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分辨轉基因玉米?

如何分辨轉基因玉米?

此時無招勝有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分辨,因為群眾根本分辨不了。

彩虹玉米,印第安人培育的古老品種

然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轉基因玉米都是骨骼清奇、「人」賦異稟的品種,比如可以生吃的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等等,這些爭奇鬥豔的玉米品種俺們祖祖輩輩都沒見過,肯定是轉基因的啦。

可以用作文玩的玉米品種,攝於河北

可是祖祖輩輩又能上溯到什麼時候呢?玉米非我中土原產,乃是遠涉重洋的舶來品,其祖籍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哥倫布船隊把玉米種子帶回了歐洲,從而在全球擴散開來,成為產量最高的穀物(沒有之一),傳入中國的時間不可能早於明代。

農業發展史上有一條規律,農作物的原產地(或附近)擁有更多的品種多樣性,玉米亦是如此。中美洲的原住民們培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玉米,如爆裂玉米、硬質玉米、粉質玉米、馬齒玉米、甜質玉米、有稃玉米等等,如果把這些形態各異的玉米擺在某些人特別是翠芬們面前,他們簡陋的腦迴路中肯定會浮現出一個辭彙:轉基因。

培育玉米品種用得上轉基因技術嗎?一般來說,雜交技術就夠了。玉米在雜交育種方面有著巨大的先天優勢,其雄花序和雌花序相互獨立,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的「亂點鴛鴦譜」,而不必像搞雜交水稻一樣需要尋找什麼「雄性不育株」,省卻了無數的麻煩。而且,玉米基因組本身的特點使得它更容易發生變異(主要和轉座子有關),出現性狀各異的品種簡直就是順理成章。我國對世界玉米種質資源亦有貢獻,蠟質玉米(即俗稱的糯玉米)就是我國南方勞動人民培育出來的。

拍攝者:中國櫻花種質資源-司家朋

來看一眼玉米野生祖先的真容,就知道玉米有多麼善變了。上面三張照片中的植物,即玉米的野生祖先,類蜀黍,也叫大芻草。雖然其莖葉和雌雄花序都有玉米的神韻,但果穗卻和玉米迥異。學者們曾對玉米的野生起源爭論不休,但基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終於確定了一個事實:我們吃到的所有玉米,都是大芻草的不肖子孫。

攝於即墨

大芻草的瘦弱單薄,和玉米的豐腴飽滿,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人工栽培的農作物都或多或少和它們的野生祖先不同,人們在長期的馴化過程中,改變了它們的基因,產生了更有利於人類的性狀。從這個意義上說,農作物的馴化過程也屬於廣義的轉基因,我們又何必懼怕轉基因食品呢?

目前轉基因技術在玉米上應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抗蟲和抗除草劑。這兩種均是直接有利於玉米生產者,可減少農藥的使用,減輕農民除草的勞動量,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間接有利於消費者。轉基因技術主要用在生死攸關的大事兒上,「轉」進去的外源基因既不參與外形發育,也不參與有色物質的合成,故從外觀上與非轉基因作物一般無二,無法簡單地予以分辨。

要想分辨也不是不可以,必須藉助於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方法,從蛋白質、基因組DNA和轉錄組RNA等三個層面來判斷是否轉基因產品。這事兒咱們能辦得到么?顯然是辦不到的。有一種簡單快速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轉基因檢測紙條,就像檢測懷孕的試紙條一樣,目前抗蟲抗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均有相應的試紙條,有興趣的不妨搜索一下。

思考題:玉米種子為什麼要塗成藍色(或其它彩色)?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必要試圖分辨。我國沒有批准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種植,但可以進口轉基因玉米產品。經過嚴苛安全測試的轉基因產品,和傳統的非轉基因產品實質等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安全,這是學界的主流共識,絕不是CYY之類無知宵小可以推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我們救的那幾隻狍子,全世界最美
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之後,這些化石你再也見不到了!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