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國公爵,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兒子卻開城投降被圈禁至死
原標題:大明開國公爵,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兒子卻開城投降被圈禁至死
1368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並於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諸將為公侯,部份追封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勛。在這六位公爵中,有一個人的身份最為特殊,他即是朱元璋的義子,又是朱元璋的外甥,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他就是曹國公李文忠。然而這樣一位戰功顯赫身經百戰的開國大將,估計做夢都想不到,在不久的將來,自己的兒子竟會開城降敵,並最終被圈禁至死。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其母親為老朱的姐姐),李文忠十二歲喪母,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之後投奔舅舅朱元璋,並被朱元璋收為養子。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其作戰勇猛果斷,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對自己的這個外甥兼義子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征。至正二十五年的浙江新城大戰,更成為了文忠軍事生涯中最為輝煌的一筆,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春季,張士誠派李伯升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新城,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由於敵從我寡,朱文忠召集諸將仰天發誓道:」 國家之事在此一舉,我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自己親率中軍首當其衝,文忠橫握長矛率領數十名精銳騎兵,從高處賓士而下,奮勇搏擊,所向披靡。大軍乘機進攻,城中軍隊也擂鼓吶喊著猛衝出城,敵軍大潰。朱文忠軍追擊敗兵數十里,斬首數萬,大敗張士誠軍。次年,朱元璋的大軍討伐張士誠,朱文忠受命進攻杭州,杭州守將潘元明投降,文忠整肅軍隊進入杭州,並下令:「 擅入民居者死。」與城中百姓秋毫無犯,盡得民心。杭州城中因而井然有序,朱文忠獲軍三萬,糧食二十萬。其後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
1369 年(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將軍的身份跟隨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趕走元順帝。常遇春死後,李文忠受命代替常遇春統率軍隊,奉詔會合大將軍徐達平定北方。1370 年(洪武三年),李文忠被授為征虜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徐達分道北征,率領十萬人出野狐嶺,大敗北元,元昭宗(元順帝之子愛猷識里達臘)北逃,李文忠俘獲其嫡長子買的立八剌及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降服五萬餘眾。李文忠到京城奉獻捷報,朱元璋御臨奉天門接受朝賀並大封功臣,李文忠功勞最大,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曹國公,參與軍國大事,每年的俸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在之後的數年中,大明王朝的每次對外征伐都有這位勇猛善戰的開國名將的身影,平定四川、再討北元、並屢次率軍防備邊境。在平定福建全境後,他更下達了一條名垂青史的命令:軍中的士兵們,都要收養在戰亂之中失去父母的孤兒。這個命令的結果,正是史書中一句溫情的記錄:沿途活命無數。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李文忠病,太祖親臨探視。次年春,曹國公李文忠病逝,終年四十六歲。太祖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謚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其長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
李文忠死後十五年,燕王朱棣以奉天靖難為名起兵反叛,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先命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率軍征討,但耿炳文在滹沱河之戰中敗於燕軍。建文帝遂以曹國公李景隆代其為將,李景隆雖為名將李文忠之子,卻只是個紈絝子弟,並不知兵,結果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之戰中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眾,以致南北攻守形勢逆轉。燕軍逼近南京時,這位曹國公李景隆急忙開金川門投降,致使南京失守。成祖朱棣繼位後,封李景隆太子太師,賜功臣勛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夢想著在新朝安享榮華富貴的李景隆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兩年後,他就被群臣彈劾,朱棣亦鄙其為人,順勢將其褫奪爵位,與家人等圈禁於府,並抄沒家產。李景隆曾絕食十日,但卻始終未死(估計是不捨得),至永樂末年方才在圈禁中死去。
※雍正朝的四大寵臣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結局?
※康熙帝第三子——韜光養晦以謀嫡位,最後被奪爵圈禁抑鬱而死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