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明星「限薪令」落地,「天價片酬」仍難說再見,有演員要求劇組變相補貼

明星「限薪令」落地,「天價片酬」仍難說再見,有演員要求劇組變相補貼

明星「限薪令」落地,「天價片酬」仍難說再見,有演員要求劇組變相補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見習記者 白宇潔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岩鵬 北京報道

明星「天價片酬」將成歷史?廣電總局「限薪令」落地十餘天,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答案。

11月9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自今年6月27日後再次「劍指」高片酬現象——強調每個節目或影視劇的藝人總片酬不得超過總成本的40%,主要藝人片酬不得超過藝人總片酬的70%。不同於前次,《通知》首次要求制播平台上報嘉賓、片酬、成本信息,違規機構將面臨取消劇目播出、取消製作資質等處罰措施。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衛視開始按規限制嘉賓片酬,部分演員接拍影視劇的片酬也已下降,但在規定價格水平下,仍有頂級流量明星不願接劇。觀點人士認為,行政手段可在短期內壓制藝人的名義片酬,而要讓其實際價格回歸合理水平,還有更多深層問題有待調節。

部分演員開始降價

「因為有規定明星最高片酬不得超過5000萬,為了接劇,一些片酬過億的明星還是降了價的。」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影視公司執行製片人告訴記者,包括鄭爽、張翰、胡一天在內的部分高薪藝人目前已經降低了接拍影視劇的價格。

「片酬不得超過5000萬」的說法出自一則行業聲明。今年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家影視製作公司共同聲明:上述網站與製作公司採購或製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而在影視劇公司聯合達成自律規定之前,相關部門對高片酬的整治動作也接連出台。

2017年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等聯合發布《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第一次提齣電視劇演員片酬不得超過劇作成本40%的「紅線」。今年6月27日,廣電總局及中宣部等其他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嚴格落實已有規定,每部電影、電視劇、網路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均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

從主管部門發文到行業聯合限價,再到廣電總局11月9日明確違規懲罰措施,針對高片酬亂象的「組合拳」已經打出。

但據前述執行製片人介紹,「限薪令」初現苗頭時,很多明星接拍影視劇時並不願意降價,製作方按照規定的片酬水平很難請到明星。隨著限薪「已成大勢」,今年10月份開始,部分片酬居高不下的明星開始降價。「不過還是有些頂級流量(明星)沒有接劇。」

在衛視節目方面,原湖南衛視資深製片人、得壹傳媒創始人張一蓓向記者介紹,在明文規定出台之前,就有衛視收到了「藝人片酬不能超過總成本40%」的「口頭通知」。她從原同事處聽說,湖南衛視已開始執行相關規定。在網路綜藝方面,一檔正在籌拍的網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未聽說有網綜製作平台限制嘉賓片酬,明星嘉賓拿的還是「行業價格」。

「狂奔」的明星片酬

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曾在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公開表示,僅2016年一年內,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在一些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的佔比甚至升至75%。

另有媒體梳理多家影視公司2015年以來的財報、招股書發現,歡瑞世紀、慈文傳媒、華策克頓、領驥影視、華視娛樂等公司都有片酬交易超過5000萬的項目。其中,演員倪妮出演電視劇《天盛長歌》的「預計片酬」數目為9777萬,系電視劇行業公開可查的最高片酬。

除影視劇外,由於「真人秀」影響力見長,明星近年錄製綜藝節目的收入也十分可觀。據媒體報道,在製作級別最高的S級綜藝節目中,藝人單期片酬可達500萬元。前述網綜節目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有時一檔綜藝節目的片酬成本會在總成本中「佔大頭」。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過高的藝人片酬可能擠占其他成本,這對影視劇或綜藝節目運作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天價片酬」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市場供需的變化或許是重要原因。1999年進入電視行業的張一蓓觀察到,從入行到2013年,電視節目的嘉賓片酬基本低於製作總成本的40%。隨著制播分離模式的興起,製作公司、互聯網平台等商業機構大量進入綜藝行業,明星錄製節目的報價開始上漲。「央視或者大衛視不願給這個錢,那我家藝人可以去互聯網平台賺錢唄。」張一蓓指出,當藝人的選擇更多時,原有的收費規則也發生變化。

在電視評論人何天平看來,「天價片酬」更是影視行業長期積弊之下暴露出的問題。「例如,過度推崇流量效應,明星藝人的價值虛高;作品的評價標準失靈,內容品質對於很多作品來說不是第一位的,IP、藝人等一系列熱度指標綁架了作品的評價標準,也讓這些所謂熱度指標的行業價值水漲船高。加之市場對明星價值的攫取不斷深化,且明星藝人本身又是稀缺資源,自然也會促使藝人片酬不斷走高。」

難以「一限了之」

行業公司及相關部門已陸續以價格聯盟和行政手段開出「限薪令」。但在「超級明星現象」顯著的影視行業中,頂級明星因市場號召力大於普通藝人而被需求方青睞。在頂級明星資源稀缺、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下,高片酬現象難以「一限了之」。

目前,優愛騰聯合六大製作公司的限價聲明似乎初現成效。但在曾撰文《行業抵制演員天價薪酬,或難逃「囚徒困境」》的學者盤和林看來,行業限價聯盟的作用難以持久。「對所有企業來講,限制明星片酬有利於增加整個行業的利潤。但具體到投資額較大的影片,請到超級明星才是最安全的。當不合作收益大於合作,最終雙方可能都選擇不合作的策略。」盤和林認為,實力強的影視公司可能會最先破壞聯盟倡議。

不過,「限薪令」之下仍有演員不願降價,要求劇組提供變相補貼。另據前述網綜工作人員表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素人節目很難取得商業成功,明星對於綜藝節目而言仍是剛需,除非節目方議價能力極強,否則「限薪令」收效甚微。

「行政規制能否見效還要看具體執行落實。」電視評論人何天平指出,行政手段的介入還會面臨多方的複雜角力,效果並非立竿見影。盤和林則認為,行政手段能在短期內壓制名義上的藝人片酬,但只要明星資源供不應求,藝人片酬很快會「按下葫蘆浮起瓢」,一線明星可以其他名目實現報酬。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劍指」明星高片酬,廣電總局11月9日發布的《通知》還提及此前引發關注的收視率造假問題。根據《通知》內容,相關部門將對從事、參與收視率(點擊率)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構和人員堅決予以懲戒。

「限制片酬只能『治標』,更重要的還是遏制收視率的惡性競爭。」據張一蓓介紹,制播分離之後衛視節目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有個別平台購買收視率保證成績;另一方面,各大衛視也競相邀請一線明星以提升節目收視率。

此外,觀點人士指出,讓明星價格回歸合理水平,還有其他深層問題有待調節。盤和林認為,虛增片酬、票房造假、口碑造假等基於市場信息不對稱的不良行為導致藝人片酬泡沫化,從而催生「天價片酬」。「這些才是行政手段亟需打擊的範疇。」盤和林說道。

「影視行業要解決的也不只是『錢』的問題。」在何天平看來,「錢」是行業多年積弊的結果,除此之外,內容評價體系、收入合理分配、影視工業體系成熟度、作品創作態度等問題都有待解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岩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