未領悟,又問:「佛教中說,『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對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根塵相接,生出『眼耳鼻舌身意』等識,稱為六識。如今你卻說六根即石頭,六塵即柱子,六識即琢棒,這豈不大大違反佛教教義,不符合佛典嗎?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南懷瑾先生手跡

袁煥仙見他拘泥書本不能警悟,非常生氣,提筆寫道:「你既然已明了教義,貫通道理,即自己解脫可也,又何必到我這裡來嘮嘮叨叨?」擲筆寂然在定。南懷瑾無語潛退。

3

從7月30日至8月1日,南師連續三個晚上跟我們講「中國百年社會發展的七個突變」,徹底顛覆了我的歷史知識。

關於易經變數與社會變革,南師如是說:

《易經》這本書為什麼叫「易經」呢?

它有三個內涵:一、變易;二、交易;三、簡易。

《易經》這三易的變化,講人文、物理的世界,基本的物理變化,一定變,地球的發展隨時隨地在變、分秒必變,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變的東西。後來佛祖釋迦牟尼提出來一個名字,叫「無常」,地球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沒有不變就叫無常,就是必變。

變易的中間有交易,叫互變。內有變易就有互變。這個原理看起來簡單,學問卻高深無比。

然後明白了,悟道了,得道了,就是簡易,簡單明了,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後來中國人有句土話叫容易。知道變通,就是知道變化,應用變化。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講到唯時史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漸變和突變。

比如你問我悟道是頓悟還是漸修的。那麼這個頓悟,就是突變;那漸修呢,就是漸變。

突變一定是由漸變來的,漸變要有成就,一定是突變的。

比如拿鋸子鋸木頭,一下一下地鋸,是漸變;最後一鋸把木頭鋸斷了,就是突變。又比如你寫文章,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就是漸變;當你完成一段或者一章時,你就實現了突變。

沒有漸變就沒有突變。漸變是因,突變是果。

一般人認為頓悟不需要修出來,不對!一定要「漸修」,修持到家才能「頓悟」。修持到家而不能頓悟,前面的努力就沒有結果。

4

這是南師生前最後一次演講,對學校實驗教育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我覺得,他的這些話堪稱對教育和孩子們的金玉良言。他說: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實驗什麼呢?實驗我們自己的理想。也可以說以我個人老頭子的經驗,我同你們一樣,五六歲開始讀書的,到現在八九十年,把自己做文化的讀書的方法,研究學問讀書的方法告訴大家。」

「出來要長大成才。我十九歲就出來做事了,二十一歲帶兵參與抵禦侵略,一邊很年輕,一邊在學習。」

「那麼知道這個國家人才的培養。為了國家的需要,文化的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舊的合一。可是現在的教育,一般幾十年來,採用西方文化分科教育的方法,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一直讀到博士,都是錯誤的,浪費了人們的精力,特別是青年人的精力與時間。」

「一個國家的變亂,真正基本的錯誤,是文化教育。什麼政治啊,經濟啊,其他……還是後面的事。」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南懷瑾先生手跡

「因此,辦這個學校,想把文武合一,古今文化集中在一起。」

「你們六年級的同學,開始來的身份,以古文來講就是『帶藝投師』。什麼是帶藝投師,你們到這裡以前別的學校都讀過的,不管你是讀私立還是公立的小學都讀過的,已經學過了,所以帶藝。來讀書到這裡,受我們的教育,實驗的教育。」

「但是有一點,你們學的重點就是生活的教育,其他都是空談!什麼是生活教育啊?你們都是貴族子弟,現在家裡都生一個嘛,都很嬌貴。你們現在在這個實驗學校裡頭,大的照顧小的,愛同學,愛團體。不是管理,是影響,教育是影響不是靠管理。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你們現在畢業了,把這四年教育的所有經驗帶出去,帶到初中、高中、大學、社會——成功了。

你們不要以為拿什麼大學的文憑、有個博士學位……這個不算成功。

你要曉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個人。你們把這幾年的基本生活教育、這個精神帶到社會上,我可以斷定你們將來是頂天立地的,與眾不同。

千萬要記得我今天的話。記住做人的根本——生活教育。

南懷瑾臨終前100天:生命最後的沉思

南師注視著正在學習禮儀的孩子們

「你們要知道人生。什麼叫人生?生存。

生存,具體地講就是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怎麼樣穿衣服,怎麼樣吃飯,怎麼樣睡覺,怎麼樣小便,怎麼樣大便,這些生活都是教育,處處要規矩、禮貌

把生活處理好了,就是你們這四年所學這一套,這是基本,你的人生基礎就穩定。

拿這個影響父母,乃至出去讀別的學校,照樣影響別的同學、朋友,到社會上造就社會他人,你就成功了。不是一張文憑、一個學位那麼簡單,這一點我希望大家千萬要記住。」

「同學們,生活的本質一句話:做人。你們這樣出去做人,一定會影響社會。」


南師贊:

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

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師行願:

正訛溯源,還原國學真相


南師著作全集:

復旦大學出版社全12冊電子版

下方評論 Mian Fei Lingq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